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旭(大庆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453)
人格美作为审美和教育结合的产物,由来已久,是指用审美方式方法对人们实施教育,来达到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的目的,从而促进人格的完善及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
大学的校园环境、学习氛围和高中阶段截然不同,大学阶段更侧重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我国高校积极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已经重视并逐步开展合唱教学,合唱教学课程已成为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的主要形式,合唱教学以其独特的强调共性原则特点彰显艺术的魅力。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合唱是任何教育工作都不可替代的重要形式”,开展合唱教学和学生合唱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对经典音乐作品的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达到启迪心智、净化心灵的目的,对健全人格,扩大学生视野有较大帮助。合唱艺术是运用多声部演唱,团队协调协作共同完成的一项艺术形式,要求每一个合唱队员不但要明确自己声部的表现要求,更要明确与其他声部的兼容关系,所以对合唱队员的要求不只是唱,更要会听,首先要学会听前后左右不同声部的声音表现,个体与个体之间,声部与声部之间要做到“合”,合唱是展现集体美的过程,要求各声部和谐统一,协调配合;其次,合唱另一显著特点是团员声音的“容”,在训练中要求把所有人的声音都“容”在一起,通过对声音、呼吸等歌唱状态的调整,对音准、节奏、气息强弱的处理,对音乐作品风格的整体把握,经过长期对团队声音的磨合,以期达到声音的和谐统一。所以要求队员把思想情感,声音技巧,音色调节,音量控制等都放在统一要求和目标下,而这一切的实现都必须建立在指挥、各声部合唱队员及艺术指导的高度默契配合基础上。匈牙利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有什么东西比合唱队更能表明社会的团结吗?许多人联合起来做一个人单独所不能做的事,无论他们在其他方面多么有才能,而在合唱队里,每个人的工作都同样重要,一个人的错误就能毁掉一切”,在他的教育观念中合唱艺术就体现出了高度社会性和纪律性。
音乐艺术不同于其他学科,其最大的特性就在于它的抽象性,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体验,合唱通过对演唱内容的合理表达促使学生对作品产生情感共鸣,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表现,通过合唱艺术一系列形象思维来开拓学生的大脑思维,有效发展学生的敏感度、分寸感、适度感,以此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激发艺术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合唱训练中对不同风格的作品进行把握是需要有较强音乐素质和理论修养的,艺术风格是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统一所呈现出的艺术特色,艺术家因其生活阅历、思想性格、审美趣味、艺术才能及文化修养不同其艺术风格也就不同,在合唱训练中要求学生对作品风格把握的同时,通过对合唱作品的鉴赏、演唱可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合唱训练中要求演唱者具有多感官的综合协调能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这对于学生的思维协调发展都有着极大影响,作为音乐艺术表现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合唱可以使学生从歌唱中体验音乐的激动、联想、想象,从作品旋律中体会作者的丰富情感,在艺术实践中更好的体验合唱艺术的感染力。
合唱教学涉及许多音乐内容,作为一门高度综合的艺术形式,它涵盖了语言、戏剧、文学、舞蹈等不同元素,甚至针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作品的艺术表现,对合唱团声音训练要求也不尽相同,同时由于合唱教学中合唱曲目十分广泛,包含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语言风格的合唱作品,演唱大量国内外优秀合唱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和了解各民族的音乐文化,进而了解和掌握各民族音乐发展的脉络及特点。合唱还是一门将视唱练耳、曲式、和声、指挥等融于一体的学科,通过合唱训练学习音乐的相关知识,通过分析作品的创作背景、题材、体裁等对合唱作品的结构、风格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这一学习过程可有效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增强大学生的艺术感悟,拓宽大学生的艺术视野。
2002年教育部颁布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这使高校的艺术教育呈现出可喜的发展态势,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成为学校的一道靓丽风景线,规程明确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艺术教育作为对青年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途径与内容,具有鲜明的人文价值取向。2006年教育部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将《合唱艺术》列为普通高等学校非艺术类专业学生的选修课程,合唱课程的开设丰富了高校艺术教学课程体系,落实了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人文素养的积淀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而高校合唱艺术教育的开设是实现学生人文素养积淀的一个重要途径。合唱教学在提高学生艺术鉴赏力,培养文化宽容精神,陶冶道德情操,增强审美情趣,在高校美育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和功能,体现出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责任和使命。
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曾经说过:音乐是培养人们高尚道德品质,思想情感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合唱事业的蓬勃发展及近年来高校对人才培养要求的不断提升,合唱教学已逐渐成为人格美塑造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的批示,合唱教学逐步成为高校审美培养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阵地。在高校开展合唱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将道德、自律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学习中,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合唱通过和谐的人声情感传递,并以此为媒介升华学生的情感世界,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2011年建党90周年全国各地掀起唱红歌的热潮后,高校至今仍在众多艺术活动中保持着唱红歌的传统,大学生通过对爱国主义合唱歌曲的演唱,可以更好的了解中华民族的种种磨难,作品中的激昂旋律可以有效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这些合唱作品都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欣赏的同时,使社会民族责任感荣誉感通过音乐的感染深入内心,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产生重要辅助与诱导作用,对陶冶学生道德情操,建立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树立远大人生目标有积极影响。
合唱教育是人格美塑造的重要途径,中国历来有“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一说,认为人的嗓音是世界上最美的声音,而合唱作为声乐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通过其和谐的旋律,丰富的和声,多声部多层次的处理使人声达到高度的和谐与统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日益深化,普通高校的合唱教育事业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合唱艺术以其丰富的感染力给我们以心灵的抚慰、激励和震撼,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表现力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发展,人文素养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把合唱艺术列为普通高校艺术教育正规课程是顺应教学改革要求的,合唱艺术以其独具特色的美育价值成为提高学生审美情操的重要手段和高校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