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柏楼(美国石溪大学全球图书馆计划总监,健康科学图书馆研究馆员)
民国史料是研究、编篆民国历史的基础。目前,大量民国档案文献散失于美国、日本及欧洲各国。民国时期文献在美国的主要收藏馆有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斯坦福大学东亚图书馆、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哈佛燕京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美国国家档案馆、杜克大学图书馆、美国地理学会图书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图书馆、康奈尔大学图书馆。报告主要介绍以下几个图书馆及其特色馆藏。
斯坦福大学东亚图书馆主要负责中文、日文、韩文等非英语东亚文献的采访、编目、典藏、图书馆教学、阅览与服务。 馆藏量约80万册件,其中纸本文献约68万册件。
馆藏民国时期图书约2.8万种,报刊约3600种,以政府文献、统计报告和期刊为特色馆藏。 革命历史文献,例如: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劳工运动(1919-1927)、学生运动(1927-1937)、国共斗争等方面文献亦有不少,其中的财务公报、政府公报、期刊报纸等是北美地区使用较多的文献。
胡佛研究所现藏图书160万册、缩微文献6万多册件、档案4300类(约4000万件)、期刊2.5万余种。胡佛研究所的特色文献有两蒋日记、四大家族档案、民国影像资料、陈诚早期与中共战争的资料、斯诺夫人档案、孙中山法律顾问林百克个人文集、抗战期间美国来华人士档案、国民党党史档案和东京审判档案原件等。很多民国档案是胡佛研究所珍藏孤本。
2004年4月,胡佛研究所对外公开所藏的宋子文档案。由于宋子文是中国近代史颇具影响力家庭之一的宋氏家族长子,宋子文档案每件资料都很有价值。胡佛研究所公开的宋子文档案共计66盒,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是宋家在1970年代就捐给胡佛研究中心的文件,约3万件,已陆续开放给学者阅览;第二部分是与蒋介石和宋美龄相关的文件;第三部分是冯英祥于2004年3月捐出的2000多件重要文件。
2005年1月10日,蒋方智怡正式与胡佛研究所签署合约,将蒋介石日记手稿暂存胡佛研究所,时间为50年,供读者研究使用。现存蒋介石的日记实际起于1918年,止于1972年,长达54年。至此,四大家族档案文献和日记皆入胡佛研究所。胡佛研究所对此事定义为“1949年以来中国研究最大突破”的史料揭秘。不过,胡佛研究所并未取得两蒋日记手稿的所有权,而是蒋家以“暂存”名义入藏。 两蒋日记总共约50册,胡佛图书馆将日记原件妥善保管,提供影印件供读者研究使用,但只准查阅手抄,不准影印照相。其中,蒋介石日记可供查阅的是1917年至1945年底。从1946年至1975年的蒋介石日记,尚待逐步开放。
哈佛燕京图书馆的馆藏约为140万册,其中包括中文文献836523册,日文文献348873册,韩文文献179169册,越南文文献23979册,各种西方文献53367册,藏文文献4265册,满洲文献3455册,蒙古文文献494册。
哈佛燕京图书馆馆藏382种民国报纸及40326种民国图书,包括记载长征史实最早的文献《红军长征记》朱德签名本,2500多件胡汉民往来信函和文稿,大量的手稿如《慈溪县国税册稿》等,油印本如《北平私立燕京大学文学院课程一览》等,以及海达·莫里森(Hedda Morrison)1933-1946年期间在中国拍摄的5千多张照片和1万多张底片等;特色馆藏有哈佛燕京图书馆名人手稿、国共两党早期档案。
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部总藏书量400万册,包括不同类型的文献资料和大约130种不同亚洲语言的文献。其中中文图书120万册, 以人文科学及社会科学为主,以文集、民国书刊、医书最为丰富。
美国国会图书馆馆藏民国时期文献包括:1945年盟军从满铁东京分社缴获的满铁文献6万册,地方志4000种,民国图书5000册;中国报刊,包括1870-1984年间中国出版的报纸1200种,1868-1975年间出版的期刊6400种以及一批1958年以前的中文馆藏,大约15万种。馆藏民国时期出版的词典100多部,语文教科书约30部,抗战史料50多部,外交史料约百余部,此外还有一些罕见文献,如民国时期线装书《续修大竹县志》、中国人民对美国致敬书等。
美国国家档案馆是美国保管联邦政府档案文件的机构,1935年建立。计有约30亿页原件,14万卷影片,500万张照片,200万幅地图和图表,20万件建筑和工程设计图,11万件录音档案,800万张宇航照片。
美国国家档案馆民国时期文献包括:“美军中缅印战区驻延安观察组”档案、麦卡锡事件相关史料、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档案、“东京审判”档案、日本战争罪行审判、中美合作抗战档案、日本在华投降影像系列、1949年以前福克斯有声电影公司有关中国的新闻片集、国共关系观察报告等。
杜克大学近日公布了5000多张西德尼·戴维·甘博(1890—1968)在 1917-1932年间在中国拍摄的历史照片。甘博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是一位研究中国的学者和社会学家,也是一位颇有成就的业余摄影师。从1917年至1932年期间,他曾多次来到中国,拍摄了大量照片,为中国这一重要历史时期留下了珍贵的影像档案。2006年,其长女将这批老照片及底片捐赠给了美国杜克大学善本、手稿和特藏图书馆。
为方便人们的查找与浏览,杜克大学图书馆将这些底片转换成了数码相片,并按照美国国会图书馆主题词标引的方式重新编排,同时加上了省份的名称,文字描述也都进行了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