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铓,史国振,付安民,俞研,金伟
基于代理重加密的云端多要素访问控制方案
苏铓1,史国振2,付安民1,俞研1,金伟3
(1. 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4;2.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信息安全系,北京 100070;3.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北京 100093)
云服务是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的重要应用形式之一,用户可以通过云快捷、方便地获取信息和服务。云端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直接关系到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的数据安全,所以云端数据多以密文形式进行流通。云端访问控制技术的研究则需要面向密文数据,同时兼顾复杂环境下的多要素描述需求。以此为背景,结合代理重加密技术,提出一种云端多要素访问控制(PRE-MFAC, proxy re-encryption based multi-factor access control)方案,首先,明确设计目标和前提假设;其次,构造具体方案,描述PRE-MFAC系统模型和相关算法;最后,对PRE-MFAC的安全性、特点进行比较分析。PRE-MFAC通过将代理重加密技术和多要素访问控制融合,实现云端密文数据的多要素化授权管理,同时,充分发挥云端服务器的运算和存储能力,降低个人用户加解密运算量和密钥管理难度。
代理重加密;多要素;访问控制;云计算;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
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集成了天基骨干网、天基接入网、地基节点网和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地面网络,全方位地扩展了人类信息的传播范围[1]。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的构建将提升现有信息系统的数据传播空间,使其由原有的地面互联互通转变为在陆、海、空、天等不同维度空间的多维联动。作为现有信息系统的主要应用形式之一,云具有海量的存储能力和超强的运算能力,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的建设将使云服务的领域和范畴更为丰富和多样化,用户则可以通过云进行随时随地的数据交互和个性化运算,真正实现云服务的“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但是,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的异构、开放和高度融合性也为云端数据的保障带来了更为严峻的安全形势。首先,云用户接入网络的方式将更加多要素化和随机化,管理和控制的难度更大。云端数据管理需要考虑更加复杂的要素,仅通过用户名、口令的形式已经远不能满足云端主客体的特征描述需求,角色、时态、物理环境、网络属性、资源安全级别甚至陆、海、空、天的多维信息等均成为云端数据安全管理考虑的范畴。其次,云端数据量会随着网络的复杂化激增,随之而来的机密数据和隐私信息也将越来越多。存储和传输技术形态需要更加注重密文数据的特征,云计算环境下,用户将自身数据的运算、管理托管到云服务器,大大减轻了个人用户在数据处理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时间损失,同时也带来隐私数据被泄露的风险。云端数据往往以密文的形态存在,因此,需要关注如何针对密文数据进行保护和处理。
访问控制通过对用户的资源访问活动进行有效监控,实现了对云数据安全性和云服务可靠性的保障,是云安全系统的基础核心服务,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基于上述云环境的全新安全问题,访问控制技术的研究也面临多要素化和密文化的挑战。针对云计算环境的特点,以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为基础的云端访问控制方案设计主要应满足以下需求。
1) 能够描述天地一体化带来的多种复杂访问控制要素及其约束关系。如云计算环境下时间、物理环境、网络属性以及各个空间和维度带来的复杂要素及其约束关系。
2) 能够针对密文数据进行管理。访问控制机制应与密码技术结合,否则将导致访问控制描述策略与数据加解密相互脱节的问题。如用户定义了基于时态的访问控制,而数据的加密以身份信息为密钥。
3) 访问控制方案的部署和实施要考虑个人用户的加解密运算能力和密钥管理能力,充分发挥云服务器的运算和存储能力。
针对上述需求,出现了大量的模型和方案,例如,针对时间要素的重要性,出现了基于时态特性的RBAC(TRBAC, temporal role-based access control)模型及其扩展模型[2]等,将为云计算环境下访问控制模型的构建提供参考。文献[3]提出了CARBAC模型,将角色属性划分为用户和数据所有者,细化了角色要素的描述,但是该模型要求数据所有者具有很强的计算能力,没有发挥云强大的计算优势。Luo等[4]提出了SAT-RBAC模型,将用户、环境、系统状态之间的信任关系作为重要的访问控制要素,并将信任关系依据云环境的特征进行了划分。针对位置信息,Li等[5]通过对云端存储位置的约束对其数据进行安全保护。上述文献均以云端访问控制多要素化为需求,以不同的侧重点阐述了相关模型和机制,但是并未提及如何针对密文数据进行管理。而针对密文数据的云端访问控制,通常以数据所有者在使用云服务前将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为前提,出现了基于角色加密[6]、IBE、ABE等机制。例如,文献[7]中数据所有者将数据加密存储到云服务器中,只有特定角色的用户才可以对数据进行解密从而获得明文。此类模型和方案完全依赖用户自身进行数据密文的产生、密钥的产生、数据的解密等运算,严重消耗个人用户的资源和时间。同时细粒度化的密文访问控制带来了大量的密钥,个人用户将耗费大量的精力进行各类密钥的管理,同时闲置云服务器的运算能力,导致云仅成为数据转存的中心,无法发挥其优势。
在天地一体化这一立体化、全方位的复杂环境下,用户的数据管理除了面临角色、时态、物理位置、网络状态等传统访问控制要素之外,还需要考虑不同网络边界、跨域等复杂要素。针对上述现状和需求,本文结合代理重加密技术,提出一种云端多要素访问控制方案(PRE-MFAC),从而实现在复杂云环境下密文数据的多要素访问控制管理,同时,将云服务器作为访问控制实施的主体,减轻终端用户的运算负担和密钥管理难度。首先,给出PRE-MFAC的设计目标和假设,明确研究的目的和前提条件;其次,构造具体方案,描述系统模型和相关算法;最后,对PRE-MFAC的特征、优缺点进行分析。本文提出的PRE-MFAC将为云计算环境提供细粒度、多要素的数据保障,进而成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数据安全研究的重要基础。
PRE-MFAC方案的设计目标如下。
1) 实现密文数据的访问控制请求多要素化描述
PRE-MFAC中针对密文数据的访问管理以现有多要素访问控制及相关研究为基础,在密钥和加密密钥的构造中引入多种访问控制要素。
2) 细化密文管理粒度,减轻用户密钥管理难度,兼顾访问控制客观性
PRE-MFAC中重加密密文的解密基于用户的私钥和用户所具备的复杂访问控制要素,用户仅需保存其唯一的解密私钥,而访问数据的解密密钥由其私钥和访问控制条件运算产生,用户不需针对不同粒度的密文保管不同的密钥。
3) 充分发挥代理重加密服务器的运算能力,减轻用户密文创建和访问的运算消耗
数据的创建者仅需要计算初始密文,不需针对不同的数据共享需求计算大量密文,代理重加密服务器依据初始密文和数据共享需求,产生重加密密文,由密钥管理服务器进行重加密密钥的管理和运算,个人用户不需消耗珍贵的资源和时间。
4) 能够抵抗攻击
PRE-MFAC方案要求能够抵抗传统的密码分析和蛮力攻击、抵抗针对PRE的合谋共计、抵抗云服务提供商的数据隐私窃取。
为了实现PRE-MFAC方案,需要满足如下假设。
1) 网络连接。数据创建者和访问用户都可以连接到互联网,以便能够与密钥管理服务器(KM, key management server)、策略管理服务器(PM, police management server)、代理重加密服务器(PRE, proxy re-encryption server)、云数据服务器(DC, data center server)进行交互,实现密钥获取、策略发布、数据访问等。
2) 密钥生成中心(KGC, key generation center)、和可信,KGC负责公共参数和公私钥的产生,数据所有者是初次密文的创建者;不会主动泄露相关密钥数据。PRE、KM、PM半可信,是PRE-MFAC实施的核心,负责产生重加密密钥、重加密密文等,该部分进行数据密文重加密的实施,同时有泄露用户数据的可能。
3)DC不可信。提供存储服务,具有开放性的特征。
PRE-MFAC方案中涉及符号说明如表1所示。
表1 PRE-MFAC方案参数说明
PRE-MFAC方案的系统模型如图1所示,包含数据创建者、访问用户、KCG、云端数据服务器、云端访问控制服务器5个实体。具体说明如下。
1)数据创建者。创建被访问数据,并对其进行加密等安全处理,最终通过云服务器进行数据的共享。
2)访问用户。对消息提出访问申请,通过云服务器获取数据并进行解密,最终实现数据或服务的获取。
3)云数据服务器(DC)。存储对称加密后的密文数据。
4)云端访问控制服务器。包含PM、KM和PRE,分别用于访问控制策略管理和描述、重加密密钥管理和对称密钥密文管理、代理重加密运算。
另外,系统面临着针对对称密文、重加密密文的暴力破解和密码分析,同时需要应对云服务商和攻击者针对重加密密文的合谋攻击。
PRE-MFAC主要涉及2个主要流程,即数据创建流程和数据访问流程。
1) 数据创建流程
Step1 数据创建者生成明文数据的对称加密密文(),并将()上传至云端数据服务器。
①向KCG提交密钥对产生请求,同时提供参数。
图1 PRE-MFAC方案的系统模型
图2 PRE-MFAC数据创建流程
图3 PRE-MFAC数据访问流程
Step3 数据创建者构造多要素访问控制策略,上传至PM。
2) 数据访问流程
Step1 用户向云端数据服务器请求()。
Step2 用户向云端访问控制服务器请求()。
①用户将自身证书提交给KM,用于重加密密钥生成。
②用户向PM提出密钥密文访问申请。
③PM获取用户的属性和环境参数,进行匹配,提取访问控制条件con。
Step3 用户解密获得明文。
②使用对称解密(),获取明文。
PRE-MFAC的实施过程中主要涉及以下7个算法函数。
数据创建用户解密自身公钥加密的对称密钥密文,获取对称密钥。
是用户在创建数据时提交到策略管理服务器PM的访问控制策略,定义为二元组(ID,P-con),其中,ID表示客体ID,P-con表示访问客体需要的主体条件约束。在PM中以列表的形式存在,该列表以ID区分不同的表项,ID定义为无符号字符型数组,由数字和字母组成,命名规则依据不同的云服务器约定。用户在创建数据并提交对称密文()到云数据服务器时便获得客体资源的ID,并将ID和P-con合并为提交到PM。P-con主要针对访问用户在用户名、角色、时态、物理位置、网络属性等信息进行定义和描述。系统所依据的访问控制模型不同,则P-con的定义和描述也不同。例如,以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为模型,则P-con中将描述主体的属性,包含时间、环境等及不同属性之间的逻辑运算关系。
PM在接收到数据创建者上传的表项后,将其追加到策略管理列表中。访问用户向PM提出请求后,首先,PM分析用户的访问请求,提取ID,进行策略表项的检索,提取对应的P-con;其次,PM获取访问用户的客观访问控制条件,如用户的角色、时态、物理环境等信息,并与P-con进行比较,若提取的用户信息满足P-con描述的访问控制需求,则将提取的用户信息统一化描述,进一步生成为指定长度的主体条件数据con,提交给KM进行运算。
本文提出的PRE-MFAC以PRE为实现基础,因此,方案的安全性依托于所提出算法的安全性,基于文献[15]的算法构造方案和理论,PRE-MFAC方案中的算法满足CCA安全要求。PER-MFAC的系统中针对明文信息的加密依托于对称加密算法,方案中采用现有成型的对称密码体制,能够抵抗针对性的密码分析和暴力破解;另外,在半可信的访问控制服务器中,用户敏感数据采用密文的形式出现,依托于具备CCA安全性的PRE算法,能够抵御攻击者和云访问控制服务器的合谋攻击。
为了进行算法的性能分析,假设为访问控制要素的个数,1为指数运算的时间开销,2为线性对运算的时间开销,PRE-MFAC主要函数的时间复杂度如表2所示。
表2 PRE-MFAC主要函数的时间复杂度
空间复杂度主要关注用户密钥存储花费的开销,由于PRE-MFAC用户解密时提供其唯一私钥,同时由系统实时获取其所处的客观访问控制环境,因此,无论访问控制要素为多少,密钥存储的空间复杂度为(1)。
PRE-MFAC方案中将代理重加密技术和多要素访问控制进行融合,在系统部署和算法中设置代理重加密服务器、策略管理服务器、密钥管理服务器,能够解决目前多要素访问控制机制设计和密文访问控制相互脱节的问题,下面就是否针对复杂访问控制要素、是否支持密文访问控制、加解密运算执行方和多要素访问控制对用户密钥管理的空间复杂度造成的影响等方面将PRE-MFAC与现有研究进行对比,如表3所示。具体说明如下。
1) 支持密文数据访问控制
PRE-MFAC中访问控制的属性通过con传递给重加密密钥函数进行数据的重加密和处理;TAAC[16]仅论述基于属性访问控制机制在云存储中的授权策略描述,并未论述如何针对云端数据密文进行处理,因此,并不支持密文访问控制。
2) 支持细粒度管理需求
PRE-MFAC对于密文可以划分为满足需求的粒度,产生不同的密文数据及其对应的重加密密钥。其中,Type-PRE[15]对密文数据以类型进行划分,同样可以满足细粒度的要求,其他文献则并未针对密文的细粒度管理设计相关机制。
表3 本文方案与现有研究对比分析
注:TAAC并未针对密文进行访问控制,因此,不涉及密钥管理问题。
3) 支持多要素访问控制描述
PRE-MFAC支持访问用户角色、时态、环境等多种要素信息的定义及其约束关系的描述;TAAC以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为基础,重点突出了时间因素的作用,兼顾各类访问控制要素的描述;CPRE[8]则以条件作为重加密密钥生成的参数,也能够满足复杂访问控制条件的描述;JBE[7]以角色作为数据加密的参数,并不能够支持时态、环境等复杂访问控制要素的管理需求;ACC-PRE[14]提出访问控制条件为重加密密钥参数,但是并未实质论述如何将复杂的访问控制条件转化为重加密密钥参数。
4) 具有较低用户的密钥存储开销
PRE-MFAC在支持细粒度访问控制的同时,减轻用户的运算量和密钥管理难度,用户针对不同密文可以解密,所需要提供的私钥不变,通过所处的访问控制条件进行区分;JBE的密钥管理量与用户角色数量挂钩,但是缺乏多要素和细粒度的支持;CPRE则要求用户针对不同的访问控制条件提供不同的解密密钥;Type-PRE要求用户针对不同的密文类型提供不同的解密密钥,两者在多要素和细粒度的管理需求下都会造成用户密钥管理量的激增。此处假设用户的主体访问控制要素为个,则CPRE中要求用户提供基于不同访问控制条件组合的密钥进行数据的加密和管理,密钥的管理量表示为(!),若密文的粒度划分为个层级,则Type-PRE的密钥管理量则为()。与之对比,PRE-MFAC无论主体属性和客体粒度的划分层次,用户解密均提供唯一私钥,多种访问控制条件和密文粒度则以重加密解密的第二个参数被系统获取,其密钥的管理量理论上为(1)。
5) 加解密的执行方
PRE-MFAC一改其他文献加解密由用户自身执行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代理重加密的云服务实施方案,提升了云服务器在访问控制机制中的参与度。
此外,PRE-MFAC提高访问控制判断客观性,用户针对细粒度密文的密钥不再是按需自行提供,而是由系统客观获取访问控制条件,进行重加密运算后进行管理,大大提高了访问控制判定的客观程度。
云计算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信息化的进程,同时,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的发展也为云服务提供了更为坚实和宽阔的网络支撑。通过云端,人们实现了信息、服务甚至运算能力的共享,而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全方位地扩展了人类信息的传播范畴,这些在带给人们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安全问题。访问控制这一传统的信息安全技术,通过控制用户的访问行为,实现对指定资源的保护,针对云计算环境,访问控制技术仍然至关重要,它需要满足多要素的描述需求,同时要能够以云端的数据密文为管理对象。如何将多要素描述与密文管理相结合成为云端访问控制技术研究的热点问题。现有的密文访问控制中要求用户针对自身安全需求进行数据密文的计算,为了应对细粒度的访问控制描述,用户需要管理大量的密钥。因此,本文将代理重加密技术与多要素访问控制技术相结合,以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中的云端数据安全为应用背景,提出了一种基于代理重加密的多要素访问控制(PRE-MFAC)实施方案。通过系统模型描述和算法定义,实现了云端的多要素密文访问控制,数据创建者仅需要提交访问控制策略和基于自身私钥加密的密文,不需针对不同的共享用户多次计算密文数据;由代理重加密系统依据用户的客观访问控制条件,产生代理重加密密文,访问用户仅需持有唯一私钥,即可进行解密。PRE-MFAC将为云端密文数据高效、安全访问控制机制的发展奠定基础,并将进一步支持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中数据安全存储和传输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1] 李凤华, 殷丽华, 吴巍, 等. 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安全保障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 通信学报, 2016, 37(11): 156-168.
LI F H, YIN L H, WU W, et al. Research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security assurance for space-ground integration information network[J]. Journal on Communications, 2016, 37(11): 156-168.
[2] JHA S, SURAL S, VAIDYA J, et al. Security analysis of temporal RBAC under an administrative model[J]. Computers & Security, 2014(46): 154-172.
[3] 杨柳, 唐卓, 李仁发, 等. 云计算环境中基于用户访问需求的角色查找算法[J]. 通信学报, 2011, 32(7): 169-175.
YANG L, TANG Z, LI R F, et al. Roles query algorithm in cloud computing environment based on user require[J]. Journal on Communications, 2011, 32(7): 169-175.
[4] LUO J, WANG H, GONG X, et al. A novel role-based access control model in cloud environmen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Systems, 2016, 9(1): 1-9.
[5] LI J W, SQUICCIARINI A, LIN D J, et al. SecLoc: securing location-sensitive storage in the cloud[C]// The 20th ACM Symposium on Access Control Models and Technologies. 2015: 51-61.
[6] ZHOU L, VARADHARAJAN V, HITCHENS M. Trust enhanced cryptographic role-based access control for secure cloud data storage[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Forensics and Security, 2015, 10(11): 2381-2395.
[7] ZHOU L, VARADHARAJAN V, GOPINATH K. A secure role-based cloud storage system for encrypted patient-centric health records[J]. Computer Journal, 2016, 59(11): 1593-1611.
[8] XU P, JIAO T, WU Q, et al. Conditional identity-based broadcast proxy re-encryp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to cloud email[J].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 2015, 65(1): 66-79.
[9] ZHANG Y, LI J, CHEN X, et al. Anonymous attribute based proxy re-encryption for access control in cloud computing[J]. Security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s, 2016, 9(14): 2397-2411.
[10] LI J, ZHAO X, ZHANG Y, et al. Provably secure certificate-based conditional proxy re-encryption[J].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Engineering, 2016, 32(4): 813-830.
[11] LIU Q, WANG G, WU J. Time-based proxy re-encryption scheme for secure data sharing in a cloud environment[J]. Information Sciences, 2014, 258(3): 355-370.
[12] YANG Y, LU H, WENG J, et al. Fine-grained conditional proxy re-encryption and application[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rovable Security. 2014: 206-222.
[13] 苏铓, 史国振, 谢绒娜, 等. 面向移动云计算的多要素代理重加密方案[J]. 通信学报, 2015, 36(11): 73-79.
SU M, SHI G Z, XIE R N, et al. Multi-element based on proxy re-encryption scheme for mobile cloud computing[J]. Journal on Communications, 2015, 36(11): 73-79.
[14] SU M, LI F, SHI G, et al. A user-centric data secure creation scheme in cloud computing[J]. 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 2016, 25(4): 753-760.
[15] TANG Q. Type-based proxy re-encryption and its construction[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ryptology in India: Progress in Cryptology. 2008: 130-144.
[16] YANG K, LIU Z, JIA X, et al. Time-domain attribute-based access control for cloud-based video content sharing: a cryptographic approach[J]. 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 2016, 18(5): 940-950.
Proxy re-encryption based multi-factor access control scheme in cloud
SU Mang1, SHI Guozhen2, FU Anmin1, YU Yan1, JIN Wei3
1.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210094, China 2. School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Beijing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stitute, Beijing 100070, China 3.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AS, Beijing 100093, China
Cloud computing is one of the space-ground integration information network applications. Users can access data and retrieve service easily and quickly in cloud. The confidentiality and integrity of the data cloud have a direct correspondence to data security of the space-ground integration information network. Thus the data in cloud is transferred with encrypted form to protect the information. As an important technology of cloud security, access control should take account of multi-factor and cipher text to satisfy the complex requirement for cloud data protection. Based on this, a proxy re-encryption based multi-factor access control (PRE-MFAC) scheme was proposed. Firstly, the aims and assumptions of PRE-MFAC were given. Secondly, the system model and algorithm was defined. Finally, the security and properties of PRE-MFAC were analyzed. The proposed scheme has combined the PRE and multi-factor access control together and realized the multi-factor permission management of cipher text in cloud. Meanwhile, it can make the best possible use of cloud in computing and storing, then reduce the difficulty of personal user in cryptographic computing and key managing.
proxy re-encryption, multi-factor, access control, cloud computing, space-ground integration information network
TP393
A
10.11959/j.issn.1000-436x.2018028
2017-11-08;
2018-01-10
史国振,sgz@besti.edu.cn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金资助项目(No.2016YFB08003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61702266, No.61572255);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BK20150787, No.BK20141404);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4152048)
The National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No.2016YFB0800303),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61702266, No.61572255), The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Jiangsu Province (No.BK20150787, No.BK20141404), The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Beijing (No.4152048)
苏铓(1987-),女,内蒙古赤峰人,博士,南京理工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云安全、访问控制、隐私保护等。
史国振(1974-),男,河南济源人,博士,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嵌入式系统、网络安全、访问控制等。
付安民(1981-),男,湖北通城人,博士,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云安全、隐私保护等。
俞研(1972-),男,吉林长春人,博士,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无线网络、网络空间安全等。
金伟(1994-),女,北京人,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访问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