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科庆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214153)
按照科学管理的程度来划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将经历以下四个阶段:业已完成的粗放化管理阶段、绝大多数高校正在经历的固定资产规范化管理阶段、少数高校开始探索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阶段、以及全面实现高校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并努力争取高校固定资产个性化管理阶段的到来。这四个阶段之间是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没有固定资产粗放化管理阶段的积累,就很难进入固定资产规范化管理阶段;固定资产规范化管理又为固定资产精细化奠定了坚固的基础,是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上的一次跨越。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则无疑在注重整体管理细节,落实严格、全面的同时,又高度重视对非同质性固定资产管理的个性化管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固定资产正处于规范化管理阶段与少数高校开始探索精细化管理阶段,与全面实现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与早日探索固定资产个性化管理的要求尚有明显差距。为此,本文将从公立高校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内涵、特点、实施条件及实施步骤等入手,提出高校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对策。
高校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是一种较为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比较科学的管理方法,追求的目标是对高校固定资产进行系统与全面精细化管理即通过制度重设、标准重定、流程再造、责任重划、目标更高、系统更优、管理更严、细节更明等使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更加精细、有序、高效。
高校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可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高校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高度。学校高层一定要站在资产使用者的角度制定明确的管理目标,以达到所有者期望的管理效果。二是高校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宽度。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一定要覆盖到全部固定资产、涉及到所有使用固定资产的人员、落实到每个固定资产管理环节并使之有效衔接。三是高校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严度。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一定要严格遵守制度,按照流程办事,执行绩效标准,杜绝违规操作,严格资产处置。四是高校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力度。对于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态度一定要明确,措施一定要到位,奖惩一定要严明,效果一定要显著,氛围一定要优化。五是高校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量度。学校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时,一定要设置考核指标,尤其是量化指标,以便对固定资产管理目标进行评价,以实现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最优化。
1.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的“精”通常指精密、精华、精品、精通、精髓,“细”是指制度详细、内容详细、岗位详细、对象详细、责任详细,“化”则指这种管理要成为一种习惯乃至上升为一种文化。精、准、细、全、严是精细化管理的实质。而要达到这种管理境界,就要实现高校固定资产的专业化管理,具体包括:一是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专业化。在高校固定资产的六大类中,既有一般性的房屋及构筑物,文物和陈列品,图书与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也有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既有账物相符意义上的管理,也有高效科学意义上的管理。这无疑需要对高校固定资产进行专业化管理,即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队伍一定要达到如下专业化程度:明确固定资产管理职责,掌握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必需的技术技能,具有相应的专业教育与专业实践并善于创新管理方式,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具有相当的自律性与职业敬重,能够对管理事项做出准确判断并勇于承担相应责任,掌握先进的固定资产管理理论及丰富的固定资产管理经验,这是高校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顺利推进的人力保障。二是固定资产管理运行专业化。包括固定资产管理架构设置的专业化、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制定的专业化、固定资产管理实际运行的专业化等,这是高校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顺利推进的组织保障。三是固定资产管理技术专业化。固定资产种类的多样化使得其管理标准不可能只有一种,必须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加之,庞大的固定资产规模管理的及时性要求决定了高校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一定要采用先进的专业化信息技术手段。
2.系统化。系统化思想是精细化管理高校固定资产的前提,核心是要对高校固定资产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化管理。全方位管理是指在进行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时,要求高校从整体上来看待这一工作,使其具有全面性、完整性、周密性。全过程管理是指在进行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时,不仅要做好事前配置标准确定、可行性论证、预算编审等计划制定工作,还包含科学的事中流程合规、标准严守、违规必纠等有效控制,更要在事后的认真分析考核中,弄清资产管理者及资产使用者都共同认可的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制定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在下一个资产管理考核期内将问题予以解决,以形成固定资产闭环管理系统。全员化管理是指不仅要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标准进行细化,而且要对上至高校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中到主管部门,下至使用部门等各级资产管理者的管理职责进行细化并规范如何衔接的路径及方式,也要对各级资产使用部门及使用者的岗位职责、绩效水平、奖惩标准等予以细化。
3.数据化。高校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条件是资产的数据必须全面、完整、系统。高校固定资产的数据化管理是将固定资产工作的全貌通过翔实的数据予以全面反映,并通过科学分析、明确管理,揭示固定资产管理中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不足,既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者提供准确的客观数据,使管理层能够进行针对性极强的改进和制定有效的决策,又让资产使用部门及使用者知道差距在哪里、有多大、今后应当如何努力。总之,数据化管理是高校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关键。卓越的高校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应该具备完善的运营数据分析体系,使其管理活动始终都以数据为依据,形成数据标准,循环改进,持续发展。
4. 规范化。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是指根据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发展的需要,合理地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等,以形成统一、规范和相对稳定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体系,通过对该体系的实施和不断完善,达成高校固定资产井然有序、协调高效之管理目的。
5.信息化。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是指以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为基础,将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要素汇总至数据库,为固定资产管理决策者、部门管理者、具体使用者等提供服务的一种技术。使用该技术后,可以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由静态管理转化为动态管理,以实现实时化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交流;可以将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以实现固定资产的全面管理,极大地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
6.标准化。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标准化是指在实施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中,一定要统一制度标准、规格标准、操作标准、数量标准、质量标准、奖惩标准、处置标准、时限标准等,从而以严格的管理标准保障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实施。
7.链接化。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链接化是指在实施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中,不仅要使固定资产管理的上层、中层、下层等都能链接起来,而且要让占有与使用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各类人员、各项工作内容等相互衔接与协同联动,以提高整个系统的管理效果。
1.实施步骤。第一步:全面调查研究。既要全面科学理解国家与主管部门关于高校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相关政策的精神,也要全面了解掌握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先进高校的管理水准与本校所处的落后状况。第二步:设定管理目标。高校固定资产精细化目标管理必须具备管理意识、目标清晰、周密计划、相互为用、有效配合等核心要素。目标制定与管理的流程为:明确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整体目标和战略方向—在部门之间分配主要管理目标—各部门管理者和学校领导共同设定本部门具体目标—使用部门所有成员参与设定自己的具体目标—各级资产管理者与下级共同商定如何实现目标的行动计划—实施资产管理行动计划—定期检查实现资产管理目标的进展情况,并向使用部门和使用者反馈—基于绩效奖励以促进目标的成功实现。第三步:建立管理制度。要对原有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进行废止、修订、新添,使其达到精细化管理的要求。第四步:严肃组织实施。一旦开始实施高校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就要认真、严格以取得成效。第五步:科学进行考核。要公开、公正地对高校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情况进行考核并将结果及时公开。第六步:及时予以反馈。不仅要把考核结果反馈给被考核部门和个人,而且要与其共同寻找问题成因及解决策略。
2.实施条件。第一是思想保障。要充分认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对高校一切工作的基础支撑作用,深刻理解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由粗放型迈向集约化、精细化的重要意义。首先,高校主要负责人的态度必须端正,这将起到旗帜引领的作用;其次,资产管理部门对高校资产管理制度的推进力度必须强大,这是制度落地的关键力量;再次,资产使用部门的资产管理思想必须统一到学校的要求上来;最后,资产使用者必须认真落实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制度。第二是制度保障。要实施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必须制定科学、翔实、细致、可行的保证制度与规范流程,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标可对。第三是队伍保障。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必须思想先进、敬业勤勉、精通专业、数量够用,这是有效开展高校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第四是技术保障。信息技术是实施高校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支柱,它不仅将管理者从传统手工管理的繁重任务中解放出来,而且使信息实现实时交流,有效加快了固定资产管理的运转效率。第五是检查保障。部署与检查是高校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两个车轮。不仅要科学部署到每个部门与每个人,覆盖到资产管理与使用的方方面面,而且要进行全程性跟踪检查,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在第一时间内予以解决。第六是审计保障。要将内审与外审相结合,通过调查摸底、全面清理、结果处理,达到摸清家底、规范管理、完善制度的效果。
1.树立固定资产使用效益理念。进行高校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要求高校必须从理念上实现由粗放型管理思维向集约型思维的转变,由使用型管理思维向效益型思维的转变,由随意型管理思维向标准型思维的转变,由传统型管理思维向现代型思维的转变。因此,一是要在校内媒体上全方位进行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宣传活动,使广大教职员工熟知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理念;二是要进行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教育活动,使广大教职员工把这种管理理念内化于心,从而自觉地运用于固定资产管理之中;三是要进行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知识普及,使广大教职员工了解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制度、标准、目标、方式;四是要弄清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目标与现状之间的差距,做到起点清晰、计划得当、措施科学、目标引领;五是要推进固定资产使用成本考核评价和否定机制建设;六是要不断培育以精、细、准、严为核心的高校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文化。
2.树立固定资产有偿使用理念。原则上要严格执行经过批准的配置标准,任何人都无权超标准占有、配置固定资产,学校对标准内的这部分固定资产进行无偿配置。同时,解决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学校必须树立固定资产有偿使用理念,建立固定资产有偿使用管理制度,以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3.增强固定资产共享使用意识。高校固定资产要实施精细化管理,在管理理念上还要实现从独自占有的传统理念向共用共享的现代理念的转变。这就要求高校制定固定资产开放共享管理办法,统一做好固定资产配置规划工作,集中管理可以共享的固定资产,发布共享的实验室使用信息,以不断提高高校固定资产共享开放程度,促进总体固定资产利用效率。
1.制定不同类别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绝大多数高校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但这项制度仅具有宏观性,无法从微观上满足对每类固定资产管理的需要。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制定精准、精细的针对不同类别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首先,要健全设备类资产管理制度。包括实验室管理方面要健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管理办法等;资产管理方面要健全仪器设备管理办法、计算机软件管理办法、低值易耗品管理办法、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管理办法、仪器设备报废处置管理办法等;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方面要健全大型贵重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大型贵重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管理办法、大型贵重仪器设备开放测试与维修基金管理办法、大型贵重仪器设备绩效考核评价管理办法等,以及环境与安全方面的管理制度。其次,要健全房地类资产管理制度。包括公用房管理办法、周转房管理办法、住房分配货币化管理办法、家具管理办法、房产出租出借与合作使用管理办法、公务用车管理办法、机动车管理办法等。最后,要健全招采类资产管理制度。包括招标采购管理办法、招标采购联络制度实施办法、招标采购工作纪律暂行规定、招标和政府采购领导小组会议议事规则、招标采购评审专家和评审专家库暂行管理办法、供应商管理办法、招标采购需求论证和履约验收管理办法、科研仪器设备招标采购管理办法、非公开招标采购方式实施细则等。
2.制定每个环节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按照固定资产管理的生命周期制定每个环节的管理制度。包括配置标准管理办法、计划管理办法、预算管理办法、采购验收管理办法、登记与审核管理办法、保管与使用管理办法、维护维修管理办法、损坏丢失管理办法、变动与调拨管理办法、使用绩效管理办法、报废处置管理办法等全过程管理中的每项管理制度。
3.明确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全部内容。没有高质量的高校固定资产过程性管理,就很难出现理想化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效果。因此,必须对管理内容与管理环节进行精细化、精准化表述,如预算管理中的项目论证主体与预算执行率;购置管理中的先调剂、后购置原则与审批程序;验收管理中的验收主体、验收依据、验收标准、验收时间等;使用管理中使用部门领导、管理者、具体使用人等的不同职责,资产变更的程序等;处置管理中的资产管理主体、处置标准、报废鉴定标准与要求、审批程序及权限等。通过增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科学性、操作性、责任性,不断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质量与效益。
责权利是管理的核心。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一定要明确地界定各级领导者、管理者、具体使用人等应当有什么样的责任、具有哪些方面的权力及大小、尽心履责后可以获得什么样的利益,使责权利高度统一。第一层级为党委书记与校长。由于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高校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党委会,加之“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已经写入党章的新时代特征,进一步强化了党对高校的领导,确保了党能够统揽高校全局。因此,党委书记与作为学校法定代表人的校长共同组成了高校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最高层级,他们应承担《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主体责任。第二层级为高校固定资产综合管理部门。该部门由各固定资产归口部门与财务部门的代表组成,既负责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也负责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不仅可以加强所涉及部门之间的协作与协同,而且能够解决价值管理部门与实物管理部门之间衔接不够的问题。第三层级为高校固定资产各归口管理部门。如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国有资产管理处、后勤管理处、基建处、图书馆、财务处等。第四层级为高校各部门与院系。其职责是保证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安全运行、高效使用。第五层级为各部门与院系资产管理员。由其负责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监督与组织评价。第六层级为资产使用人。他们要按照规定正确使用固定资产,保管好使用的固定资产,保证固定资产的完整与安全。
1.树立固定资产预算精细化理念。只有确立了固定资产预算精细化理念,才有可能开展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一是必须进行固定资产预算精细化理念教育,使各级人员树立细节决定成败的意识。二是固定资产预算参与对象精细化,明确固定资产预算管理主体既包括固定资产与财务部门,也包括固定资产的占有部门与具体使用者,从而确保固定资产预算参与对象完整且积极。三是各固定资产的占有部门与具体使用者提供的固定资产预算必须内容全面、条款清晰、需求完整、依据充分、论证科学。四是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制定的年度固定资产预算指导意见不仅必须符合学校固定资产规划目标,而且一定要十分明确与精准,使各固定资产的占有部门与具体使用者容易理解与操作。五是财务部门审核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提供的年度固定资产预算方案时,不仅要逐个部门地认真审核,而且要对每个项目是否应当立项、项目内容是否完整、项目实施时间是否合理等进行全面审核,通过后方可编入学校整个财务预算方案中。
2.精细化编制固定资产年度预算。首先,要留足预算编制时间。将预算编制期由每年年初至一月中旬改为上年9—12月,使各部门有足够的时间全面、完整、准确、细致地编制固定资产年度预算。其次,要选择有引导价值的预算编制方法。一是坚决摒弃基数法,实施零基法为主、滚动法为辅的方法编制固定资产年度预算。二是积极创造条件,以目标—结果—产出—投入为路径,实施固定资产使用绩效年度预算方法。最后,预算编制内容要完整。应重点关注预算编制标准是否明确、预算编制项目是否完善、项目内容是否全面及结构是否合理、项目实施时间安排是否得当、项目绩效是否达标等。
3.严肃认真执行固定资产年度预算。首先,要精细化设置预算考核指标体系,以引导固定资产管理行为迈向绩效化。其次,要选择合理的考核方式,让被考核者心服口服,能够起到先进引领后进、后进追赶先进的作用。最后,要加强考核效果的应用。不仅要将考核效果应用到对各部门的资产配置上,还要应用到对整个部门的评价上,特别是相关人员及其领导人的晋升评优之中。
1.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之一。《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核算也引入了权责发生制,并要求计提折旧,这无疑为高校固定资产核算引入公允价值方法提供了条件,使高校固定资产的信息更加公允与真实。
2.设置“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设置该科目既可以使高校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保持一致,也有利于精确地核算高校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使高校固定资产真正实现精细化管理。
3.实施固定资产折旧管理。首先,要明确计提范围。在高校固定资产中,文物、陈列品、动植物等不存在折旧问题,而图书价值损耗又难以界定,因此,不应将其列入高校固定资产折旧计提范围。其次,要明确折旧方式。合理选择采用分类折旧、个别折旧、综合折旧等三种方式。个别折旧针对特殊设备单独确定折旧率,综合折旧法由于过于笼统,一般不选用。再次,要明确折旧年限。可参照执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的折旧年限。最后,要科学选用折旧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包括直线法、工作量法、余额递减法、年数法等,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一定要科学选用。
1.精细化高校固定资产信息管理内容,第一是预算信息管理系统,应包括预算申请、预算批复、预算执行、预算评价、预算反馈、预算改进等;第二是实物信息管理系统,应包括采购管理、信息登记、日常管理、资产处置等;第三是资产报表信息管理系统,应包括信息管理、产权管理、报表管理等;第四是资产查询信息管理系统,应包括资产查询、库存预警、供应商管理等;第五是系统维护,应包括权限设置、流程设置、参数维护等。
2.开发精细化固定资产信息管理平台。首先,要选择适用技术。例如,条码扫描器就有多种,常见种类包括手持式条码扫描器、小滚筒式条码扫描器、平台式条码扫描器;其它种类还有大幅面条码扫描器、笔式条码扫描器、底片条码扫描器、实物条码扫描器等。应针对不同固定资产类型选择不同的条码扫描器。同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与数字照相以及数据传输等现代技术也要根据不同固定资产类型选择不同的技术及技术类别。其次,要选择适用软件。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种类繁多,有首码软件、金字塔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乾元坤和资产管理系统、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江苏省属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2017版、久其资产管理系统、陕西省教育资产监管平台、北化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网络版等。这些系统各有长短,高校应根据自身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软件。最后,要实现管理目的。包括卡物对应、全程监控、全方位查询、流程清晰、权威明确、在线办理等。
1.定性指标。一是组织保障,包括领导作用、组织机构、管理理念、投入依据、约束机制、激励机制等;二是影响评价,包括主体满意度、同行认可度、科学研究力等。
2.定量指标。一是规模性方面,包括资产年增长率、总资产周转率、净资产率、不良资产率、教学资产年增长率等;二是效益性方面,包括仪器设备利用率、资产创收率、教学资产比率、资产共享率、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教师人均教科设备值、生均图书值、生均校舍面积等;三是内生性方面,包括非财政拨款资金形成的资产占总资产的比率、自筹资金形成的资产占总资产的比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