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芳
(江苏省如皋市外国语学校 226500)
交流是信息互换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由于不同学生个体的已有经验基础与知识基础不同,由于不同学生个体对信息加工的具体心理过程不同,必然会出现不同学生收获有所不同的现象.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互通学习有无,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学生通过有效交流来与他人分享更多信息,并从他人处获得更多自己思而未得的信息,是教师的正常选择.然而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看见,很多时候交流出现了虚假交流的情形,研究这些“假交流”现象,也就成为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点.笔者基于实践进行分析,发现初中数学课堂上的假交流现象成因大致有三种:
很多情况下,教师和学生默认了交流的内涵与形式,认为坐在一起各抒己见就是交流.由于缺乏对“交流”进行必要的探究,导致学生对交流的理解走向肤浅化.而事实上,一个小组的几个学生坐在一起各抒己见,并不能确保小组处于真正交流的状态.先来看一个例子:
在“乘法公式”中的“平方差公式”教学中,笔者给出一个探究:计算若干个多项式的积,并发现其中的规律:(1)(x+1)(x-1)= ;(2)(m+2)(m-2)= ;(3)(2x+1)(2x-1)=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自主完成这三个多项式的积的计算,然后自主探究其中的规律.由于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此真正能够通过自己个人的努力而发现规律的比较少见,因此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就是必然的教学选择.而当笔者让学生通过交流去发现规律时,笔者发现交流进行得非常表面化,他们也在对话,但对话内容主要是这三个多项式的乘积是如何求的,这原本也没有错,因为要发现其中的规律,就必须到解题过程中寻找共同点.问题在于,很多小组在交流的时候,只满足于说给别人听、听别人说,至于说的什么内容,这些内容距离探究的目标有多少距离,似乎被忘至九霄云外.
很显然,如果教师不深入到小组,是观察不到这种假交流现象的,甚至还有可能被表面热闹的现象所蒙蔽,以为是高效的交流.笔者以为,造成这种“假交流”现象的原因,在于学生没有“互换信息”的意识,没有用他人的观点去弥补自身思考不足的意识,只是简单地“说”或“听别人说”,而这种简单必然导致思维含量低,因而看起来比较热闹.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笔者以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交流过程,告诉学生真正高效的交流是怎样的,必须让学生认识到只有互换了有用的信息,才是真正的交流.
从信息加工理论的角度来看,交流时的互换信息,最终是为了学生个体的信息加工,也就是在听取了他人的信息之后,要能够为自己所加工,要能够促进自己的思考,这样的交流才是有效的.而初中学生往往容易忽视这一点,有时即使听到了别人说的但自己没有想到的内容,也难以在强烈的意识作用下去完成内化,结果造成了交流的形式有效但结果无效的情形.
在上面所举的“平方差公式”教学中,学生通过交流一般能够发现一些共同点,如三个运算都是同种形式的运算,即a+b的多项式与a-b的多项式相乘的运算,那这个发现具有什么作用呢?笔者在参与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发现,不到三分之一的学生能够在交流中认识到其可以变成一种“直接运算”,即具有(a+b)(a-b)相同形式的多项式相乘,可以直接写成a2-b2.这种意识的缺乏,必然导致学生无法达到对平方差公式进行有效认识的境界.
进一步分析,这种假交流背后暴露出的是学生在交流时缺乏内化知识的一种不足.在上面的例子中,如果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交流目标是通过交流进一步发现形如a+b的多项式与a-b的多项式相乘,都可以直接通过a2-b2来求解,那在交流的过程中就可以完成这一知识的内化,反之如果没有这种意识,那交流只能在形式的层面上进行,甚至即使在分析的时候能够意识到a2-b2的作用,但终归不能形成一种数学解题思路.
这就提醒我们,在指导学生交流的时候,明确交流目的,准确地进行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才能更高效、迅速地发现数学现象背后的数学规律.因此,引导学生交流的时候,可以更明确一些,譬如上例中就可以直接跟学生说:大家通过交流,看能否发现形如这样的多项式相乘有没有什么便捷的运算思路?事实证明,这样的表述更容易让学生寻找交流目标,明确交流途径.
单向传输是指在交流的过程中,说者一直居于说的地位,而听者一直居于听的地位.这种现象应当说很常见,更多的情况下,说者往往是数学基础较好的,而听者则是数学基础较差、数学学习缺乏自信的学生.这样的交流从远处看去,也是说者认真、听者仔细的情形,但如果跟踪观察就会发现一直是这样的一种模式.显然,这种单向传输不是真正的交流,对于说者来说只起到梳理自身思路的作用,对于听者来说只能激活顺应的学习心理,说者没有听的机会,听者不敢自主表达,是这类假交流现象的根本原因.
单向传输造成的假交流现象容易发现,却难以纠正.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数学基础较弱者不大敢在小组场合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学优生很多时候则没有耐心倾听学困生的表达,后者会认为听前者表达是浪费时间,这就加剧了学困生的恐慌心理,从而让小组交流长期处于这种单向传输导致的假交流状态.故而笔者以为,改变这一现状的关键,在于帮学生建立更为科学的交流心态:数学学习中,交流不完全是为了迅速地得到某个结论,而是为了听取他人的想法.对于学优生而言,听到一些错误的思路,往往也是有价值的,因为它可以提醒我们少走弯路;对于学困生而言,大胆表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梳理自己错误思路的过程,即使出错也不要不好意思,只有敢于面对自己的错误思路并及时修正,自己的数学学习成绩才会有所提升.
相对于前两者而言,这一假交流现象的成因更多是学习心理层面的,因此也需要从心理层面予以矫正.实践证明,长期进行这样的思想熏陶,是可以有效扭转学生的思想认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