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佛山市南海区狮山石门高级中学 曹昱倩
卢梭说过,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全面依法治国与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息息相关,必须弘扬法治精神。让每个中学生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唯其如此,人们才能获得可预期的安全感,迎来社会善治的美好明天。在高中学生中开展法治教育,特别弘扬法治精神,显得非常迫切。
高中政治课堂必须紧跟新时代,让学生及时了解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已经载入国家根本法,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已经上升为法治规定,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必将更好地发挥法治的规范、引领、推动、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中生也要深入了解法治修改的重大变化,做高举法治精神的守法者。
高中学生作为祖国未来建设的中坚力量。教育部提出,要将公民教育作为核心,同时还要注重政治认同、理性精神以及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个关键的要素。而法治意识发展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法治意识是高中政治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是人们对法律的认可、崇尚与遵从,关于法治的思想、知识和态度,主要包括规则意识、程序意识和权利义务意识等。通过高中政治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法治是人类文明演进中逐步形成的国家治理方式;形成法治上、法律权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懂得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的关系;养成依法处事 、依法维权、履行法定义务的习惯;具有法治让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的认知和情感,习得法治思维和品格。
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法治作为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高票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完成了宪法修改的重大历史任务,实现了我国法治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修改后的宪法,更好地体现了全党和全体人民的意志,更好地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更好地适应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为动员和组织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学生必须认真学习和掌握法治理论,了解法治的历史学习理论阶段,教师要认真、精心课。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他们阅读教材、理解教材。并在教学中运用社会生活实際中的具体、生动、形象并能准确反映理论实质的材料,便于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基本理论常识,把握理论。国家本质及它赖以建立的社会经济制度;国家性质、国家形式;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运行;选举制度、政党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这些法治现象似乎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很远,学生在单纯地接触这些法治理论知识时,就显得很吃力,而且兴趣不大。教师要把抽象的理论通俗化,通过设施情景,设置学生喜欢的案例,学生会非常容易理解。
比如对法治的教学,我们可以设置这样场景:
2018年3月17日上午,人民解放军三军礼兵,护送着一本红色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登上了万众瞩目的人民大会堂主席台。中国正在等待一个时刻到来,每个人都将是见证者,这一时刻前所未有。2900多名人民代表将在这里选举新一届国家主席。上午10时38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五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全票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0时54分,习近平进行了庄严的法治宣誓,这是中国领导人首次进行法治宣誓,意义深远。
法治宣誓制度作为设问切入点,设置以下问题:
什么是法治?国家主席为什么法治宣誓?法治宣誓的意义?
通过这样的学习环境和语言环境,能够让学生 “身临其境”地围绕相关法律专业问题加以思考,老师可以系统整理法治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争议点,尝试性地寻找解决争议所适用的相关法治知识,让学生创造性地回答。
一名优秀的教师会用精彩的讲解博得学生的喝彩,会让本来难懂的内容变得活泼生动,深受学生的喜爱。法治教学如果要让学生喜欢,引起学生的思想重视,最主要还是从激发学习兴趣上入手。
法治第三章 《国家机构》中增加一节 “监察委员会”,就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的性质、地位、名称、人员组成、任期任届、领导体制、工作机制等作出规定,为监察委员会建立组织体系、履行职能职责、运用相关权限、构建配合制约机制、强化自我监督等提供了根本依据,将为国家监察体制在法治轨道运行提供坚实基础。如果常规教学,学生会非常难懂,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教师在教学案例的选择要趣味多样,效果就不一样了。
趣味案例:同学们喜欢两条腿一样长吗?可是在政治生活中,我们存在:我们从 “一条腿长、一条腿短”?
请看:十八大后提出全面从严治党,加大反腐力度。监察部与中央纪委合署办公,业务部门是随着中央纪委的第一纪检监察室、第二纪检监察室这样设立的。监察部干的事,实际就是中央纪委干的事。纪检部门也探索出一些新的反腐方式方法,对纪检体制进行了一些改革。比如巡视、全面派驻等。尤其是2015年底,中央纪委共设置47家派驻机构,实现了对139家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的纪检全覆盖,包括立法机关、司法机关、政协、工青妇等人民团体。这些制度的熟练运用和发展,造成了 “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不协调问题。“长”就是纪委系统。而监察部囿于只是一个政府部门,囿于行政监察法赋予它的职能就是监督政府机关及其任命的工作人员,也就是说只能在政府范围内监督。这就让它变成了那条 “短腿”。
要改变这种情况怎么办? (让学生讨论)国家监察制度必须随之调整、改变,否则就会出现很大的不协调,出现监督空白地带、出现监察力不能及的地方, “过去是‘一府两院’制,今后可能就是‘一府一委两院’制。”之所以设立一委,就是要加强对一府两院和其他公职人员的监督。
设置问题: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简要概括监察委员会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并说明监察法对建立国家监察体系的意义。
通过趣味化的案例,让法治教学变动生动有趣又有理论的高度与深度。
生活化的案例,会让学生直面现实问题,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我们以备受社会舆论关注的江苏省昆山市 “8·27”于海明致刘海龙死亡案设置问题。
设置问题:认定于海明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案件经历了什么,有哪些你所不知的细节,为什么认定正当防卫?
结论:人身安全是每个公民最基本的要求,面对来自不法行为的严重紧急危害,法律应当引导鼓励公民勇于自我救济,坚持同不法侵害作斗争。司法应当负起倡导风尚、弘扬正气的责任,检察机关也将会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正当防卫权利,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法治教学要有生命力,多远创新的教学课堂,才能让法治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对高中学生来说,比较喜欢实用的思辨教学方法:
法治教学中,问题教学法是非常好的一种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学习方法。通过教师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自学释疑——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总结点评,教师解疑——出新问题,拓展提高。如学习公民有遵守法治和法律的义务,我们以 《国歌法》为例。
教师创设问题情景1:国歌是法治确定的国家重要象征和标志。但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一些不尊重国歌的行为,比如奏唱国歌随意化,又在诸如婚丧嫁娶、门店开业等私人场合奏国歌、歪唱国歌等,这些行为无形中损害了国家的尊严。
设置问题1:如何解决奏唱国歌随意化的问题?学生讨论解决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解决的方法。
教师创设问题情景2:2017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对国歌立法作出重要批示。全国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法制工作委员会立即着手开展调研起草工作,广泛征求意见,召开座谈会听取中央有关部门、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以及权威音乐家的意见,经反复研究、修改,形成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草案)》。2017年9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于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 《国歌法》的制定过程并从公民和政府角度就如何推动 《国歌法》的贯彻落实各提两个要求。
引导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对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坚持的基本原则、公民的监督权、政府的职能、依法行政、民主集中制、人大的职权、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全方位考察。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加强法治精神培育必须创新课堂形式,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学会从生活中的小事大事来思考,从高铁 “霸座”事件,掀起是否该用法律纠错的讨论;个税法大修,带来公众对税改红利的期许——近期一系列公共讨论,都围绕法治、围绕 “安全感”展开,是对社会治理法治化的深层呼唤。让学生在真正现实环境中通过体验获得应对复杂问题时必备的法治能力和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