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叶
人口老龄化为我国社会带来了许多矛盾与风险,社会抚养比过高、人口结构老化、经济发展后继力量不足等问题持续显现。传统的养老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我国庞大的养老需求。养老模式单一、地区间提供的养老服务差距较大、养老服务机构的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更加凸显我国养老行业前景不容乐观。据《2016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6年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3086万人,占全国人口总人数的16.7%。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5003万人,占全国人口总量的10.8%。根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数据,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的17.8%左右;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900万人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老年抚养比将提高到28%左右,人口老龄化程度可能进一步加深,老龄社会形势严峻。如何协调社会各方资源,为老年人市场注入活力,保障老年人有质量、有尊严的养老,已成为考验社会各界的难题。
共享经济的概念提出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当时的西方社会学学者从社区结构的消费者行为中探讨出了协同消费的概念,这一概念在当时受到科学技术的制约,并未应用到现实中。随着消费行为的不断转变,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消费行为扫除了时间与空间上的障碍,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与频率,这为共享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
1978年,美国学者MARCUS.FELSON和JOE.L.SPAETH在其著作《社区结构与协同消费:基于日常活动理论》中将“协同消费”定义为一人或多人与他人一起消费有偿服务或产品的行为,如与他人一起使用某项服务。随后,共享经济逐步发展。
共享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其区别于传统的经济模式,具有许多特性。首先,平台的受众范围广。与传统的经济模式相比,共享平台的建立可以打破地域的限制,将供给方与需求方的信息资源共享,实现高效便捷的交流与合作。其次,整合闲置资源,将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提高资源利用率,最终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分析共享经济的起源、发展、特征,我们可以看出共享经济的发展优势明显。结合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现状,共享经济的市场环境能够带来如下影响:
1.共享经济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养老服务的需求方是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的供给方主要包括政府相关部门、医院、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等,双方信息的交换通过中间媒介达成。在共享经济条件下,通过互联网技术建立线上平台,供需双方可以快速、便捷地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服务提供方,大大节约了交易成本,提高了效率。
2.共享经济能够满足交易双方的个性化需求。根据《全国城乡失能老人研究报告》,到2015年,我国城乡失能老人约有4000万。对于这些有养老需求的老年人来说,仅提供生活护理或仅提供贴身看护的服务显然是不够的。此时服务双方的个性化需求凸显,在共享经济的模式下,则可以通过互联网,联系养老需求方与供给方,相互匹配大数据,满足不同条件的选择。
3.共享经济能够整合线下资源,实现帕累托最优。共享经济经过近三十年的不断探索发展,如今已经成功地在租房、交通、医疗、教育等领域整合大数据,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快速有效地形成大数据分析,合理分配资源,实现资源最优配置。这一特点同样适用于养老服务业。目前养老服务信息的传递仍依靠较为原始的广告媒介,资源不集中、受众少等因素都制约着养老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共享经济模式可以帮助养老服务业整合资源,形成区域性、结构性养老服务新体系,供给拉动需求,需求推动供给,实现帕累托最优。
4.共享经济能够拉动就业需求,提供就业岗位。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大量的养老需求都需要养老服务提供者的加入。信息不对等制约了服务人员的加入。共享经济模式有利于专业化服务团队的涌现,提供大量就业岗位。
目前,共享经济的发展模式在我国的多个行业验证了其可行性,共享经济在变革经济发展方式,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加快经济增速等多个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作用对于我国养老产业的变革与发展无疑是利好。将共享经济的发展模式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就要先了解共享经济在其他行业发展中暴露出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探讨共享养老服务业的可行性。制约共享经济在其他行业中快速发展的原因有很多,主要表现为:
1.现有法律法规无法与共享经济模式发展相适应
缺乏顶层设计的支撑,会导致共享经济行业乱象频发。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全球共享经济规模为2519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占比33%。如此庞大的市场规模缺少法律法规的监管,就会存在大量的漏洞和模糊地带,存在大量的隐患。特别在某些特殊行业的发展初期,市场较为混乱,缺乏制度的约束就会出现恶性竞争、市场失灵等情况,而相关监管部门因无法可依,也不得不放弃监管。如前段时间引发公众大讨论的共享单车押金监管问题,针对全国几十家共享单车企业,数千万辆共享单车,大规模的押金资源,如何监管、谁来监管、消费者权益谁来保障等问题,由于缺乏法律法规的制度保障,变得无从回答。
2.我国公民个人信用体系有待完善
共享经济的发展需要信用体系的支撑,而我国目前的全社会整体信用水平处于较低状态。各行业信用体系的建设并不完善,尤其是国家层面的权威统一的信用体系亟待建立与完善,市场上仍存在失信行为。共享行业的发展缺乏信用的保障,一旦可能出现不正当竞争的情况,也会导致市场秩序受到挑战。
3.大数据的信息安全受到挑战
共享平台为了占据市场份额,提高注册用户活跃度,针对用户信息开发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服务,就必然会对用户信息进行选择和筛选。信息的安全性,用户隐私的受保护程度,无疑成为共享服务提供者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
探索建立推动共享发展的一系列养老服务体系,对形成城乡养老服务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的体制机制,做到老有所养、弱有所扶,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积极健康养老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推动共享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有以下一些对策建议。
1.建立并完善个人信用体系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还处于初期阶段,许多行业及地区还未实现信用体系的建立。另外各省市出台的建设办法不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成程度也不一致。根据这一特点,必须落实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要不断健全完善法规制度、标准体系。二是要进一步提升信用信息共享公开水平。三是加大联合奖惩力度,使失信者受到惩戒,守信者获得奖励,同时进一步规范红黑名单制度。最后是要加强诚信文化的建设。只有在全社会信用体系得到建立和完善的前提下,共享养老行业才能得到健康持续的发展。
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创新监管模式
共享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监督与管理,除了必要的法律法规约束外,还需要不断监督引导。传统的养老行业由民政部门统一监管,信息不公开不透明。通过创新监管方式,以政策指导、服务外包以及社会监督管理等方式,利用政府、社会、机构平台的各自优势共同完成社会养老任务。
3.加强共享平台信息安全管理
共享平台的建立是发展共享养老服务的基础,但是大量具有隐私性与私密性的信息汇总到共享平台后,信息的安全问题就不得不受到质疑。如何保证信息安全,做到既能高效便捷的提高服务,又能确保信息安全得到保障,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4.政策倾斜,鼓励民间资本进入
养老行业投入大、回报慢,具有一定的公益性的特点,导致大量的民间资本避而远之。当前大部分的社区养老院、疗养院等养老机构都是由政府统一规划、政府主导、政府补助,由于政府职能部门受到诸多因素限制,无法将养老市场完全开放,必然导致养老资源供不应求。目前共享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大量的民间资本,在各行各业通过资源整合的方式重新规划布局。共享医疗的服务模式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平台和资源充足的情况下,共享养老如何发掘新的盈利模式和发展模式,值得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