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惠娟
(河南省开封市第十中学 475002 )
创设情境是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学生在成长的历程中,拥有了一些知识和经验,但是与物理学科没有很好地加以关联.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要以学生的生活背景,已有的经验做为呈现学科知识的载体,找到生活经验与物理知识的衔接点,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切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创设情境贯穿于物理课堂始终.在一节课的开始,我们可以通过新奇的实验,有趣的游戏等方法,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迅速地进入课堂的求知状态,在课堂的进程中,当由一个教学内容进入另一个教学内容,适当的铺垫必不可少,此时我们要选择合适的情景自然过渡.创设情境是一个纽带,拉近了物理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又是课堂的润滑剂,因此要打造高效课堂,就要用心地研究如何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的思路:
新目标下的物理课程要实现从书本知识到亲身体验的转变,要让生活的世界成为学生的教材.教师不能照本宣科或采用别人现成的教案,而应该从身边的材料入手,在生活环境中寻找鲜活的,更适合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
新课程教学目标有三个维度,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何将它们渗透于创设的情境当中?我想,首先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情感及智能水平,再者,智慧比知识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在设计引课时,应加强引课内容与学生生活,与现代社会,与科技发展的关联,既考虑到学生的共性,又要满足一些学生的个性,实现在学习知识,经历过程中,感悟方法,形成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的效果.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
物理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开发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在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时,要让学生采用主动的,体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应有意识地挑选学生感兴趣的,和学生已有经验比较接近的物理现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发展水平,增强学习兴趣和动力,由于贴近生活,可以激发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另一方面,由于与学生的经验比较接近,学生易于理解,并能自发地在已有的知识框架中进一步建构,这样就保护了学习兴趣,利于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现代实际的学习活动,加强学生的体验性是其突出特征:①强调身体的参与,学习不仅要用脑子思考,而且要用眼睛看、耳朵听、用嘴说话、动手来操作,即:用身体去经历,用心灵去感悟;②重视直接经验,整合间接经验.
兴趣不是天生就有,而是通过事物的新颖,独特而引起的.所以,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创设新奇的情境,调动学习积极性.可是有些情况下,没有实验器材,实验现象效果不好,或实验现象转瞬即逝,或实验周期过长,或肉眼看不见,或概念过于抽象,我们都可以采用多媒体来展现.
多媒体可将声、光、色融于一体,创设出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情境,使抽象的具体化,枯燥的趣味化,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①热爱学生,善于用语言,眼神和形体语言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②教学使用普通话,语言生动,富有激情.
③能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熟练地操作实验.
④富于教学智慧,能够正确处理课堂即时生成的情境.
下面就谈谈我在创设情境当中使用的方法:
1.问题情境
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的基石.通过问题的回答,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智力活动和对知识的接受程度,理解程度,便于因材施教,而学生可以从老师的问题当中,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经过自己的思考,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
例:
师:雨后清新凉爽,但路上的积水交通不便,过了一段时间,地面干了,这是为什么?
烧水时,如果不停地烧,水会越来越少,最后变干,这些水都跑哪儿去?
这两个例子发生变化的过程一样吗?
创设此情境时,教师要事先准备好问题和顺序,提出的问题要具体、明确,在语言上要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
例: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见雷声?
运动会百米赛跑,计时员为什么要看到发令枪冒烟计时,而不是听到枪响再计时?
低起点,小坡度,阶梯式地设计问题,适当降低思维难度,增加学生课堂思维的密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2.故事情境
在物理的学习过程中,接触到很多科学家,以及有关他们的科学故事,物理科学史这些内容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的含义,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中表现出的人格美.如伽利略敢于怀疑统治多年的传统观念,解放思想,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牛顿见微知著,大胆想像,高度的思维力和创造力,阿基米德坚忍不拔的意志,谦逊的品格,严谨的科学方法和解决问题奇妙的灵感,它们都是物理教学的珍贵素材.
通过讲故事,还可以激发学生爱国、爱家园、爱科学的美好情感,将学生顺利地引入课堂学习.例:介绍我国古代人利用罗盘和司南来确定航海时的方向,既展示了祖先在磁的发现与利用上对人类的巨大贡献,又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显微镜的发明,其实很偶然,它的思路竟来自于一个荷兰的小男孩.他在玩耍时,把眼镜片摆弄来,摆弄去,却无意中观察到小甲虫竟变成了小鸡那么大!从这个故事,让学生体会到,只要用心,不放弃任何小的发现,人人都可能成为发明家.
3.用实验创设情境
声音产生的原因
师:请同学们利用桌子上的实验器材,想办法让它发出声音,仔细观察发声的物体有什么特点.
师:从自己身边或身上再找出一个物体也让它发出声音,观察发声的物体有什么特点.
师:请同学们来展示,你用什么做了实验?
怎样使它发出声音?怎样让它停止发声?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特点?
(光的色散)
师:班上同学4人一小组,每组发一个三棱镜.
让一束太阳光照到三棱镜上,调整三棱镜的位置,看从三棱镜射出的光有什么变化?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实验现象,谈一谈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从语言和观察角度评价学生,最后引导总结出结论,学生回答.
学生通过最简单的,也是最常用的实验方法,揭示了一个自然现象的本质,同时体会到了物理学习的乐趣,经历了实验过程,学生不仅能够深刻地理解一个知识点,同时可能在活动中发现新问题,成为新的知识增长点.
4.游戏法引入
《平面镜成像》
①师生面对面站立 教师伸左臂,学生伸右臂
教师伸右臂,学生伸左臂
②教师向学生迈进一步,学生向教师迈进一步.
教师远离学生后退一步,学生远离教师后退一步.
③动作错误的学生将被淘汰.
师问:游戏中教师和学生的动作有什么规律?
游戏中的情景在生活中是否出现过?在哪儿出现过?
《手影游戏》用多媒体播放各种手影,一幅幅地展示,让学生模仿图片中的做法,在白墙上显示出,狗、兔子等的影像.
师问:这些影子看起来有趣、好玩,你知道影子是如何形成的吗?
初中学生天性爱动,好玩,好表现,不愿受约束,把他们置于一个相对自由的氛围中,学生的这种心理要求一定程度上得以满足,因而乐于接受,兴趣浓厚,由于得到了乐趣,就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5.列举实例法
增加联系生活,社会的实例,寻找和筛选学生身边熟悉和感兴趣的事例,学生既熟悉又不知其所以然,特别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物理学习的实际意义.
例:夏天,在屋子地面上洒水,狗伸出舌头来散热,在非洲沙漠中的居民,由于没有电,无法用冰箱为食物保鲜,他们就自制简易的保鲜罐.
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例:列举现象:海市蜃楼,潭清疑水浅,新疆喀纳斯湖风景如画,湖面常有鱼在天上飞,鸟在水中游的美丽奇观.
例:观看章首图,或每节开始的图片,说说从画面中你的发现,并与全章的标题相比较,你能有什么感悟.
例:利用多媒体视频播放
拍球的慢动作,将皮球的形变及恢复原状的过程展现出来,从而介绍有关弹性形变.
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在教学中,教师整合素材,多补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事例,让学生体会科学技术对我们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
在引入噪声这一节的教学中,可以这样做.
师:播放一段优美的音色.
师:用铁钉刮玻璃.
生:一起唱一首歌.
生:让学生一起听一位同学讲故事,找一位同学在旁边大声唱歌.
通过对比,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乐音,什么是噪声,并且感受乐音在不同场合,也会转变为噪声,培养学生多角度来理解知识.
有时,需要对比两种不同的观点,强化矛盾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牛顿第一定律这节的引课当中,我运用了这样的对比.
师:在水平桌面上推一木块,木块运动,撤去外力,木块停止运动.
师:亚里士多德提出,运动需要靠力来维持.
师:踢球,运动员的脚离开球后,球已不受脚的力,却还能运动一段.
师:伽利略提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
从这个情境中,让学生体会到了伽利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盲目迷信权威的科学精神.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因材施教,贵在得法”,做为教师,我们要能灵活地运用各种引课方法,将初中的孩子们带入科学的世界,尽情地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参考文献:
[1]崔秀梅.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4-15.
[2]邓丽平.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