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探究

2018-04-02 16:29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教育者政治环境

谭 胜 兰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广东 广州 510091)

新媒体是依托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等手段发展起来的新兴媒介形态的总称。随着新媒体外延的不断扩大,互联网络、微博微信、手机媒体、数字杂志等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和丰富的内容,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年轻人更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从日常生活学习到思想成长、价值观形成,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本研究立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的关系,探究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方式方法。

一、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选择一定的教育方式和教育载体,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大学生接收教育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简言之,就是教育主体(包括教育者和大学生)、教育载体、教育环境几个方面互相协调的实践活动。而新媒体作为这个社会实践活动载体的一部分,与其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媒体环境的支撑,教育者对新媒体环境进行正确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另一方面,新媒体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产生新的影响。“不能孤立地看待思想和信仰,而是要将他视为整体中互相依赖的一部分来把握。”[1]新媒体以其信息传播的交互性、即时性、广泛性以及超时空功能,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了空间平台拓宽和载体手段的丰富,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具有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功能和作用的重要渠道,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提升和优化也影响着新媒体材料的进一步丰富和功能的进一步发展。

二、新媒体助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必要性、可行性及现实性

(一)必要性:适应现代教育发展及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人创造环境,环境同样也创造人[2]。随着新媒体技术应用的普及,智能化的生活环境逐渐形成。因环境具有开放性和广泛性等特点,人们只能置身其中。资料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已有网民7.31亿,青少年是主力军,早在2015年青少年网民便达到2.77亿,占中国青少年人口总数的79.6%。大学生网络使用率远远高于网民总体的使用率[3]。由此可见,大学生不仅是数字化新媒体的最先体验者,也是我国新媒体的用户主体。新媒体已经逐渐融入大学校园,与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关系密切。

“一切划时代体系的建立都是时代的需要。”[4]当前,教育课程与教学模式正经历一场数字化、网络化、全球化的历史性变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集开放性、整体性及动态性于一体的特殊教育系统,而教育环境作为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客观基础,是教育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所以,环境的变化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进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关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动态。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分析新媒体的特征,了解新媒体的内在规律,思考如何在教育工作中充分利用新媒体,契合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其次,教育者要了解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特点,关注其思想动态,运用新媒体构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机制。

(二)可行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与新媒体的教育性的结合

传统的教学方式相对单调枯燥,信息渠道相对狭窄。而新媒体打破时空局限,摆脱了学校这个社会单元的限制,可以在碎片化的时间里丰富教育形式,扩大教育容量。新媒体信息的多样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逐渐丰富,也让教育方式越来越灵活。在这种环境下,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自主意识与民主意识不断增强,他们拥有了筛选信息的主动权,能够自由表达观点。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重视新媒体环境,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教育特性。

目前,人际沟通方式、传统课堂模式等也逐渐改变,课堂互动与对话逐渐形成了新的教学关系,实现了从简单的课堂教学到逐步的“零距离”沟通与交流的新课堂模式。教育者能够以平等姿态融入新的沟通模式中,进一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目标。

(三)现实性:新媒体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前进的方向

新媒体环境彰显出信息开放、交流自由、人际关系虚拟、人性彰显充分等特征,但信息的开放与自由也带来了信息内容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一些消极的信息冲击着主流的道德文化,引起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的碰撞和交汇。一方面,高校大部分学生的辨别认知能力尚未健全,容易受不良信息误导,形成与主流价值观相冲突的不良行为;另一方面,方便快捷的信息获取方式,容易让使用者过度依赖新媒体,习惯于网络搜索获取学习资料,从而减少思考和探究的主动性,进而产生学习和思考的惰性,对问题认识往往处于较为肤浅的层面,缺乏逻辑性、系统性和深刻性,不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的思想品德发展规律为指导的教育,是教育者将思想理论和价值观念向教育对象进行传播的活动,目的是使教育对象成长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引导新媒体影响力方向的功能,可以陪伴学生成长,引导学生思想、道德、品格的形成。教育者应该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和话语权,积极占领这一阵地,实现正能量的有效传递。

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角色定位与具体策略

双向互动模式的建立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双向互动首先要确定角色定位,进而实现线上与线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互动。

(一)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角色定位

思想政治教育是意识形态的引导者和话语体系的陪伴者。“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5]首先,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社会信息日益丰富,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可以利用技术手段进行筛选、控制信息;其次,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接收相同量的理论信息,要注意信息的筛选和优化,努力引导大学生理智、科学地面对新媒体;再次,宏观的社会情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做好陪伴学生成长的工作。在新媒体环境中交流,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生命的本体需求出发,引导大学生在思想层面自我构建和自我成长,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宏观层面的应然作用。

新媒体时代,先进的数字技术与多样化的传播形式进行融合,呈现出超地域、跨文化、开放的互动特征。新媒体的飞速发展,让丰富的信息传播手段和工具在大学生群体流行。借助新媒体,发挥其优势,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体系,利用网络、大数据以及微信、QQ、微博、公众号等平台传递正能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从单一走向多元。新媒体成为辅助教育方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所涉及的范围变得更加广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传播效率。同时,教育者以新媒体为载体,选择适合大学生的教育方式,将内容进行形象化的处理,通过学生常用交流信息设备传递给学生,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体策略

1.线上线下互动

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面对大时代、大变化,需要新战略、新思维,需要适应“互联网+”的新形势,适应新媒体特点,打造资源整合、互联互通、线上线下互补的互动平台。首先,在课堂上采用新媒体教学,利用新媒体技术制作微课或者小视频,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通过微博、QQ、微信与学生进行交流,改变传统道德教育的迟滞性,提高沟通效率。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加强对新媒体的研究与利用,并使其成为与大学生交流、沟通的主要手段与途径。

2.内容形式互动

丰富的教育材料是教育实施性提高的重要条件。电子产品的普及,提高了教育资源的传播速度,使得全新的资源模式得以创建。教育者借助新媒体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具体的教学案例加以选择并整合,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提高了资源分享的速度。同时将相关科学理论用多种方式展现出来,比如文字、图片、音像资料等等,形成生动形象可感可触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

3.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互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归根结底是做人的工作。这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主体性活动,运用新媒体助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让大学生感受到自己作为教育主体的影响力,感受到自己影响他人乃至改变世界的主体力量。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学生、新媒体之间形成良好的媒介互动,激发大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创造条件提高大学生的互动能力,切实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在教学互动中,教育者扮演着发起、组织和协调的角色,不仅要掌控教育活动进度,还要协调新媒体及其从业者,架起沟通与调控的桥梁,因此教育者媒介素养的提升和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机制的效果息息相关。媒介素养可以细分为思想政治素养、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其中思想政治素养包含思想观念、道德修养等,知识素质包含专业知识、理论知识等,能力素质则包含表达能力、组织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创新能力等。

在数字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运用新媒体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有效性是大势所趋。在实践过程中,应适当运用现代新媒体手段,通过各方力量来提高教育者运用新媒体的能力,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空间,构建多维合力的互动机制,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

[1] 卡尔·曼海姆.卡尔·曼海姆精粹[M].徐彬,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7.

[2]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72-173.

[3] 人民网.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EB/OL].(2017-01-23)[2017-11-20].http://xj.people.com.cn/n2/2017/0123/c186332-29635118.html.

[4]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44.

[5]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91.

猜你喜欢
教育者政治环境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环境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