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大治(哈尔滨歌剧院曲艺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相声是表演艺术,实际上也离不开塑造人物形象。一般而言,相声是以相声技艺为艺术手段、在具有喜剧性的情节中塑造人物形象。经过相声伎艺创作的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相声特点和突出的喜剧性效果。具体来说,相声主要通过“包袱”和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在说学逗唱的表演中完成整个相声人物形象的塑造。
常言道文学是人学。其实不论哪种形式的文学和艺术作品都离不开人物。人是文学艺术作品表现的重心,人物则是创作的重点。作为表演艺术的相声,实际上也要表现人物、刻画形象。首先,相声以现实为题材,表现的是现实生活。相声贴近生活,不是只有生活里的事,还会有生活中的人。其次,相声演员们致力于人物创作。尽管很多的相声创作并不注重表现人物,很长时间里相声的人物创作处于艺术观念的不自觉状态,但是仍然有相声演员致力于相声人物的创作。这也就是通常所谓的写人物的相声。再次,随着人物在相声中形象意义的加强,相声理论研究者越来越注意到相声人物,注意到相声人物塑造的问题。
总而言之,相声不仅有人物,相声人物还应该形象鲜明。相声人物并没有湮没在相声的笑声中,相声的人物实际上备受人们的关注。
“包袱”是制造相声喜剧性、滑稽性艺术效果的手段。按其字面解释,是指先将可以引人发笑的内容隐藏在包袱之中,等到时机成熟猛然解开包袱,使笑料、嘘头等引人发笑的东西呈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感觉即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产生渝悦的审美体验。
相声主要通过逗乐的方式来表达主题并塑造人物形象。从文本写作,到舞台表演,相声都极其强调喜剧性形象和喜剧性情境的创造。那么怎样才能使人物形象富于喜剧性的特点呢刘宝瑞的经验具有代表性“单口相声中的‘包袱’往往是创作者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其实这也是各种相声形式所惯用的手段。也就是说相声创造的核心就是对“包袱”的创造和运用,相声人物形象要用“包袱”不断强化。相声不仅用“包袱”制造笑料,还用“包袱”来塑造人物的外貌、性格和心理。人物形象的喜剧性和“包袱”的笑料相辅相成,就能够增添“包袱”的张力,使人物形象愈加生动而有个性。“包袱”在相声的创作和表演中占据非常核心的地位,没有了笑料的设计就不能称之为相声。
作为语一言表演的艺术,相声以语言的表达方式来塑造喜剧性人物形象,实质的意义应该是用演员的口语语言和人物的自身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即人物形象完全凭着表演者的口说进行塑造。人物赋予语言以形象,语言展示人物的鲜明个性。如果从“相声”一词的本意来看,相声即谓有相有声,用口语的声音形象塑造
人物形象,用口语的方式展现人物形象,这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表演的艺术。说,就是演员没有任何道具和布景,光凭一张嘴,就要把人物的性格和个性表现出来光凭一张嘴,就要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和心态。相声人物是说出来的,不是表演出来的。
语言是相声艺术的媒介和根基,相声的魅力正是源自它喜剧性和充满智慧的语言,相声中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也是通过演员的语言表达展现在观众的面前。所以说相声演员塑造人物成功与否的一个最重要判断标志,就是这个人物是否具有鲜明个性的语言以及运用语言的技巧能力。
相声作为说的表演艺术有独特的艺术形式。演员在场上或者是以“第三人称”身份来讲述,或者换作“第一人称”的形象不加扮相来做戏,经常需要在不同的身份形象之间来回变换。因此相声人物塑造的又一个特点就是“非扮演”式的人物塑造。相声表演的人物塑造,与其他各种舞台表演艺术有所不同。包括喜剧在内的戏剧或者戏曲的表演,演员是以“第一人称”的扮演来演绎人物,所以舞台上的演员就是戏中的人物,戏结束了,人物就消失了,演员就不在场上了。然而相声要以演员“第三人称的口语叙述”为主要的表达方式,要在演员与人物之间不断改变身份来展现喜剧性的人物形象。“口头语言”是相声表演的基本材质,相声塑造人物、逗乐说理是通过演员的口语叙述为主、肢体表情为辅来完成的,口语表达是相声与观众交流的最重要媒介。“第三人称的叙述”是相声表演最本质的特点,演员以客观叙述者的身份讲述故事,间或跳入角色模仿故事中的人物。相声塑造人物的重点在于它是叙述而非扮演,这与其他艺术形式塑造人物有质的区别。
从当前相声的创作和表演上来看,相声人物并不是相声研究中关注的问题,对于一些相声演员来说相声人物塑造也不是相声创作和表演需要重视的问题。但是从大量的相声作品中可以看到,相声中有人物,相声的创作与表演实际上都离不开人物塑造。相声人物形象的喜剧性效果,与相声人物塑造有密切的联系,对于相声独特喜剧性的展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