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晶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食品园林学院,河南 三门峡 472000)
食用菌以其营养、健康的特点赢得了广泛的市场需求,产量和消费量逐年递增,截止2015年,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国[1-2],规模化以上食用菌加工企业达千余家,年产值超千亿元。
河南省是名副其实的食用菌栽培大省[3],食用菌产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前列,以三门峡卢氏、灵宝为中心的豫西香菇、黑木耳食用菌生产基地更是享誉海内外。
十二五以来,三门峡市结合自身优势[4],紧抓特色农业主线,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载体,以绿色生态发展为导向,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
2016年全市优质食用菌生产规模达1.8亿袋,总产量2.4亿公斤,总产值23.3亿元;食用菌出口1.4万吨,创汇2.02亿美元,成为三门峡市第一大出口农产品。食用菌产品种类多、品质好,香菇、木耳、姬松茸、猴头等产品获全省无公害产品产地认证,同时,打造了一批以昌盛食用菌有限公司、灵仙菌业、灵宝垄润食用菌合作社为代表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
目前,三门峡食用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但相关研究相对滞后,仅有王静[5]、李忠民[6]等研究人员针对野生菌种资源、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报道,鲜有食用菌产业布局、品种、产品加工形式、发展规模的研究,因此,系统调研三门峡市食用菌产业现状,破解发展壁垒,寻求发展对策,为下一步产业结构研判与优化提供科学依据,对于优化三门峡市乃至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卢氏县通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按照“建基地、扩规模、抓管理、增效益”的要求,做大做强“果、牧、烟、菌、药”五大优势产业,打造具有区位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集群。
该县立足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确定优质农产品区域布局,着力打造西南部“林果菌”特色农业版图,突出特色农业优势,壮大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效益。
卢氏县食用菌产业以香菇、黑木耳、猴头菇、羊肚菌、蛹虫草等珍稀品种为主,全县均有栽培,主要分布在西南山区8个乡镇,已发展袋料香菇1亿袋,建成朱阳关、东明镇等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个,综合产值14.6亿元,出口创汇突破1亿美元。
目前三淅高速、郑卢高速、蒙华铁路等重要交通线路已陆续建设、通车,随着交通条件的优化,卢氏县正逐步摆脱发展的制约因素,生态和资源优势日渐凸显,食用菌产业发展走上快车道。卢氏县出口香菇质量安全示范区成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卢氏县先后荣获“全国食用菌生产先进县”、“全国食用菌产业化建设示范县”等荣誉称号,已建成顺林反季节香菇生产示范基地,九龙实业、天骄食品、绿之源特产等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
卢氏县食用菌品种多样,资源丰富,年产干品食用菌1.5万吨,主要以木耳、香菇为主,还有羊肚菌、猴头、双孢菇、蛹虫草等多种食药用菌,菌业年产值近5亿元。
1.香菇
作为卢氏县食用菌主产品之一,卢氏香菇栽培技术最为成熟,栽培规模及产量均居首位,目前卢氏香菇以人工袋料栽培为主,出菇菌盖大,菌肉肥厚,质地均一,口感爽滑,花菇产率高,品质优良,另外通过不断研发反季节香菇品种,反季节香菇栽培技术日渐成熟,极大提高了菇农的经济效益,2016年,卢氏县香菇总产值超过6亿元,带动3.5万户菇农脱贫致富。卢氏香菇先后被授予“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称号,产品市场占有率高,在国际上久负盛名。
2.黑木耳
卢氏县森林覆盖率高达69.34%,丰富的林业资源为特色食用菌黑木耳的发展提供了先天条件,目前卢氏县是全国最大的野生黑木耳产地。
卢氏黑木耳多采用本地栎树为基质,木耳肥厚、胶质含量高,杂质含量低,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特别是钙、铁含量,每100g黑木耳中钙、铁含量可高达375mg和185mg,是理想的保健食材。
卢氏黑木耳作为卢氏县食用菌品种的排头兵,是“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多次参加国际商品博览会并获得金奖,2014年入选夏季达沃斯论坛国宴特供食材,并参与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展示。
3.羊肚菌
羊肚菌属子囊菌属真菌,形状如羊肚,因而得名,营养价值上,羊肚菌富含亮氨酸、赖氨酸、异亮氨酸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以及维生素B1、烟酸、泛酸、叶酸等多种维生素,是名贵的食材和药材。
卢氏九龙农科有限公司近年来经过科研和实验,已经成功培育出人工羊肚菌,实现了羊肚菌的人工化栽培,并且辐射带动部分群众进行羊肚菌的人工化栽培。
2016年3月25日全国食用菌创新发展大会暨卢氏羊肚菌推介会在三门峡召开,卢氏县就羊肚菌栽培技术进行宣传推广。
4.蛹虫草
蛹虫草为子囊菌门真菌,富含虫草酸、虫草素、腺苷、多糖、麦角甾醇、超氧化物歧化酶和硒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属于国家新资源食品。
由卢氏县农业局、县菌办引进的蛹虫草种植技术在该县横涧乡淤泥河村试验种植成功,首批试验种植的10000瓶蛹虫草长势良好。
卢氏食用菌产品以黑木耳、香菇干品为主,大多都是干制、真空包装等初加工形式,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
目前,部分企业已逐步由初级产品向精深加工、科技含量高和高附加值产品转变。如三门峡豫农达食用菌有限公司开发系列香菇医药保健品、香菇食品、香菇饮料等精深加工产品;卢氏绿之源特产有限公司开发了速食菌汤、土特产、保健型食品、药用菌系列产品;河南天骄食品有限公司专注于食用菌种植、研发、精深加工、销售和服务,主导产品有香菇酱系列,香菇酱油、香菇干、香菇脆片等产品,已研发出的“菇飘香”香菇酱(有原味、麻辣、剁椒、牛肉、牛肉无糖、香辣六个品种)产品,以其色鲜味美,营养丰富,食用方便而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喜爱。河南金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香菇多糖提取生产线、食用菌速食品生产线已开工投产。
灵宝市地处豫、晋、陕三省交界,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气候适宜,是“南菇北移”的最适生长区。特别是100多万亩的果树,为发展以香菇为主的木腐菌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灵宝食用菌产业坚持“香菇为主、多菌发展、产销并重、龙头带动、科技兴菌、生态菌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使食用菌产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品种由少变多、由有变优,形成了以香菇、平菇、金针菇、黑木耳等传统品种为主,白灵菇、杏鲍菇、茶薪菇等珍稀品种和灵芝、天麻、虫草等药用菌为辅的品种结构,构建了生产总规模达到1亿袋,年产鲜品10万吨,总产值达10亿元以上的产业化集群。
目前,全市15个乡镇中有14个食用菌生产规模已具一定规模,其中阳平镇超过3000万袋,焦村镇超过2000万袋;已建成集约化香菇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60个,其中50万袋以上40个;规模超十万袋的村146个,其中百万以上大村25个,最大规模超过500万袋;万袋以上香菇大户达3628个,其中5万袋以上298个。食用菌品牌效应初步形成,香菇、黑木耳等多个食用菌产品通过认证,跻身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行列。“灵宝香菇”已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并获得“中国特色商品博览交易会优秀品质奖”。2017年,“灵宝香菇”以21.38亿元的品牌价值荣登中国品牌价值评价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类榜单。灵宝市已成为“全国食用菌产业化建设示范县”、“河南省无公害食用菌生产基地”,省级、国家级出口香菇质量安全示范区。
灵宝食用菌产业基础好,发展快,已成为当地特色农业支柱产业之一,形成了以传统品种香菇、平菇、金针菇、黑木耳等为主,名优特色珍稀品种白灵菇、杏鲍菇、茶薪菇和灵芝、天麻、虫草等药用菌为辅的品种结构。值得一提的是特色品种苹果剪枝香菇,栽培技术全国领先,生产规模持续增长。近年来新开发的林下夏香菇生产增速快、规模大、效益高,全国闻名。
1.香菇
“灵宝香菇”以苹果剪枝木屑为主要生产原料,采取仿野生状态栽培模式,所产菇品质量上乘,菇形圆整美观,菇肉致密瓷实,菇香纯正浓郁。
农业部果品及苗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对灵宝香菇的检测显示内在品质指标优于市场同类产品。
近年来,以灵宝市新华食用菌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食用菌企业经多年的筛选、驯化研发了众多香菇新品种。新品种春、秋季出菇较好,夏季条件适宜也可大量出菇,越夏抗高温能力较好,出菇期长,耐储存和运输,深受客商欢迎。
2.灵芝
灵芝外形呈伞状,菌盖肾形或近圆形,富含氨基酸、多肽、糖类等多种营养成分,尤其是灵芝孢子,富含甘露醇和海藻糖,具有较高的天然药用和食用价值,在抗肿瘤、延缓衰老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方面有良好的效果。
灵芝作为名优产品在灵宝市得到了大规模的栽培和推广,主要用作药材和观赏型灵芝盆景原料。
3.双孢菇
双孢菇属草腐菌,中低温菇类,菌丝最适生长温度在24-28℃之间,出菇最适温度在14-20℃之间,湿度要求在90%左右。肉质肥厚,生长速度较快,富含甘露糖、海藻糖、氨基酸、蛋白质、钙、磷、铁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因此被誉为“植物肉”[7]。
目前灵宝栽培的双孢菇都是白色变种,主要用于鲜品销售或加工成罐头。
灵宝市食用菌主要以鲜品和干品等初级产品为主,但是加工形式更为多元化,除传统鲜品和干品外,已注重精深加工和产业副产品及生产废料的综合利用,拓展了药品、休闲食品、灵芝景观盆景等多种产品形式,产品附加值明显提升。
灵宝市昌盛食用菌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欢乐菇即食香菇脆片市场反响良好;灵宝市灵仙菌业有限公司以食用菌为主打食材打造万菌苑特色酒店,并开发药用和观赏型灵芝盆景制作,年生产灵芝盆景4000盆,产值60余万元。灵宝市朝阳生物科技公司以废弃食用菌棒为原料研发新型生物菌肥;灵宝欣科食品公司和祥盛食品有限公司以香菇为原料开发手撕香菇、风味菌菇等休闲食品。
受自然资源和区位的影响,三门峡市其他区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不及卢氏县和灵宝市,整体表现为:技术相对薄弱、分布较为分散、规模普遍偏小、品种较为单一。具体表现如下:
陕州区食用菌起步早,主要栽培平菇,但是由于平菇不耐储藏,运输,不易加工等缺点,自2001年至2010年的十年间,食用菌产业基本处于停滞期,规模徘徊在1000万袋左右。
2010年,随着食用菌产业被列入陕州区十二五规划,加上一系列扶持奖励政策的激励,产业规模大幅增加,2010年全区食用菌总规模为1214万袋,2011年达到2100万袋,2012年总规模达到2900万袋,2013年总规模达到3750万袋,三年来食用菌总规模增加了3倍多,同时拉动社会投资3.5亿元。全区常年从事食用菌专业化生产的农户达到800多户,而且栽培规模全部在1万袋以上,食用菌年纯收入在5万元以上。同时,陕州区食用菌品种结构也得到优化,大力发展了以香菇为代表的耐储运,易加工的食用菌品种,香菇生产规模迅速提高,在宫前乡、菜园乡、张湾乡、张汴乡、西张村镇等种植基地还先后实现羊肚菌规模栽培。全县成功建设了2个百万袋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9个10万袋以上示范点,14个高标准示范园。
湖滨区、义马市和渑池县由于区位环境和产业结构布局原因,主要侧重发展兼具城市“菜篮子”、生态绿化、休闲观光等综合功能的现代特色农业园区,食用菌产业发展规模较小,零星分布,在湖滨区磁钟乡、交口乡有小规模的平菇、香菇、羊肚菌种植;义马市凤凰山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利用窑洞保湿效果种植平菇、义马市祥瑞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主要种植猪苓菌、蜜环菌、灵芝、猴头等药用菌;渑池县食用菌栽培主要分布在天池镇、仰韶镇、陈村乡等6个乡镇。渑池县天池山食用菌合作社主要食用菌产品为香菇,已发展社员30余户、香菇大棚50座,一年两茬,辐射带动当地100多户农民种植香菇,亩均纯收入达10万元。
三门峡市结合自身优势,紧抓特色农业主线,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食用菌规模大、产量高、品牌优、创汇强。各区县间由于区位和自然资源的差异,食用菌产业发展不均衡,以卢氏县和灵宝市发展最为强势,优势品种为香菇和黑木耳,产品以初级加工形式为主,其他区县食用菌产业规模普遍偏小、布局零星分散。
我国食用菌产地主要集中在河南、河北、福建等省份[8]。河南省南阳市与三门峡市同属伏牛山区,自然资源优厚,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2015年香菇栽培已超5亿袋,出口创汇达5.9亿美元,平菇、黑木耳、羊肚菌等珍稀品种得到大面积推广,目前西峡食用菌出口量稳居全国第一,食用菌精深加工产品占比增加,产业链条有效拉伸[9];河北省承德市不仅是华北地区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也是全球野生食用菌种类较多,数量和自然产量均较高的地区之一[10],2015年食用菌产量突破11.8亿袋、118万吨,特色优势菌培育成果显著,食用菌高精深加工产业规模化发展;福建省古田县被誉为“中国食用菌之都”,目前已开发食用菌品种36个,银耳、茶树菇、香菇为主要栽培品种,2015年种植规模达15亿袋,产业科技含量高,加工及保鲜冷藏技术均有大幅提升[11]。
与省内外食用菌产业发展优势地区相比,三门峡市食用菌产业暴露出品种相对单一、工业化栽培能力弱、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等问题,下一步需要对现有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和调整,消除产业发展制约因素,助推三门峡市打造特色鲜明、结构合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特色农业强市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