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童话教学中 “情智”语文教学策略的运用

2018-04-02 08:08广州市越秀区育才学校陈康英
师道(教研) 2018年6期
关键词:情智大树鸟儿

文/广州市越秀区育才学校 陈康英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习,培养的是习惯,塑造的是人格,提高的是能力,传承的是精神,熏陶的是情感,积淀的是素养。

一、紧扣文本特点,深度解读教材

童话中的人物塑造是作家对生活的体验、是作家的价值取向、是作家的审美情趣。儿童在阅读童话时容易走进人物的情感世界,被那些鲜活、生动、有趣的形象深深打动,对所描述的场景也会产生无限的向往。因此在备课的时候,教师要深入地研读教材,研读作家的经历,研读作品的特色,做到 “有的放矢”。

根据文本特点,笔者从三个方面解读教材,一是解读作者, 《去年的树》是日本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他与小川未明、坪田让治等儿童文学大家齐名的童话作家,被誉为 “日本的安徒生”。新美南吉的作品强调故事性、起承转合、曲折有致,在平淡的语言中渗透情感美。他生活在日本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人和人之间的情感和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那复杂的家庭背景和体弱多病的身体以及他那对社会裂变的感悟,让他在文学创作中追寻的是一种简单、纯粹、素美的风格。他短短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语言朴实、感情真挚的童话故事,以唤醒人们内心对善和美的追忆。二是解读课文内容,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冬天即将来临,鸟儿将要飞到南方时,郑重承诺明年还要回来唱歌给树听。可是,第二年,当鸟儿飞回来找他的好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四处找寻,历经千辛万苦,最后找到用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小鸟为大树唱起了去年的歌。三是解读文章的表达特色,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发展。童话略去了鸟儿在寻找朋友过程中以及面对灯火时的心理描写,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文章短小精悍、语言朴实,但是蕴含着真挚的情感和深邃的哲理。读过之后,有一种 “言未尽、意犹存”的审美感受。

二、深入分析学情,明确定位目标

四年级的学生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故事性强的童话,学生是十分喜爱的,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在一、二年级时,学生对这种拟人体的童话有一定的接触,如在一年级的 《自己去吧》,二年级的 《从现在开始》 《酸的和甜的》等课文中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童话的方法,如想象画面、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等。学生阅读兴趣浓厚,在课外阅读了大量的世界童话故事,如 《世界童话》、 《格林童话》等,这些童话故事篇幅较长、语言生动、辞藻华丽,大都以团圆结尾。但是对于新美南吉笔下这种短小精悍、含义深刻,字里行间蕴含着淡淡忧伤的童话故事接触较少,可能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根据教材特点、年段要求、及学生的学情,笔者在备课时增加了 “鼓励学生发表独特感受,培养读文章想画面的能力”的能力目标, “初步感受作者 ‘言未尽、意犹存’的写作风格”的方法目标, “在白描式的语言对话中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尊重、呵护和保护儿童对新美多吉式的童话作品所蕴含的多元性认识”的情感目标。这些目标的准确定位,为下一步的教学实践奠定基础。

三、深入实践理念 ,培养核心素养

(一)情智融合 运用策略

童话的语言表现手法十分丰富,具有简洁之美、节奏之美、想象之美,可谓妙趣横生、意蕴悠长,由此也使童话中的人物形象性格鲜明。在童话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品味其中的精彩语言,从对文章词语的理解、遣词造句、语言积累等方面帮助学生通过品读童话增强语言素养,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基于语用学习的前提下,体悟文字所承载的情感,旨在“举象”, 重在 “移情”, 贵在 “入境”。本文采用感化性的教学策略,课堂中采用创设情景法、读悟教学法、读写结合法,学生在 “读悟结合、品词析句、想象补白、角色体验”等学习活动中与文本进行对话、与作者对话,达到举象以生情、移情以悟情、入境以融情的教学境界,使学生在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二)情智共生 批文入情

开放的课堂主要是指知识的延伸、能力的迁移、情感的扩展和思维的发散等,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上不能只为完成教材内容教学的任务而从事教学,而必须想方设法地指导、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能力、情感和思维等方面的强化和优化。正是对生命的关注,对实践的重视,对思维的培养,课堂才会充满情感的气息、生命的气息,课堂才会成为习得知识与技能,师生共享生命成长、生命幸福的地方。

1.谈话激思,品味天天相伴的美好

童话讲究意境美,如果在教学中能展现童话的意境美,有助于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内容,从而让学生和文本在情感上达到共鸣。为此创设了两个情境,第一个是课堂导入时树和鸟儿在一起的幸福情境,另一个是鸟儿找到已经变成灯火的大树,凄美重聚后再次唱歌的情景,引导学生以读促思,读悟结合,从而完成师与生,生与师,生与文本的深度交流,品味天天相伴的美好。

2.细读感悟,品味苦苦寻找的真情

本文一共出现5个会说话的人物,这5个人物共进行4次对话,构成了这个童话故事最重要的故事情节,首先让孩子们找一找是哪5个人物。然后,再用横线画出4次对话。在学生反复品读对话的过程中体会小鸟苦苦寻找大树的心路历程和深情厚谊,初步了解拟人体童话的特点。读中感悟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在教学中采用了自由读、想象读、教师引读、配乐读、分角色读、比赛读等方式,让学生走近童话中的角色,体会角色内心的情感世界。在学习鸟儿和树根、门先生、小女孩的三次对话时,通过让学生在想象中感悟,激起情感,让他们在体会小鸟满怀希望、一次比一次着急的心情后再次朗读,这样做的目的是调动学生内心深处对文字的一种感觉。有了对文字的感觉,才能自然地将这种感觉渗透在表达中,渗透在朗读中,达到以情带读。

读 “小鸟与大树的对话”,体会离别中的真情。指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这对朝夕相处的好朋友在分别时是多么的无奈、多么的伤感,但对来年的春天拥有了无限期盼。

读 “小鸟与大门、树根、小姑娘的对话”,体会寻觅中的真情。读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读是理解感悟的前提。大部分的童话故事,都会恰当地运用提示语来表达人的情感变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富有特色,阅读童话故事时,借助提示语可以更好地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例如本组的前一篇课文 《巨人的花园》就有很多提示语来帮助学生来理解巨人的心理活动,而本文的作者却一反常态,没有写鸟儿和树的表情、心理等特点,在教与学方面给了老师和孩子多元体验的空间。因此,在教学时,先让学生把关于人物的表情提示语加在对话上,然后师生合作读,老师读提示语,学生读鸟儿的话,要求学生读出提示语的味道。例如:当树提出约定,她是如此的——爽快;当鸟儿飞回来,却不见大树时,她是如此的——迫不及待;当她得知树被拉到工厂时,她是如此的——惶惶不安;当大门告诉她树被机器切成细条儿,做成火柴时,她是如此的——心如刀绞,鸟儿对大树的感情是如此——深厚。作者吝惜笔墨、语言浅白,就是留给学生无尽的想象空间,也是给予学生充分语言实践的机会。

读 “小鸟给大树唱去年的歌”,体会重聚中的真情。童话故事中有着奇妙丰富的想象,深入解读文本,找准故事中的拓展点,精心设计一两个有趣的话题。学生补白,练习写话,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性思维以及想象力,培养学生独特的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小鸟在找寻大树过程中的这份着急、担忧,就是奉献给大树最珍贵的友情,村子里,油灯前,这对好朋友终于见面了。在范读课文的最后三段后,设计了一个补白练习:鸟儿睁大了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泪水悄悄地蒙上了她的眼睛,她对灯火说: “ 。”在柔和温情的背景音乐中,再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能够使学生不知不觉进入文本情景中,提起笔,刷刷地写下了小鸟苦苦追寻大树过程中的心里对话。学生在读中思考、在思考中表达,在表达中抒发和感受鸟儿与大树重聚的真情。

3.读中升华,感受款款歌唱的深情

课文重现鸟儿与树相识、相伴、相守的画面——那曾经像春天小花园一样清新、像小夜曲一样温馨的画面。往事悠悠,鸟儿曾经就这样唱给大树听。指导学生朗读同样的文字,想象同样的画面,唯一不同的是孩子们放飞的情感和脉脉的温情。

猜你喜欢
情智大树鸟儿
与鸟儿的秋日邂逅
情智教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校域样本
激趣写作,构建情智并融的作文课堂
大树的日常
“情智英语”教学主张及实现路径
大树
鸟儿
读写相结合 情智共飞扬——以人教版第十册为例浅谈读写结合的策略
大树的梦
让鸟儿把烦恼叼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