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环境”下高校统战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以微信为例

2018-04-02 14:00李春霞岭南师范学院广东湛江524048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微信环境信息

李春霞(岭南师范学院 广东 湛江 524048)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微”为首字新兴网络媒体,如微博、微信等不断涌现,其便利、快捷、高效的特性极大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沟通交流及认知世界的方式,人们如同生活在一个被网络新媒体所建构的“微环境”当中。

任何形式的活动都需要在某个特定的的环境下开展,高校统战也无法脱离“微环境”的影响。“微环境”下的高校统战工作,是在依托QQ、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环境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其中,微信是微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根据2017年8月中旬腾讯公布的2017年第二季度及中期业绩报告显示,微信和Wechat合并月活跃用户数已达9.63亿,高校人群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明显有微信渗透的痕迹。

在全球网络化背景下,一些西方国家借助微信传播的广度与自由性,将其所倡导的价值观念、政治制度等传播至高校,国内敌对势力以及不法分子也在宣扬民族分裂、多党制等思想。这些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高校统战对象的政治信仰、价值观念,破坏了安定和谐的校园环境。因此,适应“微环境”、利用“微媒体”开展高校统战工作,是新时期的迫切需求。

一、微环境为高校统战工作带来的机遇

在高校范围内学习、生活的人群,由于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他们乐于打破常规,接受新兴事物。以微信为代表的功能强大的新媒体很好地迎合了高校统战成员的需求,它既是获取海量信息、交流沟通的便捷渠道,也为统战成员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提供了新的平台,为高校统战工作的开展培养了更广泛的群众基础,从而给高校统战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

(一)突破时空局限,丰富了高校统战工作的载体

惯有的统战工作模式比较固定,类似于座谈会、茶话会等工作形式无法摆脱时间与空间要求,相关人员一旦错过就无法补回,加之某些统战对象本就对此项工作缺乏兴趣,较单一的工作方法显然不利于统战工作的顺利开展。而在微环境下,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广泛使用,丰富并拓展了高校统战工作的载体,使统战工作突破了传统的工作模式,借助微载体,资源得以充分协调,通过将碎片化的教育工作内容进行传播,统战成员可以根据个人的时间安排,随时参与学习和研讨,这使得工作内容形式更加生动多样,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激发参与热情,提升了高校统战工作的实效性

微信等新媒体迎合高校知识分子表达个性、彰显自我价值的需求,他们的思想、意见及诉求都可以通过微媒体表达出来。因此,在微环境下,新时期高校统战成员参政议政的意愿更容易被激发出来,且交流途径更加自由便捷。另一方面,高校统战部门在微环境下的工作视野也更加开阔,接收信息和交流的渠道更加畅通,他们足不出户就能够编辑、制作、传播统战工作宣传内容,也可以利用微信等新媒体拓宽高校统战对象政治参与的方式,鼓励他们为改善办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创建和谐校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微环境下高校统战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良莠不齐的海量信息导致的舆情监管困难

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工具在信息传播的广度及速度方面都有毋庸置疑的优势。然而网络新媒体也因此成为了西方国家和敌对分子宣传西方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政治制度的渠道[1];另一方面,由于微环境下信息的传播具有很强的开放性、隐匿性等特点,信息受众往往在不清楚信息来源的情况下,缺乏对信息进行辨别和筛选的意识或能力,于是,大量虚假和不良信息充斥于网络媒体平台,这不可避免地给高校统战成员的思想统一带来负面影响。

除此之外,当一些缺乏理性、带有煽动性、往往又煞有其事的言论出现在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时,部分高校人群容易情绪化,将微媒体当成自己发泄不满情绪的出口,进而将不实、不当的言论以核裂变似的速度散播开来,甚至在微环境中的众多读者的“助推”下,演变成有害的舆论,最终由虚拟社会走向现实社会,演变成为暴力事件。因此,如何在工作中如何及时地对各类信息进行甄别、监管,并在高校舆情危机发生时做好应对处理,就成为了摆在高校统战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

(二)统战对象及内容的复杂化突显的人员技能危机

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的对象和内容范围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加之在微环境下,信息的传播越来越快,这就意味着高校统战工作的各类信息平台的受众群体越来越多,工作范围也因此不断扩大,对工作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此外,高校统战对象的构成出现年轻化的趋势,加之海归人员的比重也在足逐步增加,他们思维活跃且缺乏组织性,其三观和思想意识往往多元、多变,这无形中增加了高校统战工作的难度。

虽然近年来不少基层统战工作的网站迅速发展,一些高校的统战工作也建立起了自己的公众信息平台,但是这些网站和平台更多地局限于单向的信息发布,内容缺乏新意,且更新速度不快,信息量不大,话语风格刻板不接地气,少有互动。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多数的统战工作人员对传统的工作方式更为熟悉,更习惯于通过传统媒体来完成工作,且缺乏相关的信息媒体技术和运营经验。一些年龄偏大或思想固步自封的干部,对新事物、新技术、新方法心存抵触,不会选择主动地学习掌握移动通讯技术知识,熟悉掌握微信的功能和作用,而且想学的干部又往往苦于没有学习的机会和时间。因此,微环境下的高校统战工作对高校统战工作人员的学习意识、新媒体技术掌握水平都提出了挑战。

三、微环境下高校统战工作的创新模式

现如今,许多高校已经将微媒体运用到学生的思政政治教育、教学管理、生活服务等领域,并得到了师生的支持与好评,而运用微信等新媒体开展对党外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还未能引起相关领导的足够重视。与之矛盾的是,对于高校年轻的、高学历的党外知识分子和海归人员而言,传统的统战工作模式很难起到良好的效果。因此,高校统战工作者应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并考量实际工作的需要,探索微环境下高校统战工作的新模式,开创高校工作的新路径。

(一)构建功能齐备的高校统战微平台

高校统战部门可以建立统战工作微信公众号及微信交流群等微平台,并以务实的作风扎实推进统战工作信息化建设,利用高校统战“微平台”实现以下功能:

1.信息发布功能。微信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特点,传播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报刊杂志,它能够有效地延长高校统战工作的手臂、拓宽高校统战覆盖的领域,另广大统战对象了解并认同党的领导和统战理念。借助微信平台,党的政策、高校统战的政策方略等最新的统战信息可以通过后台的用户分组和地域控制,精准高效地推送到高校统战成员和高校师生群体中去[2]。此外,在发布内容中还可以融入对高校统战工作优秀成果以及统战先进典型人物进行正面宣传,“激发广大统战成员建功立业的雄心和壮志”[3]。

2.沟通交心功能。新时期,群体划分多样、成员思想多元——这是高校统一战线工作对象呈现出来的新特点,这就要求高校统战工作者要运用“大团结”的策略,联合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因此,应将微信打造成为统战工作对象之间以及统战对象与统战干部之间交流思想的平台,从而能够增加不同统战群体之间的互相了解,促进与统战成员之间的感情,最大限度地团结各界人士,打造良好的工作基础。在达成共识、求同存异的基础上,他们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的积极性自然能够有效激发。

3.开门纳谏功能。统战工作可以说是一个交换和处理信息的过程。高校统战部门可以通过微信等新媒体渠道不断开拓自己的工作视野,畅通渠道。例如,可以利用微信平台的留言功能和互动功能,及时了解广大成员的想法和心声,了解不同党派和群体的心理诉求,鼓励党外人士通过微信渠道,对学校的工作或统战工作积极建言献策,共同参与到促进高校发展与稳定的工作中来[4]。另一方面,统战工作者在开门纳谏的过程中,自觉接受监督、集思广益,定期将意见和建议登记归类并整理上报,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制订方案定期解决,听取不同意见并做出正确决策。通过此举,不断密切党与党外知识分子合作共事关系,促进高校统战成员合理有序的政治参与。例如鹤壁市委统战部在其微信公众号开放“纳谏”功能一个多月后,不仅多条意见得到采纳,而且网民们还互相帮助,使许多问题迅速得以解决,此举获得大家的一致好评。

4.舆论引导功能。微信平台不仅是一个舆论场,也可以成为高校统战工作者应加强舆论引导的平台。相关舆论问题的专家可以利用平台答疑解惑,具有“舆论领袖”潜质的高校统战对象,也可以通过统战微平台发表对热点事件的独到见解,利用和发挥他们的言论正能量。在微信消息推送方面,可以推送统战系统新闻发言人和评论员对统一战线各领域事件的解析,并通过微信群互动等形式针对大家质疑做出理性且正面回应,根据事态发展积极声援,努力为党和政府加强舆论把控服务。

值得强调的是,在运营统战微信统战平台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微环境”内在的传播规律和语境,应该注意采用“微语言”及“微形式”。首先,语言的表达要“俗”。避免“打官腔”的同时,要学会使用“接地气”的语言,在轻松易懂的语境下传达信息。其次,内容形式要“活”。要充分利用微信不仅能传播文字,还能插入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的特性,在开展工作时多用并活用高校统战对象偏爱的内容形式,潜移默化地引导舆论,提高统战工作的亲和力。例如,上海浦东新区统战部微信公众号推送过一条《动漫解读〈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的推文,用“友谊的小船”等轻松幽默的语言,解读统战工作的文化、政治、历史渊源,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二)建立适应微环境的高校统一战线工作机制

1.领导及协调机制。建立校党委统一领导下的统筹协调信息化管理机制。统战部门作为职能部门,负责具体整理、编辑统战微平台信息的发布工作,信息中心作为协助部门,负责数据的存储和分析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领导小组、职能部门和协助部门要做到尽职尽责,加强沟通,形成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各司其职的工作模式,对在工作过程中怠慢推诿、玩忽职守的要按照相关规定严肃处理。

2.舆情预警及应急机制。高校统战部门要善于运用微媒体及时掌握情况,不断提高对高校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能力。统战部门不但要对上传和发布的信息实行严格的审查和监督,确保信息安全准确,还要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应急应对机制,并确保应急响应措施及时到位,发现不实传闻和错误言论,及时进行澄清,倘若舆情已经蔓延,应采取屏蔽、删除、查封账号等措施,为统战微平台的有序运营提供保障。

3.保障及激励机制。在推进“微统战”工作顺利推进的过程中,物质保障与精神激励必不可少。首先,要确保对对平台建设和技术装备的资金投入,为“微统战”创造良好的硬件条件。其次,对统战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典型进行奖励和宣传,把“微统战”工作的成效进行评估和考核,作为评比和晋升的参考依据,从而调动统战干部尝试新兴事物与创新工作方法的积极性,促进高校统战工作不断推进。

(三)打造一支懂统战、有技术的高校统战工作队伍

高素质的高校统战工作队伍是确保微环境下高校统战工作创新开展的基础。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是集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媒体技术于一体的工作。因此,对统战工作者的要求也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统战素养要求。统战工作者首先必须“懂统战”,熟悉与统战相关的方针政策、了解统战工作历史与现状,掌握国家的大政方针,才能高效地整合有用的统战资源和信息,整理分析网络舆情、把握统战成员的思想动态,准确判断反动信息及过激言论。其次是网络媒体技术要求。高校统战工作者不仅要学会制作图文并茂的微信推文,懂得如何针对固定群体推送统战宣传教育信息,还要掌握微信统战平台的维护和管理的相关技能。此外,他们必须学会熟练运用网络语言,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功底,在微平台的运营过程中使用通俗易懂,统战成员轻松阅读且乐于接受的表达。

因此,高校需要投入资金,加大统战工作者的培训力度。一方面是统战知识的培养和积累,除了统战工作人员平时主动接触、主动学习相关内容外,学校也应该充分利用校本资源,邀请统战经验丰富的领导、老师或校外的专家学者,通过培训班、专家讲座、名师讲座、线上线下互动交流等形式,提升工作人员统战思想觉悟、理论水平、改变和更新工作观念、增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和能力。另一面,媒体技术和媒介素养提升也是培训的重点。高校可邀请校内或兄弟院校信息技术和新闻传播相关专业的老师开堂授课,学习最新的网络媒体运用技术,并掌握传播学的知识和传播规律,学会网络语言的使用,为“微统战”提供技术保障的同时,也为不断创新高校统战工作的载体,推进统战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打下良好基础。

高校统战工作既是高校党的工作的重点,也是党统一战线工作的缩影和窗口[5]。高校统战部门应顺应时代的要求,构建功能齐备的高校统战微平台,建立健全相关机制,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统战工作队伍,借助微平台不断提高高校统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加深入细致地做好统战工作,推动高校统战工作内容和方法的变革,打造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丁访维.借助“微信”平台开展高校无党派教师统战工作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4):137-13.

[2]任占文.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新媒体统战工作创新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5):136-140.

[3]刘带.构建和谐校园视阈下高校统战工作的创新思考[J].韶关学院学报,2012(11):93-96.

[4]王晓红.微信在高校统战工作中的地位和意义[J].鸭绿江2016(02):234.

[5]贺伟,李宁.运用网络开展高校统战工作的内涵与形式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10):111-112.

猜你喜欢
微信环境信息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订阅信息
微信
微信
微信
展会信息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