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太原市育才幼儿园 李妮妮
观察对象:段又铭(男),罗豆豆(女)
材料目标:
1.观察滑板上的滑道,认识颜色及斜面。
2.感受小车在地心引力作用下沿轨道斜面向下滑行。
3.感知小车在光滑和粗糙的纸板上滑行的速度不同,并尝试记录。
实况记录一:
区域活动开始了,段又铭进入了科学区,选了材料“云霄飞车”。当小车从最上层快速滑下时,吸引了旁边的罗豆豆,她也加入了其中。只见他们每人两个小车,轮流往上放小车,一边还兴奋地念叨着:“我的红车跑得快,我的蓝车也跑得快!”玩着玩着便加快了速度,你追我赶,有几次两个小车都挤到了转弯处,他们用手一戳,小车便很快滑了下去,小车一滑下去他们会快速拿起来再放上去。但是这一次段又铭没有快速拿起,而是眼睛一直盯着小车滑了很长一段距离,接着他兴奋地对豆豆说:“快看,快看,我的小车跑了这么远。”罗豆豆一看,一边放小车一边说:“好远,我的一定也能!”接着豆豆的小车滑下来撞上了段又铭的小车,两人你一下我一下又玩起来了,比谁的小车滑得远,有时两辆小车是并排滑下的,有时滑下来转了个弯,有时一前一后撞在一起。每当小车滑下时,豆豆都会激动地又跳又拍手,嘴里说个不停:“哇,嗖!哈哈哈,又撞上了……”就这样,两人开心地玩了很久。
分析与思考:
从幼儿玩的兴奋度、情绪、动作表现看,这套材料特别吸引他们。材料是木质的,色彩鲜亮,操作简单,耐玩。在游戏中幼儿基本掌握了材料的玩法,他们发现小车从上滑下速度快,滑到转弯处易拥挤卡住,而且滑下后会在地面上冲出一段距离。从幼儿玩的专注度上,我们看到了幼儿在合作游戏中一次一次创新了游戏,发现了秘密,促进了幼儿与材料间的互动,整个游戏中幼儿很专注,我采用无介入的方式默默观察记录幼儿的行为。
在观察中我发现 ,这套材料存在两个缺点:
1.材料中斜面是固定的,不能拆开,幼儿无法改变滑道的坡度,针对中班幼儿探索欲望强烈的年龄特点,如何满足幼儿持久的关注,有效的发展与学习呢?
2.只有小车这一种材料,轨迹相似,速度相近,幼儿思维如何横向、纵向的拓展呢?
措施:
1.根据分析与思考,我对材料进行了新的改进,增加了辅助材料如瓦楞纸、卡纸等铺在轨道上,让幼儿比一比哪条路上小车跑得远,可以用笔进行距离记录。
2.如果增加上球体、圆柱体等材料,小车滑到地面上又是什么情形,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实况记录二:
云霄飞车增加了辅助材料,我进行了简单介绍后,选区开始了,豆豆再次冲进了科学区,拿出了“云霄飞车”材料放在了地上,段又铭也趴到了旁边,一边说一边小心地拿起个小车:“豆豆,我跟你一起玩吧。”豆豆一边点头,一边又拿出一个小车给了段又铭,段又铭一听豆豆同意,马上拿过小车坐在了旁边,动作幅度明显积极了很多。游戏开始了,只见段又铭把瓦楞纸放在了飞车轨道底端接口处,豆豆把卡纸片放在了瓦楞纸的后边,连成了一条路。小车一次次从上端滑下来,滑到哪里,他们就拿小车比划住用笔画一条线记录。豆豆和段又铭说:“我的车这次比你的远,哈哈……”很快,瓦楞纸上出现很多条线,而卡纸上却干干净净,眼看着瓦楞纸快画满了,段又铭马上把瓦楞纸推到一边,把卡纸放到了飞车轨道底端接口处。这次,小车明显比刚才滑得远了,豆豆和段又铭眼睛紧盯着小车一边激动地拍地板一边兴奋地说:“哇,好远啊,好快啊!”接下来他们又开始了一边滑车一边划线,当小车停下来便在旁边滑一条线,很快卡纸末端画出了一条条的直线。这时,我看见孩子们因为过于关注在纸上划线而忽略了记录的目的。
于是我便以同伴的身份过去,轻声地问:“我可以和你们一起玩吗?”豆豆马上热情地说:“可以,给你个小车。”我也模仿他们从上面滑下小车,并问道:“小车在哪条路上滑得远?”豆豆马上回答:“蓝色的滑不快,黄色的滑得快,李老师,你滑黄色的吧!”我马上追问:“为什么啊?”她一边摸着两张纸,一边思考该怎么回答,段又铭在一旁帮忙道:“这条路上有楞。”豆豆接上:“对,有楞,你看!”一边说着还一边用手摸,我接着补充:“是的,蓝色的纸是瓦楞纸,摸上去比较粗糙,黄色的纸是卡纸,摸上去比较……”段又铭马上说出了光滑,“小车在光滑的路上……”豆豆和段又铭一起抢着说:“滑得快!”我微笑着摸摸他俩的头,为他们竖了个大拇指,他俩开心地相视一笑,又继续玩了起来。不一会儿,只见他们将卡纸拱起来制作成小坡,一次次地改变坡的高低,来挑战小车通过,玩得特别专注、开心。
分析与思考:
这份材料幼儿一直很喜欢,每次都会选,增加了辅助材料后,幼儿潜意识知道要划线记录,而对记录的目的却不是很清楚,发挥作用不大,这引起我的思考:这个游戏中的记录有意义吗?孩子通过视觉、触觉及实验,已经感知到了纸张光滑和粗糙对小车滑行速度的影响;从游戏中,看出这份材料两人玩很充足,根据中班幼儿社会性发展,幼儿交往能力在增强,看到幼儿玩完设计好的玩法后,又创新了的新玩法,如拱坡、添画,材料与幼儿融合为一体,推动了幼儿思维的转动,让幼儿持久地投入在游戏中,教师以同伴的身份交叉介入幼儿的游戏,帮助幼儿梳理发现,顺利地进入游戏的下一阶段。
从游戏中看到豆豆性格活跃,爱表现,同伴交往上很友好,对同伴喜欢的东西能轮流、分享。如对于段又铭的介入,很友好地接受,还给他人玩具等;能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不同,如两张纸条的不同颜色,光滑和粗糙的不同;表达很积极主动:蓝色的滑不快,黄色的滑得快,探索欲强。段又铭也是个活跃的男孩,加入同伴游戏时能征得同伴的同意,主动使用礼貌用语,喜欢探索材料,并乐在其中,操作中两个活跃的孩子产生了思维的碰撞,促进了有效幼幼互动,获得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了形象思维。
措施:
1.辅助材料的跟进,吸引了幼儿的专注、持久,如果再次增加辅助材料为手绢、毛巾的对比呢?相信幼儿对这份材料的关注会更持久。
2.如何让小车直直地滑行在路上,如何让小车冲过小坡,需要将这一思路抛给幼儿,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究的兴趣,更积极地走进科学区,体验“玩中学”的乐趣。
3.针对观察分析中的记录,幼儿虽然容易忽略记录后的比较,但是它在我和幼儿做分享交流时发挥了作用,拿出两张纸条,通过比较发现,划线远和划线近的原因和小车滑行距离有关,学习了比较的方法,积累了经验,并运用到新的学习活动中,形成终身受益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感悟:
这份材料的挖掘价值很大,无论是科学态度,还是探究方法、操作能力都有助于幼儿发展,改进后的材料,幼儿的选择更多,发现了更多创新的玩法,能将材料进行高结构和低结构转换的玩,体现了材料的有效支撑,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通过这次观察分析,看到了材料的有效支撑在幼儿科学区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投放的材料一定要操作性强,具有层次性、趣味性,符合中班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发展的特点,幼儿才愿意去专注地玩、持久地玩,从探索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同时也需要教师多用心观察,不断挖掘材料玩法的多样性,根据观察分析,及时地调整、更换材料,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真正“玩”起来,通过与材料互动实现自我建构、自我探究、自我发展,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的发展,体现区域活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