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芳
(江苏省张家港市凤凰中学 215614)
创新思维是人在创新活动认识过程中,善于思考、发现、认识新信息、新知识、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等,掌握其基本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它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着重培育他们的发散思维,是指沿着不同方向思考、不同角度寻求可能解决问题的思维观察和方法.
实验设计是进行实验的前提,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设计实验,可以通过实验的相似性来由一个实验导出多个类似的实验.如在设计比较沙子和水升吸热升温快慢的实验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复习生活中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按照相同时间比路程和相同路程比时间的设计思路,学生就能容易的设计出两种比较沙子和水吸热升温快慢的方法.学生通过自己和以前实验的对比,这样既能提高相互对比参照的能力,又能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并不是知道结论,重要的是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不断的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探究、实践、思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如《变阻器》一课的教学,教师先出示一盏调光台灯,旋动按钮,让台灯发生由亮到暗的变化,教师再让学生推测台灯内部使台灯亮度发生变化的原件是什么,引发学生对变阻器的好奇心,创设了良好的探究氛围,再通过实验对变阻器的使用方法进行探究,从而找到正确的使用方法.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体现学生的探究过程,不但使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非常有好处.
想象是创新的起点,一切创新活动都是从想象开始的.想象力是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每个学生每天在生活中会接触到很多事物,无论是简单现象还是复杂现象,只要认真观察,积极思考,总能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来.所以在学生刚接触物理时,我就要求学生去仔细观察周围的物理现象,每天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比如:有位同学在开学初提出了“为什么从水龙头中流出的水珠往下越来越细?”首先对这位同学的观察力作出了肯定,同时鼓励其他同学也去观察这个现象,激发他们对物理探究的兴趣,也为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教学设置悬念.在平时教学中,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没有唯一的答案,引起学生的注意,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产生不平凡的回答,激发不同思维的撞击.
小制作、小发明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它们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各方面的专门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使用身边的物品、学习工具等设计实验,比如在学习“摩擦力”时,为了认识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将两支铅笔放在铅笔盒的下面,拉动铅笔盒;然后把铅笔取下,再次拉动铅笔盒,比较两次拉力的大小.同样,也可以用硬币设计实验,用同样的力一次使硬币滚动,一次使硬币滑动,比较硬币两次移动的距离.在学习了弹簧测力计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牙膏盒、橡皮筋、回形针、钩码等器材自制弹簧测力计.学生通过小制作、小发明活动,能够充分认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思维不是具体的知识,而是抽象的心理活动,教师应当通过组织有效的教学,帮助学生在形态各异的模型分析和对比中,抽象出共性,洞察共同的物理本质,从而跨越思维障碍,促进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如在学习了“动能和势能”之后,学生在做动能和势能如何变化一类的题目时,并不去考虑实际的生活现象和物理过程,还是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断来解题,针对这个问题,做到这类题目,我便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想象“荡秋千”过程中,秋千往上、往下高度和速度如何变化,单摆在左右摆动时高度和速度如何变化,滚摆在上下滚动过程高度和速度又是怎么变的.基于对这些具体的物理过程的想象,可以抽象出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最后利用物理模型去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纵观古今,从借助想象,超越时空,创造和认识没有直接感知过的事物,极大地丰富了精神世界.训练学生多“思”,鼓励学生进行多方位发散、多因素分析、多角度论证,使学生的思维水平逐渐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创新意识是是追求创新、推崇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才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激发兴趣.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课堂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就会对物理课堂产生盼望、向往的心理,进而对物理发生浓厚的兴趣.教师教学时的态度和蔼可亲,营造融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一种积极愉快的环境中放松的学习,放松的思考,必然有利于形成创新的心理环境.
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不仅和智力因素有关,而且和一系列非智力的个性特征有关.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各不相同.只有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探索活动中,各尽所长,各有所得,不同程度的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应该鼓励学生与众不同,能形成自己思考问题风格和方式,这样,才能有助于求异思想的存在,有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总之,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而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在物理教学中,只有找到了与创新的结合点,激发每个人的创造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