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仕延(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四川 成都 610213)
当前,由于社会竞争日渐激烈,社会对于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加剧,对于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已占据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核心地位。学生以上好专业课,上好实训课为中心来进行学习,认为只需学好自己的专业,并能熟练运用好专业技术就可以了。然而这种模式未能起到很好的美育作用,甚至对于学生还缺乏最基本的美育培养,这往往会造成学生思维方式单一、片面的问题。基于此,在高职院校中开设音乐教育课程,无疑具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这门课程的开设对于改善高职院校培养学生模式单一的问题、对高职学生教育进行更全面、更完善的人格培养、对于全面实现素质教育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美育,顾名思义就是指审美的教育,即培养人的健康审美观、发展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高职院校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的地位。笔者认为通过音乐教育的形式来进行审美的教育,是切实可行的。主要在于,音乐教育是通过对学生音乐感知力的培养,包括对音乐的理解、鉴赏等,来进行审美教育。在教育过程中,能借助让学生正确认识音乐、正确理解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情感及人文内涵,来提高学生对于美的鉴别能力。让其自身主动筛除掉一些情调低下、粗俗的东西,更多地去接受国内外各个民族优秀、高雅的作品,开阔其自身的审美眼界和鉴赏能力,提高审美素质,对以后的人生观、世界观和看待社会的心态产生积极影响。可见,音乐对于美育的教育是直接而强大的,在众多艺术教育中对于美育教育的作用显得尤为明显,其美育意义也是举足轻重的。
高职院校的学生所要接受的音乐教育不仅仅停留在对于音乐表层上的理解,如旋律、节奏等等。而是要通过更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真正感受音乐作品的内在含义和作品表达出的情感,才能提升学生审美能力、鉴赏能力,从而达到美育的根本目的。
目前,社会上用人制度相对偏重于人才的实用性,学生在校期间主要还是强调对专业技能知识的学习。学校要发展、要创声誉,学生的就业率就必须抓上去,学校培养出来的专业技术人才越多、为社会输送的技术人才越多,学校的名气就越大,生源就越广。因此,专业课程在当前高职院校的课程当中占主要的比重。
有部分学校开设了音乐类的必修或是选修课,但受到教学条件以及师资力量等因素的限制,始终无法达到一个较好效果,到最后学生只是当完成学分的一个任务。另外,越来越多的学生都能够意识到音乐教育对于自身审美能力和身心健康所起到的积极促进作用,但绝大多数学生仍停留在对于流行歌曲的热衷上,或认为所谓音乐课程无非就是学唱几首歌曲,仅仅如此。再加上现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扩散速度较快,每天都有新的资讯传入,在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基本上呈现出流行音乐一统天下的局面。这种现象,对于音乐教育来讲,存在着很大的局限。学生只知流行音乐,而忽略了历史上许多中外音乐家留下的辉煌篇章以及音乐家们的值得学习的坚韧故事,这就对音乐教育在学生中更好地得以开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我们不用以非常专业的要求来对其进行音乐理论的上的讲学,如曲式分析、配器法、乐队编制等等,只需让学生懂得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即可。所以,我们在选择音乐教育的方式方法上要有所斟酌,笔者认为用音乐作品的赏析课来进行音乐教育的方式最为合适。音乐的特点是从人的感性方面入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通过老师对音乐作品的分析、讲解,能直接进入人的情感,净化学生的心灵世界,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理解、鉴赏等能力和对情感正确健康的体验,从而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音乐历史上每一个时期的音乐作品风格是不一样的,如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我们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作品的严谨;在浪漫主义时期,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这一时期音乐的自由随性;在印象派主义时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朦胧意境美等等。所以在对于音乐作品的选择上要有计划有引导的选择一些代表性的作品。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音乐的重要性在于音乐不仅可以陶冶情操,丰富生活,更重要的是音乐渗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很多知识的载体。它可以潜移默化的活跃人的思维,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和身心健康的发展。基于以上,我们应当从思想上和行动中给予音乐教育更多的重视和扶植,让学生在作品中感受艺术形象,在音乐欣赏中得到艺术的享受和熏陶,使他们的个人能力增长得更快更全面,心智更完美。
如前文所述,我们以音乐赏析的方式让来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在处理音乐作品赏析方面要得当。因为现在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都不是学习的音乐专业,如果对作品的分析太过于专业而涉及很多技术问题,那么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学生提不起兴趣,觉得难以接受,从而事与愿违。在进行赏析的时候,只需要把音乐作品中反映内容的音响色彩、体裁形式和风格特点的问题简述即可,主要是对于该作品的作家进行介绍及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和表达的情感、体现的哲理等,如在对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进行赏析的时候,要让学生知道,这是在作曲家耳朵几近失聪的状态下完成的,作曲家童年的不幸以及后天造成的种种疾病,让贝多芬说出了那句经典的“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这体现的是顽强,不轻易妥协和放弃的精神,让学生在这首作品里面学到这样的情感体验,而不能只是觉得音响很震撼;再如,在赏析肖邦的钢琴曲“革命练习曲”的时候,要着重讲解该曲正是肖邦的祖国波兰华沙遭受战争沦陷的时候,全曲激昂悲愤,深刻地反映了肖邦在祖国之外得知华沙陷落、起义失败后的心情,催人奋起的旋律,表现了波兰人民的呐喊与抗争,表现了作曲家在华沙革命失败后内心的悲愤欲绝以及爱国主义情怀,而不是把重点放在该曲演奏的技巧。可将中国的钢琴协奏曲《黄河》同时进行赏析,向学生传达爱国主义精神;也可选择一些旋律优美的民族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到各个民族的大好河山,异域民间风情等,让学生内心达到一个美的洗礼,使学生在今后的人生中能体会到美的魅力,以更好的享受生活,创造生活,从而消除一些消极不好的情绪。
学生在感受到了音乐的作品带给自己的审美体验后,还要抓住一切有利因素展示音乐教育对于学生美育培养的作用。大学生活的多样化、丰富性,使得学生在接受知识、提升能力的途径上,除了直接的课堂形式以外,第二课堂也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学校艺术团、社团等载体,以赏析会、分享会、演出等形式进行美育培养,也能起到积极作用。
1.在校举行音乐作品赏析会
学生可在老师的引导下,定期在校举行个人的音乐作品赏析会,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音乐作品来向大家介绍、讲解,把自己对于作品带来的审美体验进行分享,从而感染到听众,也进一步提升自己对于美育的感受。这样一来,学生就不仅仅是听老师讲解赏析,还要将自己融入到其中去,分享其理解和感受,这样循序渐进,通过学生自己的赏析,逐步提升,达到美育的教育作用。
2.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活动
现在的高职院校中,很大部分的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就是唱歌,普遍反映就是喜欢唱歌,但音乐的素养却较低,所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也是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美育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为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在教学上要扬长避短、灵活教学,还应发挥大学校园社团以及学生艺术团的核心作用。
可利用学生艺术团开展有针对的性的音乐主题活动,渗入到每一个系,每一个专业,让音乐教育波及到每一个学生。而与以往不同的是,活动是有针对性的,就不等同与是一场歌唱比赛或仅仅是一个演出,更多的是要让学生在活动的进行中提高自身对于音乐的素养,享受音乐带来的美育感受。例如,可以组织学生不定期举行小型的音乐会,让学生在选取演唱或者是演奏的音乐作品时,自己要充分解读该作品,然后再进行表演;再如,以开展演讲分享会的形式,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在各抒己见的同时,达到一个美育的提升;还可以开展艺术团展演、个人鉴赏会等等有针对性的活动。
综上,在高职院校中,落实音乐教育的发展任重而道远,而音乐教育不仅仅是要作为一门课程普及,而是要贯穿于整个高职院校教育系统的一种教育理念,学生在校学习的不光是专业技能知识,在学生自身美育方面也要进一步提高,这对毕业后学生的身心发展是尤为重要的。李岚清曾讲过:“音乐的美育功能还不只是一般的提高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等,它对人的智力开发,特别是提高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都有帮助,音乐对社会文明的进步有着深远的影响”,现代化的社会,都要求不论是学习的什么专业,都要具备一定文艺方面的爱好和修养,这也正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一个体现。而社会的进步,是要靠我们高校为社会输送的人才而决定的。一个有着全面综合素质的学生走入社会,无疑是高校对社会最好的回馈。因此,作为高校教育者有责任也有义务保持清醒的认识,为整个系统的建设献计献策、添砖加瓦,在工作思想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经验交流、教学管理上环环相扣、相辅相承。贝多芬曾讲:“音乐是什么?音乐应该使人类的生活爆发出火花。”相信通过每一个高校教育者的辛勤劳动一定能使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爆发出火花、燃烧出激情。
参考文献:
[1]陈一飞.浅析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功能及实现途径[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9):6-38.
[2]王蓓蓓.高职院校音乐赏析课应突出德育和美育功能[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54-55
[3]张莉红.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0(9):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