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参与网络舆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2018-04-01 20:41王军红
视听 2018年3期
关键词:舆论大学生

□ 王军红

高校大学生是一个思维比较活跃的群体,他们关心社会、关心国家的发展,但由于社会经验的不足,在出现重大舆论事件时,容易受到外界一些不正确的舆论声音的影响,因此做好高校大学生的舆论引导工作是我们舆论工作的重点。对此,只有充分了解大学生在参与网络舆论时所反映出来的基本情况,我们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的舆论引导工作。本文通过分析全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参与网络舆论时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和原因,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全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参与网络舆论的特点和原因

(一)高校大学生参与网络舆论的特点

大学生网络舆论是社会舆论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态,具有在传统媒体上传播的舆论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1.开放性和匿名性。网络对于每个人都是开放的,在网络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出者。大学生可以在网络上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个人空间,分享自己的生活或学习见闻,发表自己对某些事情的意见和看法,并且不受地域、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开放性是网络媒介相对于传统媒体所特有的一个特征。匿名性是网络舆论的另一个特征,由于网络社会的高度开放性,网络中海量的信息使得网络本身具有极高的隐蔽性。大学生在发表言论或表达观点时,都可以选择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成为信息的匿名发布者。

2.易准入性和便利性。随着网络社交平台的迅猛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当代大学生参与网络舆论的门槛更低,参与的途径和方式也更加便利。网络社交平台的发展,促使许多可以供大家自由讨论的社区出现,例如微博、微信、贴吧等,而这些社交平台相较于传统的社交平台更易准入,每个人都可以在平台上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大学生真正实现了可以随时随地在手机上发布自己想要发布的信息,而不再只依赖于电脑,这是全媒体时代带给高校大学生参与网络舆论的便利性。

3.主观性和情绪化。由于网络所特有的匿名性和便利性,一部分大学生在参与网络舆论的过程中会把真实的自己隐藏起来,在网络中发表不理性的、主观色彩很强的言论。同时,网络也是当今很多大学生宣泄情绪的一个重要渠道,大学生会在网络中宣泄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宣泄的负面情绪,从而释放自己的压力。相关调查显示:72%的大学生愿意选择在BBS上用展示个性、自由讨论的方式发表观点,而且言论多数都带有情绪化。①

4.群体性和趋同性。群体,指的是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②高校大学生目标取向相似,有着相似的关注点和兴趣点,他们属于一个群体,因此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具有群体性。而当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群体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产生压力时,个人就会希望与群体中的多数意见保持一致而避免遭到孤立,他们就会产生趋同心理,将自己的意见主动向多数意见靠拢。

(二)高校大学生参与网络舆论的原因

1.个人主体意识加强。公众是舆论的主体,社会成员作为公众具有主体性,而大学生作为社会成员的一部分,同样具有社会成员的主体性。社会成员的主体性是指有自主意识,同时又有完全的行使社会行为能力、自我表达能力的人。③大学生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他们对信息的需求和对社会的关注远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他们关心政治、关心社会、关心国际形势,渴望能够成为国家发展历程的参与者,对社会进程的参与积极性也更高。同时,随着大学生自主意识的提升以及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他们也具有相应的表达意见的能力和条件。

2.话题的多元性。网络信息的丰富性使得网络舆论话题本身具有多元性。网络舆论事件既有关于政治、经济的,也有关于文化、娱乐的,话题的多元性满足了不同大学生的不同信息需求。而全媒体时代的网络传播方式,让每个大学生都能在相关的平台上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舆论话题,并对此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3.社会宽容度越来越高。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民众整体素质的提高,我们这个社会对于负面声音和不同意见的宽容度也越来越高,政府以及社会广大民众能够倾听不同的观点和意见,这种进步也使得当代大学生敢于对网络上出现的一些舆论事件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同时,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我国的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言论自由的权利,伴随着法治中国步伐的快速推进,大学生在网络舆论中发表自己合理的意见和看法的权利将得到进一步保障。

4.参与条件成熟。全媒体时代,大学生进行网络舆论参与有了更多的平台,他们善于吸收和尝试新鲜事物,经常活跃在各大网络社交平台上。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大学校园内学生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很高,在物质载体上已经满足了大学生参与网络舆论所需要的条件。

二、全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参与网络舆论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素质高低不齐导致不理性声音偏多

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的不同让每个大学生都对世界有着不一样的认识和看法,因而不同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即使对于同一事件,不同个体的看法都不尽相同,这是导致学生素质高低不齐的主要原因。由于参与网络舆论所具有的匿名性,参与者的真实姓名和真实身份得到了隐藏,他们处于一种没有社会约束力的“匿名”状态中,这种状态也使部分大学生失去了社会责任感和自我的控制能力,在一种“法不责众”心理的支配下,做出种种宣泄原始的本能冲动的行为。④他们在网络舆论中发布许多不真实、不客观和非理性的意见表达,甚至部分大学生在表达意见时个人主观情绪浓厚,言辞激烈。而愿意表达意见的人和沉默的大众之间是有差异的,相比于一部分同学参与网络舆论的活跃,绝大部分同学则不发表意见,他们只是作为“沉默的大多数”而存在,只围观不参与。

(二)主流媒体引导力度不足导致学生思想混乱

在网络舆论事件爆发之后,部分主流媒体不是在第一时间报道新闻事实,而是采取回避或者模糊回答的方式来应对舆论。如果网络舆论处理不当,轻则会导致舆论的混乱,严重则甚至会导致民众的恐慌,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而且媒体自身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也将下降,产生信任危机。大学生虽然受到了比较完整的学校教育,但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容易受到错误舆论观点的误导,如果主流媒体不站出来承担,不及时地对舆论进行引导,则会让大学生出现思想混乱、不知该听哪方观点的情况。

(三)政府相关部门管理手段落后导致学生不信任政府

近年来,政府监管部门对网络舆论的处理方式相较于以往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并逐渐得到了公众的信任。但对于部分比较敏感的网络舆论事件,相关监管部门仍采取传统的删帖子、删消息的手段去封锁新闻,这种公关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效果并不好,公众话语权被剥夺反而会增加民众的反感。在处理和大学生相关的舆论事件时,如果也采取传统的手段去管理,则会增加学生对相关部门的不良观感,如果处理不当甚至会激发学生的抵抗情绪。

(四)网络法律规章制度不健全导致违法成本低

“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⑤法律是一个社会最有效的管理手段。我们国家现今关于网络违法的法律法规仍然不够完善,违法成本低使得一部分人在网络上发表言论时肆无忌惮,随意发布攻击谩骂的消息甚至散播谣言,造成不良的社会观感。我国在2016年11月7日发布了《网络安全法》,但由于网络的发展更新变化速度快,法律无法顾及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仍然会不断出现,为此立法机关仍需要根据不断出现的问题加快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三、全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参与网络舆论的引导策略

(一)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

大学生是网络舆论的参与者,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显得格外重要。各高校可以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手段来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比如开展提高网络道德素质的专题讲座,向学生讲解大学生在参与网络舆论时应该怎么做、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开展《网络安全法》的相关普法活动,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或者利用学校的官方微博、微信和校报等各大宣传工具,展开全方位的网络道德素质教育活动,创造一种参与网络舆论要讲道德、讲素质的舆论氛围,逐步加强当代高校大学生的道德意识。不过,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应该注意一点,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并非是短时间就能够出现效果的,这项工作不能急于求成,各高校应该把这项工作列为常规工作来进行。

(二)加强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

在网络舆论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主流媒体应该利用其强大的资源和人才优势,对舆论事件所反映的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第一时间将真相呈现给大学生,让大学生了解到舆论事件的完整情况,这不仅可以统一大学生的思想,也会使大学生更信任主流媒体。

(三)政府相关部门应改进监管方式

全媒体时代,海量的信息使传统的舆论监管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时代的需要,监管部门应该抛弃旧有的舆论公关方式,从思想和行动上彻底改善管理手段。在网络舆论事件发生之后,首先应该快速地进行舆情分析,准确把握舆论走向,然后及时通过媒体公开官方的权威信息,打消受众疑虑。同时,也可以采用相关的技术手段,对违法信息进行筛选,从而定位具体的违法者。这种管理手段更有效而且也更易于操作,软性的处理方式也会使大学生更信任政府。

(四)加快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立法机关应该在《网络安全法》的基础上,不断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对相关法律进行完善和补充。同时,相关执法部门应该加强执法力度,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违反《网络安全法》的个人依法进行处理。相关的网络社交平台也应该出台或完善自身的平台规范,设立“黑名单”制度,对违反平台规范的用户进行相应的处罚,做好平台自身应该承担的把关责任和把关义务,积极配合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一起为社会创造一个健康稳定的舆论环境。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做好大学生的舆论引导工作变得更为复杂,对相关的舆论管理部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根据自身的生活经历并结合了相关的调查写出此篇论文,此次写作经历受益匪浅,让笔者充分认识到了高校大学生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要性。在此,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够根据时代提出的新要求,切实做好高校大学生舆论的引导工作。

注释:

①刘韧,张俊明,钟婷.高校大学生网络舆论问题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02):119.

②[日]见田宗介等.社会学事典[M].东京:弘文堂,1998:439.

③韩运荣,喻国明.舆论学原理、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57.

④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86.

⑤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舆论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新闻报道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
西方舆论观的历史沿革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