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市天河区五山小学 熊桂文
低年级儿童对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兴趣不浓,这就要求老师采用各种方法,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学生加以影响,游戏学习就是其中常见且有效的学习方式。教师结合教学实际,让学生通过游戏将自身的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生活与自身处境连接起来,通过游戏教学的设计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以及真实的体验,促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生活的愉悦,从而激发学生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品德课堂中的游戏教学具有符合小学生道德认知发展水平、调动小学生学习自主性、帮助小学生获得道德情感体验和道德践行机会等特征。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例如,部编版一年级上册 《开开心心上学去》是学生入学后的第一课。为了消除新生的心理紧张、无措的情绪,可以用击鼓传花的游戏让学生说说上学第一天的开心事。教师紧扣 “开心”让学生回顾美好的开学第一天,再加上击鼓传花这个游戏,学生的紧张情绪得到缓解,对陌生的环境不再不安,并通过对话交流,从自己的回顾与分享他人体验的过程中,获得愉悦感,从而全身心投入到游戏当中,融入到新的班级生活中,教师的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构建学习共同体,需要学生交互学习,共同分享学习的喜悦与烦恼,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师生之间也应该处于相互学习,互教互学。部编版 《道德与法治》为师生、生生的对话提供了更为广大的范围。低年级的孩子相比幼儿来说,在班级生活中更加独立,语言沟通在交往中就起着很大的作用。有些学生在新环境中,不安全感可能会使他沉默,尤其是一个在班级中找不到幼儿园同伴的儿童,会感到很孤独。游戏学习会打破这种交往中的 “坚冰”。
设计富有创意的课堂活动。游戏可以使学生获得轻松愉快的体验,能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发现其中蕴含的道理。部编版 《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我们好好玩”用了整整一个单元来让学生学会健康安全地玩、有创意地玩,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主旨是希望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游戏中获得多方面的发展与成长。在游戏学习中,学生从自由创作—选择—表现,都反映了游戏使学生快乐,游戏使学生思考,游戏使学生创作。
游戏学习既是自由的,又是受规则约束的,但是这种自由和约束在游戏中并不矛盾。由于游戏规则是用以协调和裁判游戏行为的,它能使游戏得以顺利开展,从而满足儿童游戏需要。所以游戏规则对于游戏者来说,不具有外来的强迫性,是游戏者在理解的基础上自愿接受、自觉遵守的,因此它是一种内部的自我限制。
案例:部编教材 《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大家一起来》(执教:芜湖市育红小学王玲)
教师设计了一个 “小艇逃生”的游戏,让同学们感受大家一起合作时,如果有规则,有方法,能顺利 “逃生”。
师 (读比赛规则):在规定时间,每一小组乘一只小艇;每个人的两只脚必须全部离开地面,否则不算成功登船;哪一小组成功上船人数多,合作成功,获胜!
师 (配合视频创设情境):这是发生在大洋深处的一处地震,海啸来了。上一秒风平浪静,下一秒天崩地裂。巨浪摧垮了一切,海啸以 500公里/小时的速度向四面八方涌来。我们被水淹没了 (学生发出惊恐的低呼),这时,小船来了!登船……
(小艇是一张大报纸,学生想办法抱团站在报纸上。)
活动结束后交流:你们是怎样登船的? (先交流两个成功的小组,接着是两个登船失败的小组)
第一小组:我们一起扶着,齐心协力就成功了!
第二小组:我们让一个力气大的男的站在中间,然后站女孩子,我们男孩子又站在外面抱着。
第三小组:我们站着的时候,没有按照规矩,所以全部同学登船时,一下子倒向一边。
第四小组:我们的安全员在我们站稳的时候,他们推我们,我们的重心就不稳了。
这节课,我们值得留意的是,“规矩”并不是老师告诉孩子的,是学生自己在游戏体验中获得的。
实践表明,科学地采用游戏教学将大有裨益。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小学低年级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点,在小学低年级品德课堂教学中科学地运用游戏教学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