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探析

2018-04-02 15:38
福建质量管理 2018年6期
关键词:化肥农药污染

 

(山西财经大学 山西 太原 030000)

一、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理论

(一)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定义是布伦特兰夫人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的:“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能力的发展”。这一定义在第十五届联合国环境署大会上得到普遍认可,并在年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达成了全球共识。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维系统协调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其主体包括,生态可持续是前提,经济可持续是基础,社会可持续是目的。原则包括公平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二)农村可持续发展

199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召开农业与环境国际大会,首次明确了“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SARD)”的概念,第一次将持续农业(SAD)与农村发展(SRD)结合在一起。宣言给出了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即通过管理维护自然资源的基础,辅助以机制改革和技术创新,不断满足当代人和子孙后代对农产品的基本需要;这种发展能切实保护耕地、水源以及动植物的遗传资源,且技术适当,经济可行,能够被社会接收。自此之后,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得到了政界和学界的普遍认同,并形成研究热潮。

我国学者提出,新农村建设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控制农村人口数量;二是保持一定数量的耕地;三是减少土地污染;四是实现农产品优质高效。徐新立认为,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和速度,因而要将新型农民的培养放在突出位置,以切实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为主要手段,以着手培养实用型人才为方向,以农村信息化建设为平台,为推动新农村建设提供文化和人才支撑。

二、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一)农村土壤污染严重

据《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其中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高达19.4%,主要污染物为镉、镍、铜、砷、汞、铅、滴滴涕和多环芳烃;在调查的55个污水灌溉区中,有39个存在土壤污染,超标点位高达26.4%,主要污染物为镉、砷和多环芳烃。

(二)农村水污染严重

由于化肥、农药等的过量使用,生活垃圾和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加上城市污染企业向农村转移以及畜禽养殖场的粪污问题,近年来我国农村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不少地方水环境质量出现恶化趋势。在1990—2010年农村环境突发事件中,水污染事件超过2/3,达到69%。由于水源地污染,目前全国仍有数千万农村居民喝不上“干净水”。近年来各地出现的众多“癌症村”,也大多与水污染有关。

(三)农业污染问题严重

随着化肥、农药、农膜等的大量使用以及畜禽粪便带来的污染,近年来农业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在全国污染源总数中,农业源已占到48.9%;在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中,农业源排放(流失)的化学需氧量占43.7%,总氮占57.2%,总磷占67.3%。目前,农业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面源污染产业。化肥、农药等高残留、高污染化学品和难降解的农膜大量使用,以及人畜禽粪便未得到处理及循环利用,是导致农业面源污染加剧的主要原因。我国化肥施用存在过量、低效问题,尤其是蔬菜和瓜果等经济作物过量施用化肥现象突出。农药的过量、低效使用现象也普遍存在。2014年我国农药使用量达到184.3万吨,而被植物正常吸收的只有1/3左右,其余大部分进入了水、土壤和农产品中,造成农产品有害物质超标、质量下降和环境污染等,严重威胁食品安全和居民身体健康。

三、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建设

要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的束缚,改变重城轻乡、重工轻农的传统理念,全面统筹城乡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切实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农村环保设施和治理能力建设,全面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现阶段,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科学划定城市增长边界,确保耕地、生态保护红线,防止城市向周边农村地区过度扩张和无序蔓延,禁止城市垃圾未经处理直接向农村倾倒和堆放。

(二)改善农村面源污染问题

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必须根据化肥、农药、地膜等不同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差别化措施。一方面,要控制使用强度和总量,分阶段实行减量化。另一方面,要通过技术和结构优化途径,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不断提高化肥、农药的使用效率,从源头上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对农膜、秸秆、粪便而言,重点是做好回收工作以及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并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加强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变废为宝。

(三)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治理

要结合新农村、美丽乡村和生态乡镇建设,加大农村环境保护经费投入,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以治脏、治乱、治污、治林、治水、治路为重点,加快推进农村“五改”(改水、改厕、改厨、改圈、改房)、“四清”(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能源)、“五化”(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环境美化、村庄绿化)工程建设,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四)健全农村生态环境监管体系

要打破城乡分治和部门分割,按照城乡一体化的理念,整合环保、农业、林业、水利、卫生、国土、气象等部门的生态环境监测资源,构建全国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和城乡一体的网格化环保监管体系。特别是要针对当前农村生态环境监管薄弱、多头管理的状况,进一步加大资金和人员投入,加强农村环境监管队伍建设,健全乡镇级环境监察机构,建立村级环保监管员制度,完善县、乡、村三级环保监管体系,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

【参考文献】

[1]陈湘满.论人口与农村可持续发展[J].商业研究,2014(290):11-12.

[2]刘彦随,吴传均.21世纪中国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方向和策略[J].地理科学,2012(4):22.

[3]刘国光.论中国农村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农村经济,2009(1):377-379.

[4]包晓斌.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途径的探讨[J],大自然探索,2009,16(4):209-210.

猜你喜欢
化肥农药污染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农药二次稀释 防治一步到位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化肥需求增长不均 有人欢喜有人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