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财经大学 山西 太原 030006)
会计方法研究,即通过研究设计、资料收集、资料分析等进行科技论文写作以及学位论文写作。会计方法研究根据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分类:(1)从用途分有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基础研究(theoretical research):基础研究有助于增进关于社会的基本知识,是应用研究者所使用的大部分理论、思想与分析工具的来源。应用研究(applied research):应用研究尝试解决特定的政策问题,或是协助实际工作者完成某项任务。(2)从资料归集方法分有定性与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是可以相互结合的,但从研究方法来看,这些方法有着许多不同的特征。定量研究:将现象、情境或问题变异予以数量化,研究资料搜集由量化而来。定性研究:为描述情境、现象、问题或事件。(3)从研究方式分有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实证性研究就是通过对研究对象大量的观察、实验和调查,获取客观材料,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规范性研究就是从理论出发看待一个事物应该是怎么样的。(4)从研究目的分有描述性、探索性与解释性研究。探索性研究对某个议题提出一些初步的认识。描述性研究反映某个状态、背景、行动或关系的细节。解释性研究解释事物发生的原因、条件。
在研究生的学习中,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较为常用。规范研究=定性研究,指完全采用说理的方法表明自己的观点。规范研究主要依据逻辑的推理,强调概念的同一性和论证的严密性,有时并不一定考虑事实的存在,可能只是一种理论假说,其范式为:研究、分析、概括。其研究目的是提出改进的建议或评价。往往以演绎为主。实证研究=定量研究,包括“数学模型”、“观察描述”、“假设检验”等方法。实证研究关注对现象的解释和预测,是指通过特定程序,使用经验数据证伪或证明假设的研究方法。
(一)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也要求会计理论研究方法进行相应的变更。市场经济的确立,政企职责的进一步分离,证券市场的兴起,使得新的会计事项不断涌现。以演绎法为基础的旧的会计理论难以对一些新的会计事项作出合理的解释,这在客观上要求产生一种新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实证会计研究由于实务针对性强,因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对新的会计事项作出合理解释的要求。
(二)会计的不断国际化趋势,使得我们走向世界,世界向我们招手成为会计理论研究的一种潮流。以《两则》为例,在很大程度上就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会计经验。各国不同的会计环境,必然将导致各国会计体系的差异。如何在借鉴国际惯例时进行有选择地吸收,通过开展实证会计研究,是能够得到一个较满意的答复的。
(一)描述性统计。描述性统计是将调查样本中包含的大量数据资料进行整理、概况和计算,以揭示数据分布特性的方式汇总并表达数据的方法。是推断性统计的基础。
描述性统计分析:
1.数据类型。定类数据(Nominal):名义级数据,数据的最低级,表示个体在属性上的特征或类别上的不同变量,仅仅是一种标志,没有序次关系。例如,“行业分类”,“金融业”编码为1,“非金融业”编码为2。定序数据(Ordinal):数据的中间级,用数字表示个体在某个有序状态中所处的位置,不能做四则运算。例如,“受教育程度”,文盲半文盲=1,小学=2,初中=3,高中=4,大学=5,硕士研究生=6,博士及其以上=7。定距数据(Interval):具有间距特征的变量,有单位,没有绝对零点,可以做加减运算,不能做乘除运算。例如,企业现金流总额。定比变量(Ratio):数据的最高级,既有测量单位,也有绝对零点。例如职工人数,身高。
2.数据分布特征和测度。①集中趋势。指一组数据向其中心值靠拢的倾向和程度,即寻找数据一般水平的代表值或中心值。众数指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中位数指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上的值。四分位数指排序后处于25%、50%和75%位置上的值。均值指所有数据的平均值。②离中(离散)趋势。是对数据离散程度所作的描述,反映各变量值远离其中心值的程度,因此也称为离中趋势。全距(极差)指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二)统计推断。推断统计是根据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特征的方法,它在对样本数据描述的基础上,以概率的形式对统计总体的未知数量特征进行表述。
假设检验。先对总体的参数(或分布形式)提出某种假设,然后依据小概率原理运用反证法利用样本信息判断假设是否成立的过程。
1.双侧检验与单侧检验。备择假设没有特定的方向性,并含有符号“≠”的假设检验,称为双侧检验或双尾检验(two-tailed test)。备择假设具有特定的方向性,并含有符号“>”或“<”的假设检验,称为单侧检验或单尾检验(one-tailed test)。备择假设的方向为“<”,称为左侧检验。备择假设的方向为“>”,称为右侧检验。
2.显著性水平。我们可以在事先确定用于拒绝原假设H0的证据必须强到何种程度。这等于说我们要求多小的P值。而这个P值就叫显著性水平,用α表示。常用的α值有0.01,0.05,0.10。显著性水平表示总体中某一类数据出现的经常程度。假如我们选择α=0.05,样本数据能拒绝原假设的证据要强到:当H0正确时,这种样本结果发生的频率不超过5%;但是观察到发生了,所以应该拒绝H0。
3.拒绝域及其临界值。拒绝域指能够拒绝原假设的检验统计量的所有可能取值的集合,由显著性水平α所围成的区域决定,检验统计量的值落在拒绝域内,就拒绝原假设,否则就不拒绝原假设。临界值指根据给定的显著性水平确定的拒绝域的边界值,将检验统计量的值与临界值进行比较,就可作出拒绝或不拒绝原假设的决策。
(三)简单线性回归模型
相关性分析。相关分析主要是用相关系数去描述变量间相互依存的性质和程度,但不能说明变量间相互关系的具体形式,从而不能从一个变量的变化去推测另一个变量的变化,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进行回归分析。简单线性回归的基本假定:Yi=β1+β2Xi+ui称为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或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回归分析是要通过样本所估计的参数来代替总体的真实参数,或者说是用样本回归线代替总体回归线。尽管从统计性质上已知,如果有足够多的重复抽样,参数的估计值的期望就等于其总体的参数真值,但在一次抽样中,估计值不一定就等于该真值。那么,在一次抽样中,参数的估计值与真值的差异有多大,是否显著,这就需要进一步进行统计检验。主要包括变量的显著性检验、拟合优度检验、及残差图分析。假设检验是要根据已知的样本值,判断是否与对总体参数的某个假设相一致。对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是基于“小概率事件不易发生”的原理,给定显著性水平,构造一个小概率事件,可以认为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观测中基本不会发生,如果竟然发生了,就认为原假设不真。
拟合优度检验:对样本回归直线与样本观测值之间拟合程度的检验。
度量拟合优度的指标:决定系数R2,它被定义为被解释变量的差异有多大程度可以用被解释变量来解释,解释的程度越高,R2就越大。
长期以来,演绎法一直是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一种主要方法。由于演绎本身的局限性,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和会计实践在一定程度上脱节。会计理论研究人员埋首于理论研究,对于会计实务则关注较少,会计实务人员在进行会计实践的过程当中也很少进行会计理论研究。实证会计研究以解释和预测会计实务为目的,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作用。实证法还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较好地克服了我国会计理论研究长期以来重定性研究、轻定量研究的弊端。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多样化是推动会计理论研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预见,实证会计研究的兴起将弥补我国会计理论体系的不足,有利于在我国会计理论研究中营造一种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良好学术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