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舆论反转背后媒体职责的缺失问题

2018-04-01 23:31李殊颖
视听 2018年5期
关键词:玩具车大妈网民

□ 李殊颖

网络技术革新了大众原有的传播方式,大众不再只是信息接收主体,更是信息传播的主体。这个人人都是“麦克风”的时代,大众的传播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具备表达权利的同时还具备表达的开放场所,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在网络上进行传播。有学者指出,这也带来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所有事情都变得不那么严肃,连新闻都掺杂着娱乐元素,舆论反转正是这种娱乐化时代的产物。

一、舆论反转现象形成的过程分析

网络时代赋予每个人的表达权,使任何人都可能引爆舆论,不管是网民还是专业媒体。网络舆论反转往往是当一个事件在网上刚曝出的时候,网民舆论一开始一边倒地站在某边,但随着事件的继续曝光,事件趋向明朗化,舆论又倒向另一边。此类事件一般以突发事件为主,发生舆论反转的事件也不等同于谣言,大多数事件为真实事件,只是由于网民们没有掌握全部信息而盲目参与或媒体在报道时存在职责缺失的问题,使得舆论常常经历一波三折。

“重庆巫山大妈碰瓷”就是十分典型的舆论反转事件。2016年3月一个10多秒的视频在网上火了,该视频显示,大妈坐在地上,一只手搭在玩具车上,而旁边站着一位年轻女士拉着一个小女孩。大妈称:“我在这里,你就撞过来。”女士则反驳称:“我一直走的这个旁边,没走里面,我走的这边没有走那边。”这个10多秒的视频在当天的网络媒体传播中,无一例外地被贴上了“碰瓷”的标签:“大妈碰瓷玩具车,真受伤还是飙演技?”“新高度!实拍大妈碰瓷玩具车坐地不起”“大妈碰瓷‘10后’”等标题在网上传播,网民们纷纷指责大妈碰瓷,一些网友称大妈“碰瓷新高度”。但隔天巫山县宣传部门透露大妈确实是被玩具车撞伤致粉碎性骨折,随后小女孩父母也第一时间把大妈送进了医院检查,女孩家属甚至提出更多赔偿都被大妈婉拒。随即事件发生舆论反转,网民们纷纷对事件中的大妈表示歉意,一时间制造这些标题的媒体纷纷被打脸。

二、网络舆论反转现象中媒体的职责缺失问题

(一)媒体过往的标签化报道

媒体在新闻报道中常常重复报道某一类人的事情,容易把这类人标签化了,形成网民对这类人的刻板影响,导致在事件发生后网民在参与讨论时带有严重的主观情绪。例如“河南人”“医生”“老年人”“城管”等,正是由于媒体过去对某一类人大致相同事件的选择性报道,往往使得事件发生时网民们就容易调动过往自己接收过的信息的认知而在还没完全掌握事实的情况下对事件作出简单粗暴的判断,媒体过往的标签化报道也正是社会对某些事物刻板印象的主要原因。如“重庆大妈碰瓷”事件,就不可否认“大妈”这个词确实是事先被媒体标签化了。在百度搜索里输入“老人碰瓷玩具车”就有438000个结果,此外“玩具车碰瓷”还有了百度百科,可以说,关于此事的事实和解读已经形成了一个舆论场。

(二)媒体缺乏深度调查

网络加速了人们对信息的获取速度,事件的报道与事件发生的时间几乎是重合的,受众对新闻的时间要求更高。一些权威媒体为了抢时间,在对一件事情没有进行深度调查的情况下仅凭事件的表面现象就进行报道,容易造成新闻失实。在重庆老人“碰瓷儿”的舆论反转事件中就有学者指出,这样的新闻作品就像是早产儿,经不起推敲,也缺乏持久的生命力。一些专业的媒体习惯性地做同行的新闻搬运工,甚至对网上非专业人士爆料的各种信息也不去深度审核,把做“二传手”当作习惯,使不少人质疑这是一个新闻空心化的时代,专业媒体已经丧失基本的调查采访能力,这样一来,由一个媒体发布的错误信息就可能蔓延至整个传媒业。

(三)利益驱使,迎合受众

在注意力能转换成经济效益的时代,一些媒体为了获取经济利益不惜放低格调来迎合受众,失去媒体原有的严肃性。媒体常常为迎合受众把报道方式变得哗众取宠,甚至在舆论反转事件中跟风报道加剧事件发展的戏剧化,弱化了自身舆论引导的责任。更有甚者在舆论反转事件中,希望舆论“飞一会儿”引起更大的舆论反响再发生反转,完全不顾自己的社会职责而把自己置于围观看热闹的位置。

三、防止网络舆论反转的措施

(一)坚持客观公正的报道

媒体在进行报道时都要面临一个选择的过程:选择什么样的事件报道或是选择从什么角度报道。不管媒体怎么选择事实或者事实角度,不可否认的是在网络时代媒体对社会仍然有议程设置的功能,媒体在对事件的报道中应该尽可能保持客观中立。例如在对老年人的报道中,虽然社会上存在一些老年人碰瓷的现象,但是这也只是老年群体的少部分,一些善良正直,仍然在为社会义务服务的老年人也很多,媒体在报道时不应该一再突出某一种不良现象,而应该尽可能做到全面客观,避免由于媒体对某一类人累积的负面报道过程,形成社会对这一群体的刻板印象。

(二)媒体要坚持追求真相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之源,这是任何时代的媒体人都应该坚持的,特别是在网络庞大而复杂的信息环境中,专业的媒体更应该有责任去追寻事件的真相,少主观臆断。要坚持全面真实客观的新闻报道,在抢时间与新闻真实性相矛盾时应坚持把新闻真实性放在第一位,而不应该以侥幸的心理认为只要后续报道跟上,新闻还是完整的,不要让新闻发生一次又一次的戏剧性反转。当然,即使是专业媒体,报道出现误差有时候也是不可避免的。但一旦发现自己发布的报道有问题时,要积极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及时纠正错误,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如果在发现错误之后媒体还继续选择沉默,舆论的戏剧性反转只会一遍一遍上演。

(三)媒体应该坚守自己的社会责任

媒体一度被认为是社会公器,在被社会赋予权利的同时也承担着社会责任。我国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应该谨记自己的职责所在,特别在现在略显浮躁的社会氛围下,网络信息庞大冗杂,媒体作为权威性代表更应该承担比以往更多的社会责任,而不是随波逐流去传播一些不负责任、哗众取宠的新闻。要保证自身传达客观真实准确的信息,同时还要积极承担自身舆论引导的社会责任,而不是把自己放在围观的位置任由舆论发酵。

四、结语

随着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在信息环境风云变幻的新时代中,网络舆论反转现象频频上演,其背后除了凸显着网络信息生态的不健康发展之外还隐藏着新闻媒体在报道新闻时出现职责缺失的一系列问题。舆论反转不仅伤害到无辜的人,同时也损害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有损社会的信任。舆论反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连媒体人也乐此不疲地观看这种戏剧性的舆论反转。因此不管社会大众接触信息的方式如何变化,时代如何变化,媒体人都应该始终坚持职业操守,肩负起自身的社会职责,尽可能地避免这种戏剧性的舆论反转。

参考文献:

1.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

2.张相涛.基于传播学的角度看舆论反转的构成因素[J].传播与版权,2015(07):16-17.

3.黄远,刘怡君.网络舆论反转效应研究[J].管理评论,2016(08):71-78.

4.朱立芳.新媒体时代新闻真实的实现[J].新闻知识,2014(01):100-101.

5.周丽娟,张烨,胡雯雯.网络舆论反转的心理效应及调控策略[J].青年记者,2017(20):11-12.

6.开薪悦,孙龙飞.“后真相”时代里的“新闻反转剧”——对新媒体环境下舆论的再思考[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7(01):84-90.

猜你喜欢
玩具车大妈网民
大妈
大大的玩具车
大妈一枝花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大妈?
玩具车变跑车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学生的思维了不起
千万不要和大妈讨价还价
有感“网民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