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芳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是生活,美与崇高其实就存在于自然与人生中。”对于教育来说,美育最好的载体就是音乐。音乐,对于学生来说,不仅仅是唱歌技能,还有欣赏美的需要。音乐欣赏教学,既能让学生被音乐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所感染、所陶醉,从中感受音乐的艺术美,又能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艺术情操。
小学生思维想象比较直接,但音乐却是抽象的,加之学生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基础,导致很多音乐名曲,即便欣赏之余能感受到其中的魅力,但却无法品析其妙处所在。对此最好的教学方式就是结合音乐欣赏内容,根据学生音乐认知水平,通过多媒体,借助画面、视频,乃至语言熏陶、音乐感悟等形式,根据音乐意蕴创设情境,为学生欣赏音乐、感受艺术美奠定基础。这就需要教师提高音乐素养,能准确感知理解音乐名作内涵,并能结合需要创设情境。
例如,在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如果教师直接让学生赏析音乐,学生就会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在欣赏前,教师要先简单讲解名曲背景,让学生从中了解这首钢琴独奏曲,是贺渌汀1934年在俄国作曲家齐尔品举办的“征求中国风味的钢琴曲”活动中创作的,是第一首由中国音乐家创作的且具有中国民族风格,向世界传送的名作。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借助相应的视频或画面,向学生展示楚天牧童的场景以及吹奏短笛的画面等,同时还可借助教材中的插图,结合乐曲旋律线条的变化,进行节奏、力度以及速度的对比,让学生从中感受音乐情节的变化,感受在风和日丽的春光里,牧童骑着牛,吹着短笛悠然自得的样子。
对于小学生来说,音乐不仅仅是听,还需要依赖各种感官。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在想象的过程中,走进音乐家,走进名作,为其深度理解实现情感共鸣创造条件。通过情境创设,学生不仅读懂了音乐,而且还能在优美、欢快的乐曲中感受自然、家乡乃至社会的美好。
同样的曲子,不同的人听会有不同的感受,即便是同一个人听,往往由于环境不同,感受也会不同。因此,对于音乐欣赏来说,最根本的还是学生的情感体验,只有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引导学生挖掘音乐欣赏作品中蕴藏的无穷的美,才能借助音乐语言品析其中的情感。对于学生来说,音乐欣赏的基础是体验、是鉴赏,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体验,在丰富他们情感的基础上,有效提升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例如,《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经典歌曲,不仅旋律优美,而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学生内心世界。如果让学生欣赏这首歌曲,不仅容易让学生情感得到感染,还可以在他们内心种下真善美的种子。在欣赏过程中,学生听了想听,唱了再唱,那种特有的旋律和特有的意境像磁铁般吸引了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可先让学生自己吟诵歌词,跟着曲谱哼唱,继而展开丰富的联想,还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笔画一画,让学生能深入体验,深入感知,感受乐曲中的美。
对于小学生来说,音乐欣赏更多依赖于情感,来自于自己的心灵体验。如果一味地让学生进行枯燥的技能训练,就会破坏音乐在学生心目中的美感。因此,教师在进行技能训练时,也要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旋律、节奏、力度等体验音乐中激动人心的部分,让学生从中读懂音乐,实现审美能力的提升。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技能训练,同样也要关注其兴趣的培养。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好之乐之,而且还能技趣相生,推促学生音乐素养和兴趣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借助游戏或者其他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渗透音乐技巧,使技趣相生,从而达到“以悦助情,以趣激情”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音的高低与强弱”这一知识点时,如果直接讲解,其过程必然枯燥无味,此时,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借助游戏的方式进行体验,感知声音的高低与强弱。教师先播放大小钟的声音,让学生分别聆听,进行模仿,引导他们想象讨论,让他们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与之相似。接着引导学生通过敲击钢琴上的琴键来模仿大小钟的声音,并让他们思考哪个声音更形象。最后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感受不同声音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心理体验,继而通过自己的探索、感悟、体验,使他们自然地走进音乐,从而让原本有点枯燥的乐理知识变得富有趣味,并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巩固。
表面上看,乐理知识与音乐欣赏毫无瓜葛,但实际上,两者相辅相成。通过游戏的方式教授乐理知识,不仅可以推促学生更好地提高音乐技能,而且还能为音乐、审美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奠定基础。因此,对于音乐教师来说,也要顺应形势,通过激趣的方式,在提高学生音乐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升华他们的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
陶行知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相比其他学科,音乐欣赏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感,更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毕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学生能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借助体验、想象,再现音乐画面。而这个过程恰恰是学生对音乐的再创造活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理解音乐语言、读懂音乐情感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联想与想象,让他们对原有形象的意蕴有新的发挥和挖掘。
例如,在《保卫黄河》这首轮唱歌曲的欣赏过程中,教师可先让学生通过视频观看黄河排山倒海的气势,再引导学生欣赏歌曲。教师可通过震撼人心的曲调、强硬有力的节奏以及自信豪迈的情感,用多部轮唱的方式,引导学生借助画面想象万马奔腾的黄河咆哮的气势以及势不可当的决心,引导学生联想在青纱帐里抗日的军民响起冲锋号角战斗的画面,继而让学生感受为了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那种甘于牺牲、甘于奉献的精神。通过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通过高亢的歌声、激昂的情感,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想象,是音乐欣赏的前提,而创造,则是音乐欣赏的延伸。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唯有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想象,才能使学生展开思维与遐想。对于学生音乐审美艺术的提升来说,创造欣赏是最佳途径。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联想与想象,尽可能将其抽象的节奏、旋律转化为具体直观形象的画面。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提升学生的音乐美术欣赏能力,而且能有效推促课堂走向精彩。
总之,针对音乐欣赏教学,不仅需要教师的认真钻研,读懂音乐内涵,而且还要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用心感受音乐,通过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学生的生本地位,才能引导学生从中感知音乐的美,继而通过音乐欣赏使学生在提升审美能力的同时,有效感知生活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