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农艺系 安徽 宿州 234101)
网络是时代的主旋律,大学生的心智已经成熟,对事物的理解和认知也比较丰富,这个时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蛊惑,我国的教育形式决定了当代学生的生活大多数是在校园中度过的,校园中的和谐氛围,往往会降低学生的安全意识,学生没有进入过社会,本身还是比较单纯的。网络的发展给学生的校园堡垒打开了一个缺口,大学生会出于好奇去通过网络了解社会,这种情况下,网络的危机开始显露出来,网络的开放性给不法分子提供了机会,各种花式诈骗横空出世。
1.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开展,需要相关教职人员的共同努力,高校要明确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建立相应的检查机制,把握学生的网络使用状况,加强学生和教职人员的网络意识培养。首先,大学生活中与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大学辅导员,辅导员的工作开展是围绕学生进行的,学生的生活状况和学习状况能得到第一手资料。因此,要加强高校辅导员的网络使用培训,让辅导员能够和学生站在同一角度去解决问题,培养辅导员的安全责任意识,让其知道网络诈骗的危害性,及时的解决学生生活中的网络使用安全问题。其次,对高校辅导员团队要进行分工,职责明确,增加教师的责任感和危机感,不定期的对工作成果进行检验,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调动辅导员和相关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如果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网络安全事故,将根据事故学生找到相关负责人,根据情况的严重性,进行适当的处罚。
2.说到教育离不开课堂,在完善网络安全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把相关案件通过知识延伸带到课堂上来,首先教师可以联合相关教育机关对网络安全编写成教材,还可以每个月余出一课时进行学生辅导,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网络使用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天内会花费多少时间浏览网络,会用多少时间与网络上的陌生人进行交谈,在浏览网页时突然弹出吸引眼球的广告,是否会点击查看等等,通过调查能够了解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对网络使用的时间。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网络的发展产生了很多社交软件,比如,QQ、微信、微博等,教师可以通过这些社交软件掌握学生得最新动态和网络使用状态。同时,要不断完善宿舍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和机房的使用制度,来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如果发现网络的不良行为,能够及时的进行处理。
1.很多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会因为一些原因被孤立,但在网络上却能够得到重视,交到朋友,从而导致学生将虚拟世界作为生活的动力来源,与实际脱离。这部分同学往往会成为网络诈骗团伙的主要关注点,还有一些女同学性格单纯,会被虚拟世界中的花言巧语所蒙骗,导致人财两空,这就需要相关教育人员,要多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变化,对一些出现心理偏差的同学要及时的采取措施,教师要关怀学生,与学生建立起信任关系。教师会与学生通过社交平台建立联系,教师要不定期的观看学生的公众发言渠道,比如,朋友圈,空间等,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的进行心理辅导。
2.培养大学生防骗意识。学校可以反其道而行,让学生通过网络参与到校园管理,明确网络安全教育的现实意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制度的制定可以听取学生的意见,网络是虚拟现实中存在的生活环境。因此,网络的使用监督非常困难,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学校可以组织建立学生网络监察机构,让学生之间进行监督,大学生活中学生参与最广的就是社团活动,指导教师要在社团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加入网络安全教育。比如,新闻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校园网络使用采访,让学生将使用过程中遇到的网络诈骗想象通过采访叙述出来,加强学生的防范意识。影视社,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视频的拍摄,社团活动和社团成果一直是学生关注的主要方向,在社会活动中加入网络安全因素,能够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1.了解网络诈骗,提升教师的网络素质,网络安全教育的开展首先要求相关人员能够熟练的操控网络,利用网络进行工作和日常管理,想要让学生远离网络诈骗,首先要知道网络诈骗的惯用手段。网络诈骗大多数是通过电子邮件进行的,常用的方式有中奖、对账、担保金等等,有些诈骗人员会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在通过不法渠道获得家人的联系方式。10月份滕州出现了诈骗集团谎称学生的“辅导员”与学生家长进行联系,说学生生病住院急需钱做手术,家人信以为真,前前后后被骗走11万。教师可以将这些诈骗案例,在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培训时提出,让学生了解事情的严重性,自觉保护好个人隐私。在进行网络使用的过程中加强个人信息的保护至关重要,尤其是身份证、银行卡等重要证件,在进行网页浏览时,尽量避免一些敏感网站,营造健康的网络使用环境,要让学生明白网络诈骗的形式虽然是无形的,但仍然有迹可循。
2.帮助学生区分网络与现实,增强学生的防范意识,网络诈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近几年,网络出现了很多非正规渠道的商品销售,其中通过社交平台交易的食品和日用品最为常见,国家虽然出台了一系列管理措施,但这种现象还没有完全杜绝。很多学生会贪图小便宜在网上通过不正规渠道与陌生人进行商品交易,距不完全统计,社交平台上班私人贩卖的货物百分之60以上都是假冒伪劣产品,并且商家没有进行正规的注册,一旦出现事故也找不到责任人。还有一种诈骗形式是当学生与陌生人建立友好关系后,陌生人会以各种理由进行金钱诈骗,往往学生会出于同情心或产生的不合理信任感进行借款。近两年来的网络APP借贷平台也是要重点预防的对象。这些诈骗都是利用了学生的单纯心理,在进行网络安全教育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建立起理性的思维模式,对一些喜欢贪便宜的学生也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心理矫正。
总结:高校的校园环境和生活氛围会对学生的思维观念产生影响,想要做好安全教育,首先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因此,要适当的开展校园环境建设,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校园是学生成长的港湾,是安全的代名词,校园所有的政策实施都是围绕着安全进行的,网络诈骗是随着网络的发展衍生出来的新型不法行为,学生是网络的使用主体,网络安全教育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