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 青岛 236000)
我国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多层次地对企业及经营者一定时期内的绩效从财务和非财务两方面作出比较合理的评价,但是,现行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特别是忽视了部分利益相关者的绩效评价偏好。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如单纯的以股东价值为目标,而不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是一种“短视”的行为,企业能够长期生存和繁荣的最好途径是考虑并且努力满足所有重要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企业和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是一种互惠的关系。
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对企业经营的重要性逐渐得到理论界与实务界的认可,但如何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关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是否得到恰当满足,还没有得到系统的研究。本文分析了企业利益相关者对绩效评价指标的偏好,并在此基础上具体选择了可采用的绩效评价指标,构建了一个简单的企业业绩评价的框架。
(一)股东一直以来都是企业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是企业剩余资本的所有者和风险的主要承担者。为求得企业的长远发展,股东关注几乎企业的所有指标,其最关注的是股东收益。本文采用净资产收益率来反映股东的资本利得,用每10股现金股利反映红利收益。
净资产收益率充分体现了投资者投入的自有资本获取净收益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资产×100%。每10股现金股利反映公司派发股利情况。其计算公式为:每10股分派的现金股利=现金股利发放总额÷(普通股股数/10)
(二)债权人主要关注的是企业的偿债能力。本文用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和现金流量利息保证倍数来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
流动比率用来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该指标值越大,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企业因无法偿还到期的流动负债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越小。其计算公式为: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资产负债率是反映了在企业的总资产中,债权人提供的资金所占的比重以及企业资产对债权人权益的持续保障程度。资产负债率越低,对长期债权保障的能力越强。其计算公式为: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现金流量利息保证倍数表明1元的利息、费用有多少倍的经营现金流量作保障。其计算公式为:现金流量利息保证倍数=经营流量现金净额/利息费用。
(三)满足雇员的需求是企业提高经营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高技能、技术专属性比较强的雇员,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本文主要从员工收益和员工培训两个方面反映职工绩效。
职工人均所得是指职工薪酬总额与员工人数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职工人均所得=职工薪酬总数/员工人数。职工平均培训费用反映企业对员工成长与进步的关心情况,也是调动企业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体现。该指标若高,表明员工权益保障程度高,企业员工总体素质也在提高。其计算公式为:职工平均培训费用=职工教育经费/职工人数。
(四)顾客的需要主要是获得物美价廉的产品,顾客满意度与产品的品位、质量、功能、品种、价格、支付、交付和服务有关。本文设置了销售收入成本率和顾客保持率这两个指标。
销售收入成本率体现了顾客享受的消费剩余和企业的利润空间,其计算公式为:销售收入成本率=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00%。顾客保持率是指企业已有的顾客还原意继续和企业进行交易的比例。顾客保持率也可理解为顾客忠诚度,企业留住老顾客的能力是企业保持市场份额的关键。其计算公式为:顾客保持率=公司向前五名客户销售收入总额/销售总额×100%。
(五)对于很多企业,保持和供应商的良好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企业只有及时得到原材料,才能保持较低的库存量,减少成本,保持价格优势,具有竞争力。本文设置了应付账款周转率和供应商保持率这两个指标。
应付账款周转率一方面反映了企业对供应商的还款能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其计算公式为:应付账款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净额/平均应付账款余额×100%。供应商保持率是指企业已有的供应商还原意继续和企业进行交易的比例。稳定的供应商保持率一方面说明了供应商对企业的满意程度;另一方也可以减少企业的交易成本和转换成本,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其计算公式为:供应商保持率=向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金额/采购总额×100%。
任何一个企业都有许多的利益相关者,而且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冲突,因此,在评价企业绩效时,决策者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并做出相应的取舍和平衡。具体步骤如下:
(一)对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进行界定和分类。从利益相关者作为概念正式被提出至今,具有代表性的关于利益相关者的定义有30余种。在众多概念中,有的特别宽泛,有的特别狭窄。在实际工作中,每个企业需要针对自己的具体情况,对本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进行界定。在界定了利益相关者之后,需要采用适当的标准对其进行分类,如将利益相关者分为潜在的和现实的、人力资本的和非人力资本的等等。
(二)明确每一类利益相关者的不同利益要求。不同的相关者在企业中所处的角色、责任、地位不同,在企业内部他们的利益和要求也不同。这就需要企业决策者非常清楚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究竟是什么。只有真正明确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才可能使之得到相应的满足,从而改进企业的任务绩效和周边绩效。
(三)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排出先后顺序。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要求不仅会有差异,而且还可能是冲突的和矛盾的。要想对企业绩效做出正确的评价,必须收集大量的数据并运用统计方法,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排出优先顺序,为决策提供依据。
(四)确定利益要求的不同实现方式。在利益相关者评分的基础上,评判企业的绩效情况。企业可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和德尔菲法来实现这一任务。在此基础上企业应进一步地设计一份结构化的问卷来衡量企业的任务绩效和周边绩效,并取得各利益相关者的评分,最后运用相关软件求得绩效得分。
(五)根据绩效得分,寻找影响企业绩效实现的原因。企业可以依据前述步骤得到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以寻找影响任务绩效和周边绩效的原因,进而为企业改进绩效提供重要参考。这一步骤在整个框架中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认真履行该步骤,才能找到办法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进企业绩效。
综上所述,企业只有从利益相关者角度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才能使各利益相关者方便地找到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评价指标,从而迅速有效地做出各种决策。
[1]贾生华,陈宏辉,田传浩.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绩效评价—— 一个分析框架和应用研究[J].科研管理,2007,(4).
[2]郑蔚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J].会计之友,2007,(12).
[3]周丽丽,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价值最大化绩效评价[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9).
[4]纪建悦,刘艳青,王翠,吕帅,利益相关者影响企业财务绩效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9,(6).
[5]陆庆平.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导向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J].会计研究,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