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

2018-04-02 08:57汕尾市城区新城中学
师道(教研) 2018年10期
关键词:活动课中华笔者

文 汕尾市城区新城中学 张 弛

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中,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自信,还能够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阅读能力。

一、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 “乐学”教学

学习者要以学习为乐,对所学内容充满兴趣和热情并且乐在其中,这样教学活动才能更顺利地进行,学生才能更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1.“乐学”教学内容

笔者的传统文化教学内容立足于文本,以古诗文为主体,其他课文为补充,总结归纳出了16个文化专题:语言文字、文史哲学、姓氏称谓、地理民族、天文历法、教育科举、宗法礼俗、宗教传说、法律刑罚、军事兵器、宫室车马、商贸度量、吏制官职、衣食什物、音乐书画、医药科技。然后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兴趣偏好,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以多媒体视听说课、阅读写作课、综合活动课三种不同的形式开展教学,将学生不太感兴趣的专题以感兴趣的形式讲授。

2.“乐学”教学形式

笔者建立了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用于动态教学内容的展示以及师生的交流互动。而对于教材中涉及到的文化礼仪方面的教学内容,则让学生以自导自演情景剧的方式表演学习。此外,笔者还开展了关于中华传统文化主题的国学名著演讲、经典诗词朗诵、文化知识竞赛等课堂活动。或者让多才多艺的学生在课堂上展示才艺,锻炼学生的自我表现力,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

上述课堂活动以三种不同的课型完成教学。笔者每个星期开设一堂传统文化课,在多媒体视听说课上,学生可以观看讲述中华传统文化的视频,然后互相交流观后感;在阅读写作课上,学生可以阅读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文本著作,课后抒发感想;而在学生最喜欢的综合活动课上,他们可以表演文化礼仪情景剧,展示自己绘画、书法等才艺,也可以参加传统文化知识比赛、成语大会、经典诵读等。

从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学生最喜欢的就是综合活动课,其次是多媒体视听说课。在这些课上,学生的参与度高,互动性强,完全摆脱了传统课堂模式的束缚,充分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表现出极高的学习热情。

二、对中华传统文化教学的思考

1.教学启示

通过一段时间的传统文化教学,笔者惊喜地发现,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其实学生骨子里一直都饱含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情。之所以他们有过 “崇洋媚外”的行为,追根问底是我们教育者的感染力度不够。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该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一个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愫,激发他们传承传统文化的勇气。

事实上,传统文化教学对教师自身也是一种挑战。教师不仅要在课前充分地做好准备工作,还要对课堂有一定的掌控力。这种掌控力既表现在对课堂节奏的收放自如,还体现在对课堂活动竞争性的适度把握。开展课堂活动时,教师要注意控制课堂,不能太严肃也不能乱哄哄,不能让学生过度兴奋或者疲劳,更不能让学生沉浸在压抑的氛围之中。在实施比赛类的课堂活动时,教师还要注意既要利用比赛的竞争性也要适当弱化其竞争性,否则容易引发争执或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

2.存在的问题

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似乎一切学习都是为了快速得到理想的分数。然而,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需要合适的方法,更需要一个融洽的环境。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也遇到一些问题:首先,如何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使传统文化教学更科学、高效地实施,并让学生主动、有效地接受这一新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其次,如何让学生在真的 “乐”中,有所 “学”。第三,现阶段没有一套专业的教材,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也仍需提高。最后,中华传统文化要转化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个人能力,这个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同时,如何对效果进行有效地评价也是一大问题所在。

传统文化的发展体现在传承与创新并举。新时代,我们的教育教学更应吸收中华传统文化的养分,拥有了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才能更加坚定从容地焕发创新的活力。唤醒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语文教学中,是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猜你喜欢
活动课中华笔者
老师,别走……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活动课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