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如何报道官员性丑闻
——以重庆不雅视频、上海法官集体嫖娼案为例

2018-04-01 20:15陈海兰
视听 2018年12期
关键词:人民日报党报舆情

□ 陈海兰

一、官员性丑闻概述

官员性丑闻是指政治官员因违背性行为准则而引起的政治丑闻,一般呈现不合法、不道德、不适当的特点。①十八大以来查处的官员多涉性丑闻,官方表述为“与他人通奸”,但这种由官方自发查处公告的性丑闻因隐秘而破坏性小,本文主要讨论爆发于网络的性丑闻。十八大以来的网络反腐高潮出现在中央重拳反腐信息发出之后而官方举报渠道未完善之时,时间为2012年末到2013年。2013年9月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开通,随后通过一网一端一微大力畅通群众监督举报渠道,官方举报渠道畅通之下,网络反腐于2014年后出现了收缩。这场网络反腐高潮爆发了多起官员性丑闻,2012年11月网络流传山东省农业厅原副厅长单增德手写离婚承诺书,2013年1月爆出重庆多名政企要员不雅视频,2013年1月新华社报道商丘信访局官员因网络上的不雅视频被刑拘,2013年8月上海法官集体嫖娼。爆发于网络的官员性丑闻通常先在网络大肆传播,引发关注后由媒体跟进报道,随后闻风而动的官方开启调查,有些官员被查出滥用职权或贪污受贿,最后的处置不仅仅因性事本身。因而,性丑闻通常也只是网络反腐的引子,民间反腐力量不过是谙熟性丑闻能牵出官员更多不为人知的违纪违法行为。

官员性丑闻情节有轻有重,包养情妇、携情妇出逃、养私生子、香艳照片等虽恶劣但破坏力都不及不雅视频。不雅视频通常能给官员致命一击,尤其以涉多名重庆政企要员和上海法官集体嫖娼两起事件为最,不雅视频主角雷政富仅63个小时就落马,上海集体嫖娼的法官几天之内均被开除公职党籍。更为重要的是,频频爆发的官员性丑闻破坏党的建设和形象,涉性丑闻的官员对内不同程度地违纪违法,对外败坏党的形象,降低党的严肃性,让干部群体陷于形象危机。

二、党报的严肃定位与官员性丑闻低俗属性的矛盾

党报是党的耳目喉舌,亦是党的形象的代表,定位为严肃权威,在报道上杜绝低俗媚俗炒作,与性有关的话题更是不可触碰的红线。作为中央一级党报,《人民日报》是这种定位的杰出代表,以严肃完成党中央的宣传部署为要务,切忌轻佻媚俗,降低党的工作的严肃性。十八大反腐倡廉以来,《人民日报》出色地完成了宣传任务。从准确解读反腐决心、宣传反腐部署、权威发布制度改革信息到严谨报道反腐大案要案、持续监督八项规定落地情况,作为党报,既面面俱到,又严肃准确,用宣传助力反腐压倒性态势的顺利形成。对于舆情强烈的网络反腐事件,《人民日报》先后跟进报道了“郑州房妹”“合肥房叔”“陕西房姐”“山西房媳”“广东陆丰房爷”,积极迅速地报道官方查处结果,在平息舆论上达到良好效果。

比起“涉房”的网络反腐案,同样发酵于网络的官员性丑闻却更不好把握报道的时度效。一方面,官员性丑闻因符合人们的低级信息需求不仅在新媒体上被大肆炒作“黄”的细节,有些正规媒体也跟进吹风,性丑闻的具体情节瞬间就家喻户晓,如重庆不雅视频和上海法官集体嫖娼,民间对其中的细节孜孜以求。这种局面下,《人民日报》参与报道若把握不好分寸就会成为黄色新闻的推手,不仅让自己沦为黄色小报,还消解了反腐的严肃性,让反腐倡廉沦为论人长短的低级恶搞,严重违背党反腐的初衷。另一方面,中央屡次要求党报党刊及时回应网络舆情、抓住舆论的主导权,官员性丑闻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舆情生成速度快,不回应只会让胡乱猜忌愈演愈烈,将舆论主导权拱手相让于真实与虚假并存的网络。最后,网络反腐虽然以吸引眼球的“性”为噱头,却以查处官员是否涉腐为诉求、以监督公权力的合理使用为目的,不报道、不回应不仅有包庇纵容害群之马的嫌疑,也不符合中央重拳反腐的新形势。

三、《人民日报》官员性丑闻报道策略

重庆不雅视频和上海法官集体嫖娼两起官员性丑闻案,一方面涉及的官员级别都不低,另一方面因为涉黄而引起广泛关注。2012年11月,自称独立调查记者的朱瑞峰在其创办的人民监督网发布了雷政富不雅视频截图,随后大规模散播不雅视频,63个小时后,雷政富落马。此后多名重庆政企要员被免职。这起交织着人类隐私和官员道德的网络反腐事件传播得十分热烈,《南方都市报》记者张书舟记录道:“在雷政富曾经主政的垫江县城,工商局的阿姨和同事讨论雷的各段情史,出租车司机对视频内容头头是道。”2013年8月1日,自称打官司受到不公正对待的上海爆料人发布视频举报上海高院一行五人在度假村娱乐,因视频显示法官有集体嫖娼嫌疑,在网络引起轩然大波。上海相关部门迅速回应,几天内对涉案官员开除公职和党籍。

(一)及时报道查处结果,平息舆情

上海法官集体嫖娼案情节简单,证据核实便利,查处较为容易,上海相关部门的回应也迅速,几天时间里连续对外界公开阶段性查处结果。《人民日报》的报道跟上官方查处的步伐,5天内连续有4篇报道,2013年8月的4、5、7、8日各一篇,不落下任何一个上海方面公布的阶段性调查结果。举报视频出现的第二天,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市纪委首先在官方微博做出回应,4号的《人民日报》便报道了回应内容:“上海市将对该院民一庭庭长陈雪明等4人在夜总会娱乐开展调查。”5日,报道陈雪明等4人被停职调查;7日报道上海方面调查证实上海高院4名法官参与了嫖娼活动,各涉事人被开除党籍、提请开除公职并行政拘留10日;8日报道最高人民法院公开通报该案并做出汲取深刻教训的要求。连续几天,新闻报道随着查处结果的公开一气呵成。《人民日报》及时迅速,从确立调查、停职调查到公布调查结果,哪个阶段的信息公开都不落下,体现的是绝不纵容包庇、严肃查处的决心。

与上海法官集体嫖娼案相比,重庆不雅视频事发多年,牵涉多名重庆要员,且犯罪系以勒索为预谋的团伙作案,案情稍微复杂,重庆方一直在调查而进展缓慢。《人民日报》按兵不动,一直等到重庆给出初步调查结果才立刻报道。首篇报道见报于2013年1月25日,内容“违纪公职人员被免职,敲诈勒索团伙被批捕”,简明扼要,回应了民间最为关注的两个问题——涉不雅视频的官员、敲诈勒索团伙的处置结果。1月31日,虽然案件的查处并无突破性进展,《人民日报》还是采访了重庆相关方面,主要讨要一个态度,以安抚公众久不见官方查处结果的猜疑情绪,并于次日刊载题为“重庆纪委表示对不雅视频事件一查到底”的报道。这是用务虚的方式在调查结果迟迟没出来时公开官方不包庇的决心,是对重庆方面的提醒也是对民间的阶段性交代。5月8日报道重庆对涉不雅视频的21名党员干部的全部处理结果,对涉嫌违法的北碚区原区委书记雷政富、南岸区原区委书记夏泽良、长寿区原区长韩树明进行调查或移交司法机关;其余18名违反社会主义道德的党员干部受到纪律处分。后两篇消息是关于这起不雅视频中的主角雷政富,受贿案开审,二审维持原判。《人民日报》关于不雅视频共有5篇报道,均为消息,都以报道官方查处结果为主。这是《人民日报》作为党报应对网络舆情事件的技巧之一,官方没有查处结果时尽量不跟风炒作,给官方查处预留时间。官方一有查处结果立刻报道,这样的技巧甚至体现在单篇报道中,标题和消息头都以公开官方查处结果为主。如重庆不雅视频案公开处理结果的标题为“涉不雅视频重庆21名党员干部被处理”;消息头为“重庆市纪委已对涉及不雅视频的雷政富等21名违纪党员干部作出处理,其中涉及党政领导干部15名、国有企业领导人员6名”。即使以“性”为噱头的网络反腐,也是以监督公权力的使用为最终诉求,因而一有查处结果就及时公开报道,是平息舆论的最好方式,《人民日报》在两起官员性丑闻事件中都坚持了这一原则。

(二)淡化处理,掌握好度

及时报道官员性丑闻的查处结果平息了网络炒作,有利于掌握舆论的主导权,也起到监督涉事地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作用。但是,性丑闻与党报严肃性相悖,如何报道才能不滑向低俗?《人民日报》首先在版面上淡化处理,将“性丑闻”的相关报道放于次要版面,降低随舆情炒作。与其他问题官员的报道一般都刊于要闻版不同,重庆不雅视频事件的5篇报道,《人民日报》均有意识地放在稍后的版面。1篇刊于4版要闻,其余4篇分别刊于9版的视点版和11版的政治版。此外,单篇报道尽量节制简短,加上标题五篇报道分别为 312字、732字、314字、376字、187字,寥寥几百字还是以报道官方的查处决心和通报案件的查处结果为主,最大程度地安抚了公众情绪。同时,报道避开对“黄”的细节描述,不展开对事件的具体回顾,多余的话不说,拒绝跟风炒作。在用语方面,鄙弃弥漫整个网络的“性爱视频”,统一用“不雅视频”,淡化情色色彩。在这起官员性丑闻的报道中,《人民日报》“跟风”稳住了民心,淡化处理保住官方颜面,也不失自己身为中央一级党报的身份。

上海法官集体嫖娼同样是令人咋舌的官员性丑闻,新闻报道在平息众怒和撩拨众怒之间如走钢丝线,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人民日报》及时迅速地报道官方阶段性调查结果稳住舆情,并且淡化处理,不炒作,达到既安抚公众情绪又不低俗媚俗的效果。在版面上,4篇中的首篇报道刊于4版要闻版,两篇刊于9版政治版,1篇刊于11版政治版,次要版面占1/3。在报道用语上,谨慎使用“嫖娼”一词。尽管当时网络上“官员集体嫖娼”已经传得沸沸扬扬,《人民日报》的首篇报道只说“法官在夜总会娱乐”;第二篇报道时官方还没有调查结果,《人民日报》在“集体嫖娼”四字上加了双引号;上海方面调查结果证实法官确实嫖娼,第三篇报道才如实写“集体嫖娼”。对比网络一开始就铺天盖地的“集体嫖娼”,《人民日报》用语的变化一方面尊重了程序,另一方面减少了新闻失实。在单篇报道上,节制简短,分别为253字、315字、829字和371字,突出对案件调查结果的公布,刻意减少对性丑闻细节的描写。

四、小结

两起舆情强烈、民间怨声载道的官员性丑闻,《人民日报》巧妙地将低俗转化为严肃,达到良好的社会效果。通过及时报道官方每个阶段的查处结果稳住网络高涨的情绪,又运用淡化版面、谨慎用词、简短报道、侧重公开查处结果等方式淡化“黄”的色彩,让反腐新闻不至于低俗媚俗,保证了反腐的严肃性,亦没有破坏党报一贯严肃正统的身份。

注释:

①孙冰心.政治丑闻比较分析[D].复旦大学,2010.

猜你喜欢
人民日报党报舆情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舆情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舆情
舆情
以“专、新、深”做强党报文化报道
微博的舆情控制与言论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