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阅读时代”,高校图书馆跟风or先锋?*

2018-04-02 18:35:37尚珊珊尉晓莉沈元蕊卢倩芸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论文文献图书馆

尚珊珊 尉晓莉 盛 芳 沈元蕊 郭 华 卢倩芸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图书馆 上海 201620)

微阅读是现代技术快速发展、信息资源爆炸性增长、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一种产物。借用“百度百科”上的说法,微阅读是一种借助短消息、网文和短文体生存的阅读方式。微阅读是阅读领域的快餐,口袋书、手机报、微博、微信等都代表微阅读[1]。微阅读时代,人们的阅读价值观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阅读习惯从深阅读转向浅阅读,由长阅读转为短阅读。当代大学生是在网络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对新事物特别是电子产品与网络的接受能力非常强,微阅读比传统的纸质阅读更能迎合他们的性格特点与需要,所以采用微阅读的途径来改善大学生阅读现状也是一种新的尝试。手机阅读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用户使用频率较高的应用之一,每天阅读一次及以上的用户达到 45%。以手机阅读为主要代表的移动阅读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普遍感兴趣的新的学习方式。

面对海量的信息资源,阅读习惯也应需而动。同时,以最大程度应对这个信息时代的量变与质变的新的阅读载体的产生成为必然。微阅读让我们充分利用了手机和碎片化时间来获取有用的信息,迎合了现代人快节奏生活的需要,也给高校的图书馆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图书馆追求文献体系的完备性与专业性,致力于文献信息的有序组织,追求以技术手段便利文献与信息的获取,而缺少公共图书馆那种形式上丰富多彩、轻松活泼的阅读推广活动。高校图书馆应顺应潮流发展趋势,利用好网络资源,做好文献阅读的推广宣传工作,进而提升大学生文献阅读的能力。

1 微阅读的特点

在信息化时代,“微阅读”作为获取信息和日常社交最便捷、最有效的手段,将在未来阅读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原因如下: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手机等移动设备具有高度便携性、智能性和与网络互联性,阅读也趋向碎片化、功利化,微阅读将是首要选择。尤其是当代的大学生,他们更是微阅读的忠实粉丝,在校园里,无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随处可见低头看手机的身影。可以说,大学生获取各种信息的主要途径来自手机。微阅读满足了他们在间歇、短暂的时间中迅速获得有效信息和足够娱乐资源的需求,微阅读潜在地延长了人们阅读的时间[2]。

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面性,微阅读存在很多优势,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劣势。

微阅读是快速和肤浅的阅读,追求短暂视觉快感而缺失深层次的阅读理解,缺乏理性的思索,容易导致思维的惰性和思考能力的下降。久而久之,将会影响阅读深度和阅读品质,使得文化传承绠短汲深。

微阅读缺乏专业理性的选择,打开网络,纷繁芜杂的海量信息扑面而来,许多人在面对如此浩瀚的信息时陷入选择的迷茫中。当代大学生左点击一下,右翻阅一下,常常被娱乐、休闲、网游、购物等内容牵着鼻子走,时间就在不经意间流失了。目前,微阅读普遍处于缺乏计划、漫无目的的状态,缺乏理性选择和专业指导,读者在海量信息前找不到阅读的方向,而沉溺在微阅读带来的简单、浅表的愉悦中。

作为“浅阅读”的一种延伸,微阅读因其内容和阅读时间的碎片化导致知识的碎片化、思维的浅表性或片面性。微阅读只注重对信息的获取,而忽略了深入的探究过程,缺乏对于信息的分析与思考,因此给知识的深度开发和信息的有效整合都带来了很大的障碍[3]。

2 当代大学生阅读的现状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部分大学生心性浮躁,很难静下心来专注于科研。阅读文献对于他们来说是浪费时间,阅读就显得很被动,即使勉强坐下来看文献,也只是在文字间跳跃,并没有领略到文章的精华,看过之后完全不知道读了什么;其次,许多大学生仅仅局限于课本、教材,对本专业的学术前沿不加了解和涉猎,不愿静下心来仔细钻研,最终使得自己的学术视野狭窄,学术能力也很难提高。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系统的文献检索能力,面对海量的数据资源,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导致阅读的盲目性越来越大,这严重影响了阅读和研究的效果,而且,大多数研究生不具有整理文献资料的能力,在浩渺的文献面前找不到其精髓;对文献的理解也缺乏准确性,在很多专业性的文章上断章取义,缺乏治学严谨的态度[3]。

阅读的被动性和功利性也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很多学生都是在老师的督促下才完成部分阅读,所以也很难掌握自己专业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专业文献阅读普遍存在阅读速度慢、效率低的现象,而且找不到阅读的方向,只有在写论文需要参考文献或是考试需要时,才开始囫囵吞枣式的阅读,这样既浪费了时间,也没有汲取到学术文献的精华。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人们对阅读重要性的认识比例在逐年降低,从2001年92%降到2007年69.1%。整个社会都涌动着一种浮躁的情绪—急功近利,追求短期利益,使人们普遍形成一种求快求娱乐的心态,无法让人将读书作为一种人生享受,整个社会读书风气趋向“快餐化”“娱乐化”“恶俗化”“商业化”。而知识创新成为信息时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展都要求作为个体的工作者或居民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来适应新的环境。在重利驱使下,一些人的阅读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更有人说读书是为了生存而不是为了生活,难怪时尚、生活类报纸杂志成了休闲时的文化快餐。大学生身处这样的环境中,更容易青睐微阅读。

3 微阅读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引导策略

在“微时代”,我们仍需要深阅读,坚持深阅读,就要通过读书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谐,接受知识清泉的灌溉。深阅读,就是读经典好书,就是耐心细读,就是持之以恒地读。这样,读书之用就会潜移默化,融进一个人的血液、精神、行动之中,让人享用不尽,受益无穷。“腹有诗书气自华”在“微时代”也不落伍。高校图书馆拥有大量的信息资源,优良的学习氛围,可供查阅的各种资料和检索工具,稳定的微阅读引领者,这些都是高校开展微阅读推广的资源优势,也为高校微阅读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了保障。面对微阅读的大潮,高校图书馆积极思考与实践,一定会在微阅读的环境下,将阅读推向新的高度[4]。

3.1 加强网络覆盖

微阅读时代,高校图书馆首先应确保网络覆盖全面。其中,WIFI和4G网络在高校图书馆中的普遍建设是重要支撑和保障,这样为微阅读提供了网络支撑。4G移动图书馆终端能够提供移动和固定网络支持,并且支持从低到高的移动性应用和一系列广泛的数据传输,可以满足多种用户环境下用户对业务的需求。同时还具有更广泛的服务平台,提供高质量多媒体应用,显著提升实体图书馆性能和业务能力,加快图书馆的数字化进程,打破图书馆的禁锢,使我们多视角地处理信息。

3.2 完善移动图书馆

移动阅读的蓬勃发展为移动图书馆的建设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移动图书馆服务能帮助读者通过各种手持设备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对图书馆各类数字资源进行统一检索和原文查看,充分利用时间碎片进行学术速读,提高筛选和甄别文献的效率。

移动阅读克服了需要电脑、网络以及固定位置才能阅读的限制。图书馆将因为引入移动数字阅读而扩大其被使用的范围,发挥更大作用。快速便捷的学术速读将成为未来的一个新趋势。手持设备的个性化特点决定了移动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是一个重点方向。当用手持设备尤其是手机访问的时候,对应的是读者的身份、读者的个性阅读需求等,这时移动图书馆就可以实施很多个性化服务,如分享搜索词、分享收藏、精确的文献评价、定制文献推送等[5]。

目前全国很多高校图书馆都已开通移动数字图书馆,但大多数仅提供普通的网上读者服务,如借阅信息查询,书刊预约,新书推荐,续借等,功能有待进一步拓展。微阅读时代也要满足高校学生进行研究型学习和深度阅读的需要,利用移动图书馆做好大学生文献阅读的引导工作,针对微阅读的特点,对海量的文献资源进行有序化组织,重组优化高引用论文的信息,为高校学生提供优质的阅读资源,进而不断提高研究生阅读文献的能力。其主要途径有:(1)利用移动图书馆提供的“热门推荐”“信息推送”“资源服务”等特色栏目,有计划地为本校学生提供优质的电子文献资源。通过图片和文字结合发布的方式创造阅读界面,再搭配醒目的文章标题推送出最新的精品文献资源。(2)在移动图书馆平台发布高引用的文献、重要文献的摘要,并提供链接等,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不同时间段的阅读需求,又可以使他们快速获取相关文献的主要内容,即使是在碎片时间段内也可以阅读重要文献[6]。

3.3 利用新技术推动文献阅读

新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通讯技术的出现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变化,阅读空间更加广阔,阅读内容更加丰富。借助移动终端,依托通信网络,微阅读成为阅读推广最有利的手段。高校图书馆可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数据库,电子期刊等,通过微博、微信、网络社区、论坛等微阅读平台,打造文献阅读新面貌。通过建立网上阅读园地,实现阅读资源及时推送更新,图书漂流、借阅信息及时发布,阅读讲座资源共享,系列专题书目合作推荐等实现阅读资源的共享[7]。

建立文献阅读的微信公众平台,将各个专业的学生组建成一个微信交流群,同时开辟文献阅读交流讨论专区,用来交流文献阅读的心得,便于学生随时分享阅读的疑惑,尤其是在读英文文献时遇到的专业词汇的翻译问题等。这种同龄人之间交流互动的模式更容易被广大学生接受,更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文献的热情,引导学生进行文献的深入理解。通过微信朋友圈来发布各个专业研究的热点及近期发表的文献,吸引好友参与评论,尤其是各个高校自己发表的论文。录制从实验到论文写作过程的视频,也可以上传自己从文献菜鸟到文献达人的蜕变过程的视频,在朋友圈分享每一个精彩瞬间等等。

图书馆的微博平台作为信息交互的集散地,有引导阅读热点、传递推动正能量的责任。大学生是以网络、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的主要使用者。他们思想活跃、乐于分享,更能快速地接触传递信息。微博集文字、图像、视频、音频等多种信息传播方式为一体,形象、生动[8]。各高校图书馆可利用微博平台,以多种形式推广文献阅读,例如微资源,通过微博平台介绍、通报图书馆文献资源,尤其是各专业最新研究的热点论文;微讲座,通过微博平台发布各类如何高效率阅读文献、如何检索文献等主题讲座信息;微分享,分享自己研究领域中一些国内外代表性实验室的论文或代表性学者的论文,通过微博粉丝之间的互动,对自己以后的研究课题也会有很大的启示;微图片,有关文献阅读推广的专题图片,如何高效率检索文献的图片,让我们在娱乐的同时学到了知识;微话题,结合移动图书馆相关讨论区,根据最近各专业发表论文的主题,结合学科发展的最新形势,定期讨论各种有关文献的话题,可以结合各个高校研究的热点、各高校优势学科科研论文的产出情况及以后发展趋势等的预测,通过微博讨论交流让更多的学生激起对科研的热爱,形成更大的群体效应;微推荐,通过微博平台开展各种文献的推荐,如ESI高水平论文,同类高校高引用频率的论文等。

3.4 举办丰富有效的活动,培养阅读兴趣

通过举办阅读文献心得交流会,阅读读书会,报告会等活动进行文献阅读推广,利用同龄人的影响促进阅读。如同济大学图书馆通过观展览、听讲演、看电影、读名著、赏音乐、享互动等活动形式组织读者进行相关文献阅读,进行与读者互动为一体的“立体阅读”系列活动,不仅在同济校园和周边社区产生强烈反响,深受学生们的欢迎,而且同济大学图书馆凭借“立体阅读”项目建设成效,荣获2010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主席创新奖”。高校图书馆面对大学生的多元文化需求,通过开展多元文化的图书馆服务,以此来吸引大学生走进图书馆,提高其科研能力[9]。

高校图书馆还可以通过举办同类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来增加学科之间的互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和探索精神。如江浙沪五所纺织高校的联谊活动,通过PPT来展示自己科研之路,这不仅增加了兄弟高校之间的情谊,而且学术交流可以让大家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交流经验。同龄人之间的学术交流也更能激发大家的科研热情。高校图书馆还可以通过创办阅读文献社团,刊印各个专业最新发表的文献和引用频率较高的文献,通过社员之间的交流及社团活动来宣传文献阅读的必要性。可以将刊印出的文献放在图书馆最显眼的地方供学生借阅研究。

3.5 建设数字化的文献阅读阵地

微阅读时代不能让我们陷入浅阅读的误区,微阅读应引领我们从浅阅读走进精读。科技论文自身具有的学术性与科学性的特点决定了论文需要多读和重读,认真分析所采用的方法的创新性[10]。因此图书馆应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和阅读特点在学校的各网络平台上加大科技论文的可获得性,让读者只要有时间,随时随地登录学校的电子图书馆,开展阅读。为此,第一,要分类整理本校馆藏的文献阅读资源;第二,要馆际联合建立网络文献阅读的平台,在网络上开辟文献阅读社区或文献阅读版块,在图书馆的官方微博,负责定期选择编辑最新的文献资源并上传,争取让每名学生参与到文献阅读的讨论中,推动全校学生阅读的深入开展。

4 结束语

微阅读环境下,阅读方式的改变使学生逐渐失去了阅读文献的兴趣。微阅读追求的仅仅是一时的感官享受和欢愉,阅读只是停留在文字的表面,而忽略了其本质,这使得高校学生逐渐丧失了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图书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情报中心和科技文化中心以及广大学者学习的主要场所,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越来越趋向于微媒体阅读,微媒体环境使得阅读更加方便快捷,形式更是丰富多彩。在这种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应顺应时代发展的特点,充分发挥微阅读的优势,丰富文献阅读活动的形式并结合网络阅读的新趋势,推动校园阅读文化的发展,不仅要在“微阅读时代”跟上潮流,更要争做“微阅读时代”的先锋。

猜你喜欢
论文文献图书馆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速读·下旬(2021年11期)2021-10-12 01:10:43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大东方(2019年12期)2019-10-20 13:12:49
图书馆
小太阳画报(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商情(2017年1期)2017-03-22 16:56:36
飞跃图书馆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