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于已经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我国而言,人民对于更高质量高等教育的需要和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已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
自1999年高等教育实行扩招政策以来,我国仅用了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从高等教育小国、弱国向高等教育大国的历史性转变。据教育部的统计,截至2016年,我国普通高校数量达到2596所,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699万人,在学规模占世界高等教育总规模的比例达到了20%,一跃而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提供了庞大的人才队伍和强大的科技发展新动能。目前,我国的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接近10年,而新增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已经超过了13年。人力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上升,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以及由传统的要素投入为主向人力资本和科技创新引领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根据科技部的测算,在“十二五”期间,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0年的50.9%已经提高到2015年的55.3%。2016年,我国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到56.2%,预计到2020年将超过60%。
但是,随着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经济发展由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时代背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特别是随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和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部署的逐步推进,高等教育面临的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矛盾更为突出。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之间往往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发展不平衡容易导致发展不充分,而发展不充分又是形成发展不平衡的重要诱因。具体来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从总量上来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充分问题依然比较突出。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其中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2016年,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42.7%。这就说明,我国已经提前完成了《纲要》所提出的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虽然如此,我国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仍差距明显,适应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人才数量存在较大缺口。相对于广大民众对高等教育的期盼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讲,我国的高等教育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是高等教育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依然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洼地”。自大学扩招政策实施以来,我国农村生源的大学生比例有所上升。但是,在重点高校中,农村生源的大学生比例却出现了较为明显地下降,在一些全国知名的高校中,农村生源大学生的比例甚至不到20%。尽管自2012年开始我国启动了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的“国家专项计划”,以及各地政府启动的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的“地方专项计划”,重点高校中的城乡生源比有所改善,但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难的问题在短期内仍无法解决。此外,农村户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也明显低于城镇户籍的大学生。在地区分布上,高等教育资源大多分布在东部地区,高等院校总量占到差不多一半,而优质高校资源同样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在教育部公布的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9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东部地区入选高校占62.1%,入选学科占71.2%。
三是在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上,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尚未实现从“纺锤形”向“金字塔形”的合理转变。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16年教育统计数据,我国普通高校当年研究生在校生数为1981051人,本科在校生数为16129535人,专科在校生数为10828898人,三者折算比例为1.5:55.7:42.8。这就说明,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仍有较大潜力可挖,专科教育特别是高职高专教育需要大力发展。民办高校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积极作用尚未凸显出来,特别是在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中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2016年,在全部742所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266所)中,硕士研究生在校生仅有715人。
四是高校发展模式趋同、专业设置不合理、盲目求新求异倾向明显。不少高校在进行专业设置时,倾向于追求所谓的专业新潮和热度,而没有考虑自身的办学条件、办学经历和师资力量,考虑到培养人才的周期性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性,这样盲目设置的一些专业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容易与市场脱节,还使得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形成低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根据麦可思发布的《就业蓝皮书: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017年本科就业红牌专业包括:历史学、音乐表演、生物技术、法学、美术学、生物工程。其中,音乐表演、美术学连续三届是红牌专业。2017年高职高专就业红牌专业包括:法律事务、语文教育、图形图像制作、初等教育、会计电算化。其中,法律事务和语文教育连续三届都是红牌专业。
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矛盾,直接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在高等教育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教育质量并未得到同步的提高。高校培养的人才供给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结构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导致部分高校毕业生出现“就业难”问题。此外,高质量师资队伍不足、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也影响了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应有的贡献。值得关注的是,我国目前有超过一半的本科院校是近二十年内的新建院校。统计数据显示,到2015年,我国的新建本科院校达到678所,占到全国普通本科高校的55.6%,而且覆盖了57.8%的地级市及计划单列市。本科院校数量的迅速增长,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广大群众对于更高层次高等教育的需求,但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不高、科研能力较低也成为不少高校发展的瓶颈。
因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加大改革的力度,采取多种措施努力化解不平衡和不充分的矛盾,从过去的规模扩张转向规模和质量并重的发展轨道上来。加快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步伐,注重高校结构的升级和优化。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建设,针对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及民办高等教育等相对滞后的情况,要花大力气努力补齐发展中的“短板”。需要强调的是,应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我国的高等教育仍需要进一步扩大规模,使高等教育大众化惠及更多的民众。与此同时,必须紧紧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放到发展的中心位置上来,为建设“质量中国”奠定坚实的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