(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 昆明 650500)
自我意识是一种对自己本身的认识和了解,包括自己生理、心理的种种状态以及与客观世界的关系认识,作为反映的对象去自觉地反映出来的特殊的心理活动。自我意识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心理系统,它的发展实质上是人逐渐走向自主乃至自由的过程,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是青少年认识自己,认识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从而决定自己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完成个体社会化过程的必经阶段。但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也会带来一系列发展问题,如自我认识的矛盾化、自我体验的情绪化和自我控制的薄弱化等。因此,探讨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充分认识青少年自我意识的主要特点,从而给予恰当的帮助与引导,从理论上可以完善个性发展,从实践上可以帮助青少年顺利度过心理危机,具有重大意义。
(一)独立意识高涨。随着青少年时期的到来,个体心理生理迅速发展,慢慢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主见和需求的个体,所以儿童时代那种唯父母、老师之命是从的现象减少了。对各种事物开始有了自己的独立评价,希望通过自己的探索得出一个较为准确的结论。特别是随着思维的发展,青少年对人生前途以及社会发展能够做出自己的假设和想象,所以他们渴望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力图通过自己的行动去证明自己的看法。
(二)高度的自尊心、自信心。当代青少年生活在一个充满高度竞争的年代,面临着学习、升学、择业等多方面的压力,致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竞争欲望。同时,也让他们产生了强烈的表现欲,他们会在各种场合、各种竞争活动中,努力并战胜他人,从而得到尊重和肯定。这说明当代青少年有高度的自尊心,迫切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并能设法采取行动去赢得别人的尊重。
(三)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当代青少年不仅有主见,善于独立思考,而且还有理想、有抱负。他们渴望参与成人的组织和和会活动,希望能像成人那样干出一番事业来,并极力表现出成人的作风和气魄,渴望尽快实现自我价值。
(四)自我评价趋于成熟。自我评价是指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和行为的评价,是个体自我调节的重要机制。青少年自我评价的发展只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评价的独立性日益增强;二是自我评价逐渐从片面性向全面性发展;三是对自己的评价已从身体特征和具体行为向个性品质方面转化。社会的飞速发展及对人才的多样性要求,给青少年一代提供了巨大的自由发展的空间,导致当今的青少年崇尚个性、追求独立。随着经验的增长和认识能力的提高,青少年对自我的评价逐渐趋于稳定、客观和全面。青少年后期,能把对自我的描述从表面化深入到内心,并且对自我的评价日益抽象化、概括化。
(五)主我和客我逐渐分化。青少年期自我意识最显著的特点是“自我分化”,分化为“主我”和“客我”,使青少年可以从观察者的角度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进行观察、分析和评价;开始认识并体验过去自己未注意到“我”的诸多方面;可以用内省的方式认识自我,思考“我是谁”、“我为什么活着”之类的问题。“主我”不断审视和评价着“客我”,结果发现理想和现实之间总是存在着距离,从而促使自己不断努力,以求自我完善。但是,由于此时思想和观点还不成熟,内省和思考的内容又很多,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常会出现过分“自傲”“自大”“自我中心”“自以为是”或“自卑”等表现,表现出该年龄阶段特有的“逆反心理”。
(一)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自我观。青少年应学会确定符合自身实际的人生目标,不要好高骛远也不能妄自菲薄。青少年期往往是面对人生选择的关键时期,应该帮助他们在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对自己的人生做出合理定位,确定人生目标。同时鼓励他们形成有理想有抱负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健康发展。
(二)科学认识自我。青少年要通过分析自己的心理活动来了解自己、通过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客观的分析自己的内心活动和言行,有助于修正、完善自我认知。应引导青少年定期对自己的内心活动、言行做出深入、客观的分析,使其养成自我反省的习惯,既能不断地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又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并及时改正。将他人作为一面镜子,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评价中完善对自我的认识。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老师、同伴对个体的看法和态度都会对个体的自我认知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青少年应注意扩大活动范围,与更多的人接触交往,从不同的人对自己的态度和反应中了解自己,通过全面获得信息形成对自己全面、正确的认识。
(三)激发自尊自信心。帮助青少年拥有获得成功的经历和引导其善于发现自己的优势。自信来源于个人成功的经历和体验,只有取得成功才能更好的树立自信心。因此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引导他们全面、公正。客观的认识自己,善于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潜能,以增强青少年的自信心。
(四)引导青少年进行自我调节。帮助青少年掌握补偿、宣泄、疏导、升华、自我暗示、自我激励等科学的自我调节方法,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各种压力和不良情绪,让自我意识健康发展。同时,青少年应学会有效的进行自我监管和自我教育,一方面通过自我监督来克制、约束自我,另一方面实现自我与理想自我的统一,从而促进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程乐华,曾细花.青少年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
[2]薛亚萍.当代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和指导策略[J].教育探索,2011.
[3]聂衍刚,曾雨玲,李婉瑶.青少年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研究[J].教育导刊,2014.
[4]陈华平,陈书洋.青少年同伴关系对自我意识发展的研究[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5]张利.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J].职业时空,2012.
[6]张飞燕.青少年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及其引导[J].思政研究,2013.
[7]刘小先.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关系与儿童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相关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