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友雄
(仙游县第二中学,福建 仙游 351200)
文章是逻辑思维的产物,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处处渗透着逻辑思维。因此,如何让学生在写作中自觉运用逻辑思维分析方法,写出富有理性思维的文章,成为写作教学的重中之重。
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四教材的“梳理探究”中,设计了“逻辑和语言学习”的教学环节,简要阐述了“概念”“命题”“推理”“逻辑规律”等内容,强调在语文学习中学习逻辑的必要性。下面,笔者就结合一篇福建省质检作文,谈谈逻辑思维在写作这篇文章中的具体运用。
某学校正在为是否拆除一座建于20世纪50年代末的教学楼而犯愁:这座教学楼曾经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人才,如作家、艺术家、知名学者……正因为考虑到它的特殊意义,学校想保留,但面对破旧、简陋,存在安全隐患的教学楼现状及昂贵的修缮、养护费用,出于现代化学校的发展需要,不少人建议将其拆除。为此引发了一些师生和校友的关注,曾就读此楼的某知名作家还千里迢迢赶回母校,多方奔走并积极呼吁应该留住它。(请作出抉择,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想明确作文的立意,先要对小楼的何去何从进行一番剖析,即要明确判断小楼是该拆还是不该拆。而这里就牵涉到对“小楼”这个概念的准确把握。概念,揭示的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如果把“小楼”定义为教学楼,那其“矮小、简陋、老旧”的特点固然不适合现代教学需要,拆掉自然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把“小楼”定义为承载学校历史的小楼,“矮小、简陋”是其外在特点,而“老旧”却恰是其价值的体现——学校历史文化及精神价值的物质载体,保护且焉不及,何至于落了个拆掉的命运呢?可见,在解读材料时,最重要的就是辨析概念,因为这决定了文章立意的方向。
在概念辨析的基础上,就要对概念下一个准确的判断,即确立命题。命题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语言形式,是断定或陈述事物情况的思维单位。[1]进行思维活动固然离不开概念,但最常用的还是命题。在“小楼”概念辨析的基础上,就要对小楼的去留与否下一个明确的结论,从而确立文章的中心。因此,依据对“小楼”的分析,就可以得出两个命题:一是赞同拆掉小楼,因为它不符合现代教育的需要;二是不赞同拆掉小楼,因为它是学校历史文化的传承,有其独特的价值。
推理是由已知命题得出新的命题的思维过程。推理,在议论文论证过程中,表现为“论题”“论据”“论证方式”这三个要素的综合运用,即在确立论题的前提下,明确提出中心论点,围绕论点选取论据,再通过恰当的推理方式来加以论证。[2]具体过程如下:
1.综述归纳
演绎是从一般到特殊,根据一类事物都有的一般属性、关系、本质来推断这类事物中的个别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关系和本质的推理形式和思维方法。归纳是从个别对象、个别性知识中探求并概括出原理或规律的推理形式和思维方法。在写作教学中,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大多是综合运用,往往表现为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具体到本文,先提出“小楼不可拆”的论断,再分析其“不可拆”之理由,在此基础上强化“不可拆”的结论,从而完成演绎归纳推理的过程。案例如下:
庄子有云,无用乃大用。小楼虽破旧,却有其独特价值,如何能一拆了之?小楼从历史中走来,承载着多少学子求学的希望,小楼是他们精神的物质载体。若一声令下,小楼灰飞烟灭,高楼拔地而起,虽满足了现代化需求,可从这里走出的学子,他们或许将成为精神上的流亡者。小楼的历史价值,是任何一座现代化建筑所无法比拟的。正是“到处青山山有树,如何偏起故园情”。正如清华老校长梅贻琦所言:大学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饱含“故园情”的小楼,不应拆也。
2.找到类似
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在某些属性上有相同或相似之处,根据已知其中一个事物的某些属性的基础上,推知另一事物也具有这些属性。[3]要支撑“破旧的小楼不可拆”的观点,用类比推理方法,就得去找相同的案例。这样,通过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就更有说服力。例如:
荀子云: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小楼虽破旧,如能“假”得好,可以使其价值最大化。正如福州“三坊七巷”的改造并不是一味拆除,而是用修旧如旧的方式,使之成为省城地标性的文化建筑。无独有偶,武汉大学的老图书馆,北京大学的“一塔湖图”,这些建筑历经风雨,经过修缮,都成为各自大学的文化图腾。可见,小楼虽破,却万万不能拆,而应该保护利用,发挥其文化层面的独特作用。
3.对比分析
对比论证是一种求异的思维方式,即把论证的论点从相反或相异的一方面摆出来,在正反两方面的比较分析中揭示所要论证观点的本质属性。即从正反两个方面去阐述道理,使文章的论证更加充分。[4]假若文章的观点是“小楼拆掉为好”,从对比论证的角度,就要把拆的益处和不拆的弊端放在一块进行比较,以此来达到证明论点的目的。比如:
小楼拆掉为好。随着时代的发展,摇摇欲坠的小楼,已无法符合现代化教学的需要,这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一味怀古,非保留小楼不可,那么,大抵会出现这样的一个结果:学校的残破建筑越来越多,就像是一艘船,当它的负载越来越重的时候,如何能够乘风破浪,而满足飞速发展的教育的需要?反之,拆掉小楼的好处是明摆着的:既能够节省修缮费用,又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教学需求,从而更好地发挥学校教书育人的功能,何乐而不为?
辩证统一,是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指人们在认识事物本质时,既要看到事物间的相同点,又要看到事物间的对立面。即以全面客观地看待事物为前提,把不同事物有机统一,并把实现和谐发展为最终目的。就这篇文章而言,从辩证统一的角度出发,小楼拆掉并不能简单看成与历史的割裂;同样的,小楼不拆,也并不仅仅意味着固步自封,与现代教育教学的脱节。可见,拆与不拆,都要处理好辩证统一的关系,而这恰恰体现了学生的理性思维。当然,在辩证统一分析时,一定要遵守逻辑规律中的“同一律”。“同一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所使用的概念和命题必须始终保持同一,严禁中途变化。因此,无论是坚持小楼拆或留哪个观点,在论证时,都始终要保持话题的同一,不能出现自相矛盾的情形。因此,在分析时,就需要先明确自己的观点,在保证观点统一的基础上,实现拆与留的辩证统一。案例如下:如果秉持“小楼不拆”的观点,辩证统一的分析可以表现为:关于该楼拆与留,有人认为为了学校的现代化发展需要,这座上了年纪的矮小、简陋、老旧的教学楼应该拆除,那么小楼不拆与学校发展就真如鱼与熊掌般对立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若保留与发展不可兼得,那么“三坊七巷”的修旧如旧是否也与城镇化的飞速发展背道而驰呢?由此可见,存留与发展并非水火不容。因此,只要处理得当,老教学楼不仅不会阻碍学校的发展,反而能起到助力的作用。由此可见,无论是站在历史还是现实的角度,小楼都不当拆。假如坚持“小楼当拆“的观点,可以通过如下阐述体现辩证统一的论证思路:小楼拆与不拆,看似矛盾,实则运作得当,亦可两全其美。小楼临拆之际,知名校友拍照留存,这不也是让小楼留存的一种方式么?小楼当拆,并不意味着完全抹煞其在学校中的积极影响。在新教学楼中,收纳旧教学楼的物件,在宣传栏等处张贴小楼的旧照,让后来学子在更优越的学习环境里,在铭记历史、传承精神的基础上,砥砺前行,岂不美哉?
综上所述,面对一篇需要辩证分析的议论性作文,学生应从“概念”“命题”“推理”“逻辑规律”等方面入手,运用逻辑思维的分析方法,列出所提供材料中蕴含的矛盾观点,通过理性思维的思考,努力找到里面的突破口,即在对立中达到统一点。这样,一篇观点鲜明,逻辑性强的文章自然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