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教师授课准备及策略

2018-04-02 11:19广州越秀外国语学校杨德扬
师道(教研) 2018年4期
关键词:数学课综合性习题

文 广州越秀外国语学校 杨德扬

一、分层方法

每个学生按照中考总分分班,每个人都有固定的行政班;然后再按照数学成绩将学生分为A、B两层,进行走班教学,只上数学课走班,上完数学课回到行政班上别的课。每个任课教师任教两个层,B班是成绩好的学生,从管理的角度,这部分学生分多一些,占到60%,A班是成绩低的学生,人数少一些,有利于班级课堂纪律的保证和教师对A班学生的关注度。在分班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和家长的意愿,听取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在自愿的基础上做调整。学校在排课表时,同个行政班的不同层数学课必须安排在同一节课进行,就是如果A层上数学,那么B层也要同时上数学,教同个行政班的数学老师必须同时上课。

每半学期终结综合评价后调整一次,实行动态管理。这种上课,不影响其他班级和课程,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是分层教学中影响面最小的。

二、教师的授课准备及策略

因为实施 “走班制”的分层教学,同一学科教师,每天上课要面对的是不同程度的两个班级。虽然是同一节教学内容,但在具体教学实施中,教法和难度必然不同,教师的教学已经不再是以往两个行政班之间的重复,必然增加教师的备课和上课难度,教师工作量更大,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所以,教师才是教改的关键。对每个授课老师来说, “走班制”分层教学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为此任课教师必须加强各方面的学习,做好充分的授课准备。

1.加强集体备课

教师在备课时,同一个课时,有两份教案,或是一份教案,注明在不同层级的不同教法。为了能让教师尽快适应,学校规定了集体备课,每周一次固定时间的集体备课,还有随时遇到教学问题的集体讨论。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针对学习能力不同、接受能力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方法和过程。此外,还要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就 “学多少,如何学;讲多少,如何讲;练多少,如何练”等问题,集思广益共同探讨。

2.对教学深度的整体把握原则

针对B班的教学,不但识记、理解、应用三个维度都要达到,还要注重拓展和延伸,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学法的指导。对于容量加大、梯度设置明显、学生自学就可以弄清的内容,就大胆放手,教师适当增加教材活用综合应用部分内容,增加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内容,按 5∶3∶2的比例设置基础性、提高性、综合性习题。在B班,教师侧重激发、挖掘学生潜力,让更多的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向更高的学习目标迈进。对A班的学生,三个维度中,把识记和理解贯穿到教学全过程,达到简单应用,一般不要求综合应用。在课堂教学中降低梯度,放慢速度、增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重点的内容,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反复练习,达到当堂巩固。按7∶2∶1比例设置基础性、提高性、综合性习题,而且提高性和综合性习题可以选做。在A班,教师侧重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以此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比如说,在学习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时,A层学生只需要做到能牢记公式,并直接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直线方程问题就可以了;B层学生就要做到能推导公式,熟练地解决较综合性的问题 (比如恒过某个点的问题),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综合性强的直线方程问题。

3.课堂互动策略

分层教学后,教师巧妙的设问能有效地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使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提升。因为,如果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带着疑问进课堂,他们就会更加专注于课堂学习,从而提升效率。当然,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输出信息的机会,教师有必要把握好提问的技巧。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在讲授知识时可以优先提问中等生,从而利用他们在认识方面的不完善,把问题有效展开,进行相关知识的探究;在遇到重点或者难点知识时,教师要有效发挥优等生的优势,利用优等生的解答有效启发全体学生进行深刻理解。分层走班后,同个班的学生,数学水平相当,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要筛选不同的内容,做到有效的提问。对A层学生,在课堂上尽量让他们回答较为基本或较浅的问题,不论回答得对或错,都应鼓励他们思维的 “闪光点”,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他们多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也要抓住某些同学的好的做法,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包括预习、练习、复习、测验时用的一些方法,努力纠正A层学生在小学、初中时养成的一些不好习惯。对B层学生,让他们回答较难、较深的问题,有时对他们故意施加压力,提高其能力。多对B层的学生进行细心的思维品质的训练,力求会做的题务必要做对,上课时可以进行一些计算技巧的训练。

猜你喜欢
数学课综合性习题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初中数学课导入“八法”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有趣的数学课
定制铺丝新工艺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性能
让学生爱上数学课
“网红”数学课
模糊PID在离合器综合性能实验台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