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记者 张进雅
浩瀚宇宙,给了我们无限遐想的机会和改变的可能。我们是谁?要走向哪里?在路上,才懂风景;在高处,才知敬畏;在其中,才有乐趣。
北京通州玉桥街道无忧之家养老照料中心(以下简称“无忧之家”)总经理王军杰常常这样自我诘问和自我砥砺。
王军杰是名“90后”,年纪虽轻,但他自大学毕业以来,就一直在养老行业中“摸爬滚打”,2015年起带领着无忧之家渐行渐远,打造社区居家养老品牌,对社区养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礼记云,“人不独亲其亲”“使老有所终”;孟子亦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大同世界的图景里,养老永不缺位,且常谈常新。
养老这件事,微观而言是小家之事,宏观而论,作为一个政策驱动型产业,它离不开政策的顶层设计,也脱不了民间各级力量的参与。
老龄化问题日益成为国家和社会乃至家庭的重要问题。居家养老是在继承、改革和发展传统家庭养老的基础上,老年人居住家中与街道-社区-居家三级养老相结合的新兴养老模式,也是养老最主要的方式、大多数老人的主要选择。
“现在有很多大企业进入养老行业,做CCRC。他们相当于是建设了一个‘城’,出售(租)房屋,然后让老年人入住小区、享受服务。这个叫‘养老社区’。”王军杰坦言,“做居家养老,没有建立‘城’的资金、实力,我们就在原有的‘城’里面,在已经成熟的老小区里,通过整合别人经由我们来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养老服务。这个叫‘社区养老’。我认为‘社区养老’特别有前景,老人不用搬家,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同样享受优质的服务,可以有尊严地度过晚年。”
无忧之家自2015年与北京通州玉桥街道(以下简称“玉桥街道”)牵手,经过探索并逐步形成了以街道养老服务综合服务平台(智慧养老信息化平台)为手段,街道养老照料中心为专业技术支撑,依托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和社区各种资源力量,探索开展以居家精准助老服务为重点的“1+2+3+N”的新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即:搭建一个政府为老服务平台,依托政府和社会两种力量,建立街道-社区-居家(家庭)“三位一体”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体系,根据社区里老年人的服务需求量身定制服务项目,提供N种居家精准服务,逐步实现居家养老的精准化、多样化、多方位、全过程。
玉桥街道通过购买服务,社会组织来运作,机构与街、居联动,基本形成了政府买单与社会化运作相结合,专业队伍与志愿者队伍相结合,有偿、低偿、无偿相结合,为老服务与敬老活动相结合,机构养老与社区服务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新路子。
作为社会组织,无忧之家发挥专业作用,提供专业服务,一方面弥补家庭养老的功能不足,解决子女对老人生活照料的困难,又促进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发展,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做好服务。
“帮忙写几幅书法作品没问题,但不需要什么特别的招待,一盒盒饭足矣。否则,我就不去啦。志要豪华,趣要淡泊。”对于王军杰的邀请,马天元老人没有丝毫商量余地地开出了条件,“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早就把这儿当成家了,家里有事儿大家就要一起分担!”马天元今年78岁了,是位老军人、业余书法家,自2016年无忧之家旗下玉桥北里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开业以来,他就在这里用午餐,3年了,一次都没有“缺席”。
养老服务驿站,可谓是在社区居家服务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北京的社区养老驿站出现的时间并不长,截至2017年底,北京市已建成运营驿站380家。无忧之家目前在通州地区已有9个驿站,服务人数约8000人,累计服务人次近十万次。
一般来讲,驿站会设置助餐服务、日间照料、文化娱乐、健康指导、心理慰藉等基本服务项目,有条件的还会开展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康复护理等服务,为居家养老提供了专业的服务保障。
“老人愿意去养老驿站‘玩’,说明他对驿站是认可的,像马天元一样对驿站感情满满的老人不在少数。完成‘请进来’之后就要‘走出去’,把养老服务带到老人的家中。”王军杰告诉记者,“做养老驿站就是要‘打开门’,让老人对驿站、对工作人员熟悉起来,有了事愿意到驿站来寻求帮助,驿站工作人员要稳定,要让老人看到熟悉的笑脸。”
王军杰表示,驿站在人力方面要学会“借力”,借助社区居委会和低龄老年志愿者(特别是老党员)力量形成驿站服务团队的补充力量;主动向居委会靠齐,和居委会的力量形成社区服务的合力,才能“不费力”。
采访中,王军杰多次谈到发心。
王军杰在高中时偶然看新闻,发现了老龄产业的发展前景,就暗自定下了要在养老行业工作的职业目标。等到他考大学时,高校里还没有养老本科专业,于是他选择了比较贴切的护理专业。本科毕业后,又即刻到中国人大人口与社会学院进修学习,在职攻读社会学研究生。
当时,身边的同学想的都是毕业后到医院工作,或者去卫生部门,但王军杰的理想是做养老,想当养老院的院长。这种想法,让大家非常不理解。
但王军杰不在意周围人的眼光,奔着理想努力学习。他没有浪费一丝一毫的时间,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还在网上找资料,自学了很多养老产业的知识。因此,他毕业后很快在养老行业中大展身手。
其实,业内有个公认的说法,做养老不挣钱,至少挣不了大钱——别看存在诸多政策红利,但它的公共事业性质、人力成本等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的盈利空间有限。
因此,选择进入养老行业,都需要树立解决社会问题的责任感。
在王军杰看来,想做好运营,要“跳出养老看养老”,因为目前的养老产业的发展刚刚起步,大家都是摸索着在做,所以不能把思维束缚住,要从其他领域吸取好的经验。比如无忧之家在做养老时,借鉴月嫂、陪护等成熟产品的运作模式,有很大启发。
王军杰告诉记者:“现在做养老要一定要利用平台化运营思维,要混合制经营,走集团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路子。驿站变成一个平台,努力挖好自己的‘护城河’,让老人有了问题会第一时间想到、找到驿站,把老人的各种事安排给专业的人去做。比如老人家中需要管道疏通,这个工作让站长、护理员去做是不行的,驿站应该去找专业的人员去做。”
“我们团队非常重视对老年人需求的挖掘,深挖客户一千尺,不挖一千个客户。”这是王军杰的葵花宝典。
当记者惊讶于养老产业的触角竟已伸及如此细微的领域时,王军杰笑了:“有人说,养老产业大到什么程度呢,除了生育,什么都能做。”
王军杰的另一个身份是北京通州区老年协会副秘书长。“我们就是希望搭建一个平台,这里就是老人的家,在这里,生命可以无忧无虑、可以安详地逝去,这或许也就是无忧之家的责任和使命。老年阶段特殊,但也并不特殊——养老亦养人。无论何种状况,若都能维持作为‘人’的尊严走过秋叶静美的阶段,苦乐皆无憾,这才是真正的大同理想。”王军杰的话语间充满着信心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