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亮
(江苏省常熟市白茆中学 215532)
在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过问较少,教师习惯性地将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们.这样的教学模式,严重剥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阻碍了学生前进的步伐,学生获取的知识缺乏生机与活力,久而久之,学生势必会感觉数学学习的枯燥乏味,缺乏价值,自然就导致学生厌烦数学学习.由此,教师需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注重从学生的角度开展教学.以契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去架构知识.笔者以为,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通过为学生们设计多样化活动,在数学活动中呈现新知,不仅可以激活学生学习的欲望,更能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
游戏活动对学生们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即使是对初中学生,游戏也不失为学生喜闻乐见、情有独钟的活动方式.在新课改如火如荼的今天,教师应该创新自己的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一切以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为切入点,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让学生在体验中收获新知,在体验中发展能力.课堂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设计一个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可以边玩边学,并从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例如:在教学初中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教师在引导学生们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知识内容有了简单的认识后,为学生们设计了一个有趣的游戏活动.师:现在我们在教室中设计一个坐标系,其中第五排作为横坐标轴,并规定其北方向为正方向;第四列为纵坐标轴,朝东方向为正方向.坐标轴建好了,相应的你们每个人应该也就知道自己所处的坐标点.接下来我将任意地说出一个坐标点,你们要快速反应指出这一位置的同学.游戏开始后,学生们表现得都很兴奋激动,并主动地配合老师完成这一游戏活动.这时,教师给出一个坐标点(2,3),学生们迅速反应,快速地指出这一坐标点所在位置的学生.而且这位同学也很兴奋地举手说是自己的位置.学生们就这样主动地和老师一起做游戏,并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知识有了一个很好的认识和理解.在做了几次这一游戏后,教师又换了一个坐标系,让学生们继续从中寻找坐标点.
原本抽象晦涩的数学知识,教师将其演绎成师生互动合作的舞台,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不仅丰富了课堂,让课堂充满了欢声笑语,更让学生对坐标系的认识有了切身的体会,学生可谓记忆深远,印象深刻.因此,在平时的数学课堂中,教师挖掘教学内容,将数学知识嫁接在数学游戏中,组织学生开展游戏活动,既活跃了学生的学习氛围,同时更很好地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体验学习的自由平台,促进了学生们快乐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课堂为学生搭建“活动化”的场所,让学生在操作中获取属于自己的知识已逐步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数学的学习过程是枯燥无趣,如果教师还是一味地灌输讲解,只会让学生更加的混乱不懂,而让学生走进新知的内在,去探究知识的内在奥秘,理解其中的内涵,学生才会领会知识形成的来龙去脉,真正学会运用知识,达到教学的根本目的.
例如:在教学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时,教师在引导学生们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内容时,并没有单纯地向学生们讲解,而是借此机会将知识以问题的形式抛给学生,让学生们自己去探究其中的奥秘.首先,教师为学生们提供了大量的大小不同的等腰三角形纸片,并交给学生一个任务:探究一下等腰三角形都有怎样的性质.学生们在教师布置完任务后,都纷纷进入到思考探究中.有学生说根据定义可以得出等腰三角形的一个性质:两条边相等.之后又有学生在观察了一些等腰三角形后,给出猜想: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随后,学生们开始了操作探究.有学生想到利用量角器去测量一下两个角的度数.还有学生选择对折一个等腰三角形纸片,恰好两个底角重合在了一起,所以学生们得出结论,它的两个底角相等.但仍有很多学生认为这有误差,需要利用一些数学理论来很好地验证这一结果.有学生想到在一个等腰三角形纸片上,作其底边的高,最后利用三角形全等的知识内容,得出两个底角相等的结论.还有学生通过“对折”这一操作,发现等腰三角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随后又展开了深入的思考探究.
数学知识的最大特点就是抽象理性,很多学生在潜意识中会感觉数学知识是游离于自己之外,不接地气的学科,尤其是一些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距较远的学科.而动手操作活动的开展,成功地促进了学生们主动探究知识,可以有机会零距离接触数学,这种教学方法极大地促进了学生们体验学习,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有着很紧密的联系,作为教师要利用学生们的这一特点,让学生们可以借助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数学内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一些与实际联系紧密的生活实践活动,以更好地开拓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初中数学“一次函数”时,教师在和学生一起对一次函数的知识有了简单的认识后,为学生们设计了一道实际练习题:一辆出租车的起步价是8元,超过4千米且低于15千米,每千米要1.2元,15千米以上的距离,每千米要加收1.6元.一位乘客准备租用这一出租车需要怎样付钱呢?很多学生对于这一复杂的练习题不能理解,于是,教师组织学生们开展了一个有趣的实践活动.教师让学生们自由结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一个扮演司机一个扮演乘客,一起走一段距离.学生们在教师布置完任务后,都纷纷进入到实践活动中.有学生说我要去一个4千米以内的地方,需要支付多少钱呢?这时“司机”说:“你需要支付给我10元钱.”这时,学生们想到行驶4千米以内的距离都是10元钱.又有一位“乘客”说:“我想要去一个比4千米远比15千米近的地方,那我要怎样支付钱呢?”于是,学生们开始了模拟行驶,并在行驶的过程中思考自己需要支付的钱.学生们在经过这一生活实践后,对这一类型的题有了一个很好的认识.
数学学习的终极目标是知识的应用,这也是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熟悉的学习氛围,并让学生们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更好地探索新知,促进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总之,数学是系统性、连贯性较强的学科,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建构需要我们教师巧妙的引导,适时的点拨,帮助学生搭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创新思路,迎合学生的喜好兴趣,研究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从而巧妙无痕地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而数学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为学生创建新知生成的鲜活舞台,帮助学生理解领会新知产生的前因后果,并树立学生数学学习是为了应用的意识.为此,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巧妙地开展活动化教学,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体验学习,提升课堂实效.
参考文献:
[1]张银泉.注重学法指导 提升数学课堂教学实效[J].山西教育, 2017(5).
[2]徐新端.搭建活动平台,提升数学课堂教学实效[J].华夏教师,2017(5):71-71.
[3]陈大建.注重数学活动经验积累,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益[J].新课程学习:上, 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