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商业大学旅游烹饪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清朝时期黑龙江省被称之为“龙兴之地”,而且作为满族的发祥地,是不允许外族人迁入的。黑龙江省阿城市的金都上京会宁府也是满族的祖先所创造留下的。黑龙江省的满族民族乡具有浓厚的民俗风情,且一些民俗古迹保存完整,可以称之为满族文化的发源地。虽然在人口上黑龙江省相对与全国满族人口比重较低,但是黑龙江省的满族民俗文化在全国拥有一席之地。物态类民俗文化资源,动态类民俗文化资源以及心态民俗文化资源。是黑龙江省满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分为三大类型。
(一)旅游产品缺乏创新性。旅游产品缺乏创新性和缺少亮点是黑龙江省的满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时的最大问题。一方面,歌舞表演、文物展示是目前黑龙江省满族文化旅游产品的核心,很多景点旅游项目相似。在产品开发时只注重游览,而忽略游客的自身体验与参与。这类旅游产品对于游客的吸引力较小,且在游览过程中体验极差。
另一方面,由于满族民俗旅游项目内容设置陈旧,使得满族民俗旅游的消费群体多集中在中年人,对于青少年消费体缺乏吸引力,失去大量潜在客源[1]。黑龙江省对于满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仍处于初期阶段,对于产品的开发缺少创新性,且在文化挖掘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文化底蕴不足,缺少文化内涵等等。
(二)较强的季节性。四季分明是黑龙江省最显著的季节特征,黑龙江省一年四季的旅游资源所存在的差异也相对显著。当下,黑龙江省也在大力发展四季旅游项目,但还是冬季冰雪项目以及夏季避暑产品相对成熟且发展较好。黑龙江省的一些旅游接待设施在旅游旺季时基本达到人满为患,也使得一部分的游客在服务上不能得到满意,也在一定程度上对黑龙江省的旅游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而淡季时期,黑龙江省很多接待设施空闲,这一问题也导致一些旅游企业在旺季时完成大部分的销售额,致使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的缓慢。
(三)缺乏专业性人才。黑龙江省地处东北边陲,由于历史、政策等多种原因,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在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方面难度较大[2]。对于旅游行业还没有组成一支高层次的人才队伍,特别是关于民族旅游不仅缺少相关从业人员而且现有从业人员基本没有参加过专业的民族旅游培训。另一方面,黑龙江省旅游行业工资待遇相对不合理,对于人才引进没有吸引力,导致旅游专业人才的大量流失。
(四)过度的商业化。由于开发者对于满族民俗文化缺少深刻的理解,在资源开发和产品设计时忽略文化的含义,只是通过民族旅游去满足游客的好奇心,这也使得黑龙江省很多民俗旅游商业气息浓厚。目前,黑龙江省的满族民俗旅游只局限于风情园游览、民族歌舞表演等,这些产品不仅过于形式化,且商业包装也使得一些风情园与表演失去原有的民族味道,世面上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伪民俗”实,民俗文化的真实性是发展民俗旅游的基础,如果只重视旅游效益忽视文化的挖掘,开展民俗旅游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黑龙江的满族民俗文化旅游长期这样发展,也会使得文化资源的大量流失,最终导致满族民俗旅游的消失。
(一)政府政策支持。发展满族文化旅游靠单一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须具有政府的支持和系统的规划。因此,政府在给予支持的时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在根本上转变思想观念,对于满族文化旅游要给予高度重视。其次,制定相关政策,完善管理机制。最后,进行系统规划,在开发同时注意边发展边保护。
(二)以文化为灵魂。文化是民族旅游开发的核心,在资源开发与产品设计时一定要以文化为灵魂,充分发挥黑龙江省在满族文化资源上的优势所在,例如在资源开发时注重民俗民风、历史遗址以及自然资源等。在产品设计时也要将文化考虑在内,在建造风情园、民族园等旅游区时,充分的将民族风格与本土风格有机结合。民俗文化旅游不仅要游客远离城市的吵闹,亲近自然,也要让游客亲自感受当地的民俗民风。黑龙江省在具体开展满族民俗文化旅游活动时,以风情园、民族园为中心,可以亲身体验满族先民的骑射狩猎活动,可以衣着民族服饰体验满族特色的婚嫁等等。这些都需要开发者足够了解满族文化,自身要提升修养,从而在资源开发与产品设计中才可以让游客感受到正宗、淳朴的满族民俗文化。
(三)培养和引进人才。一方面,旅行社的相关从业人员要懂得足够的满族文化知识,例如旅行社的计调、导游以及旅行社委派的司机等。旅行社想要组织满族文化旅游活动,就应该组织培养一支专业的队伍,不仅具备从事旅游业的相关知识,也要对民族文化、民俗风情、民族政策等足够了解,最重要的是这支队伍吃苦耐劳、愿意投身于旅游行业。
另一方面,与游客密切相关的服务人员,例如在风情园、风情餐厅等工作的服务人员,也要具备一定的民俗文化知识。他们与游客接触颇多,在服务与讲解时一定注重专业,让游客更好的感受到满族民俗文化。
最后,要注重对所有从业人员的培训。旺季时期可以利用岗位培训,在淡季时可以分批次的进行院校专业培训。在培训的同时也要加强考核这样才可以让从业人员拥有饱满的学习热情。完善激励制度,增强从业人员的归属感,从而加强从业人员的稳定性。
(四)增强资源保护意识。政府与开发商要加强保护意识,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所以文化资源的保护与自然资源的保护同样重要。政府在资源保护上要起到主导作用,将宣传工作做到最佳。科研学者在满族文化的保护工作中也要给予最大的支持。旅游从业人员要在工作中进行合理的引导。最后,游客在旅游活动中,也要配合资源保护。此外,满族文化旅游的发展不仅增加经济效益,最重要的一点是满族文化会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与重视,这对于满族文化的保护也起着重大的作用。
民俗文化不仅可以为旅游也提供丰富的旅游资源,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自身文化。黑龙江省的满族文化资源有着一定的优势和潜力。在满族文化旅游开发的过程中,我们要以资源保护为核心,一定做到边开发、边保护。最终将民族文化旅游作为黑龙江省旅游业的重要部分,可以更好的带动黑龙江省旅游业。
[1]王冰冰,满族民俗旅游资源与文化产业对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6)
[2]孙擘,黑龙江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中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经贸,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