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龙过 高婧
世界始终处在发展变化当中,每一天都充满着未知。在人类历史上总是有着搬迁、移民等改变,在这些改变中人们用生活演绎着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故事,这些故事或精彩或动人,或悲伤或无奈,但却是真实存在着的记忆和过往。80年代时移民浪潮掀起,中国几十年的坎坷波折引发国人的忧思和反省,使一大批年轻人渴望出国去看看,看看外面的世界,学习各国的发展经验,新移民文学也在这时出现。
“新移民文学”主要代表的是生活在国外的作家描写生活、再现生活的现实,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着手写作,是他们国外生存情况的描写,刻画着他们在国外酸甜苦辣的生活。移民文学的风格是将作者个体的特性、民族的特质都融合在文化属性和文化身份的寻找中。移民文学的创作徘徊在故乡与他乡、异乡与原乡之间,纠缠在身份认同、国籍认同、语言认同、文化认同之间。它既不同于基本上是站在国外文化立场上对母国文化的认识和重建的华裔美国文学,这种文学将美国文化身份进行认同和内化后再来寻找和辨识自己的母国文化身份;也不同于国内作家在进行短暂的出国生活后所写的海外游记类型的作品,这类作品是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立场和视野中来摄取海外的生活片断。
旅美作家严歌苓以众多小说创作成就而蜚声华文文学世界,其作品在海内外荣获数项重要文学大奖。不可否认,她是新移民作家群体中最具实力、最具影响力和最引人瞩目的作家之一,她的名字及作品已越来越深入读者的内心。
在她赴美前的作品中大多反映中国新时期的人物心态,折射出那个荒诞时期对人内心造成的扭曲,其多样化的创作手法,已隐约可见其自然、清新和朴实的风格。在赴美后身处于东西方文化双重交织的生存环境中,移民的经历和身份的改变又使作家获得了新的体验,并形成独特的女性视角和观照方式。她的作品转为以多元文化的视角去深入探索和刻画普世的人性,以多种手法反映不同时期不同阶层华人的生活境遇和内心变化,以现代性的叙事方式体现作家的真实生活体验与小说嬗变、文本叙事与多元语境的关系,很大程度上超越了早期留学生新移民文学中思乡的情感宣泄和底层生活挣扎奋斗的经验,以及对东西方文化差异慨叹之类的狭窄视角。①出国后的严歌苓是以移民底层女性的“神性”造就了一批区别于大陆文坛的人物形象,如短篇小说《少女小渔》是移民题材的独特文本,它的女性形象给国外华文文学带来了新的浪潮。
严歌苓笔下的小渔其实是残酷的现实生存环境下的边缘人,是一位弱者。小渔被中国男友江伟安排去与意大利老人进行了“假结婚”,但是作者在小说中却并没有以弱者的悲惨命运为主线,没有用这种典型的女性主义书写方式,而是将弱者塑造成一位能够拯救众生的“女神”形象,这些弱者用她温暖美好的人性化解种族之间、不同文化之间的对立。在她的笔下,弱者不仅不弱了,反而是变得无比强大,这种形象是作家在双重边缘的困境和移民后带来的创伤中所引发的文化想象。小说中的弱者“女性”的命运与华人的民族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一个引人深思的短篇小说。
《少女小渔》讲述了一位移居国外的中国人为了得到绿卡而“假结婚”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想要移民成功获得移民国的永久居留权还是有很大难度的,尤其是对于既没有钱也没有学历并且还没有特殊技能的海外华人。而“绿卡婚姻”便成为最方便拿到绿卡的方法,花钱就可以与本土的居民进行假结婚,拿到绿卡后就可以离婚了,这样的方式在移民中是很常见的,所以很多作家常常将这种事情当作移民小说的题材,折射移居华人的无奈和悲凉。而《少女小渔》中则塑造了弱者不弱的边缘人小渔的形象。
小说讲述了善良温柔的少女小渔和男朋友江伟一起去澳洲,他们想办法拿到绿卡成为澳洲公民,江伟便用小渔做交易,让她与一个意大利的糟老头假结婚。然而在假结婚期间,小渔用她的善良感化了曾经失意的老头,在小渔的帮助下他对生活重新充满了希望。当假婚约结束时,老头却因为中风倒下了,小渔也准备离开。②小渔的男朋友江伟也不是单纯地喜欢她,对她表现出的态度也是无所谓的样子。出国后,江伟为了能够在国外立足,于是花一万五千元让小渔和一个意大利老人假结婚,本应生气反抗的小渔竟然默默地听从了江伟的安排,然而这样还不够,在与老头假结婚期间,江伟将自己内心的苦闷和不爽都倾倒给小渔,对于这一切小渔统统接受,她对江伟的宽容超越了所有,不论江伟做出怎样的事情她都能无条件地包容。③
在这部小说中明明小渔是受到伤害的人,可是她自己却不在意经历的所有磨难,小渔除了对江伟一次次忍让之外对意大利老头也是大度宽容,明知他在耍赖却还是对他很善良甚至还有同情。当他们在假结婚时,小渔看着婚礼上的意大利老人,内心不是为自己这样的遭遇充满愤怒反而是替老人感到难过:她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阻碍了老人成为一个幸福的父亲和祖父,他身后没有一个人。她想到老人这么大的年龄却从来没有当过一次真正的新郎,却只能在这种虚假的场景中体会一次,尽管这样他还是很卖力地扮演这个角色,他自己深深地知道这辈子都不可能真的结婚了,没有任何期待,所以他在和小渔假结婚时才会当作真的一样去演,仿佛是在戏中体验在现实中永远都得不到的感觉。
小渔的善良在小说中被充分表现出来,意大利老头用报账或是涨房租等借口向她要钱时,她明知对方是欺骗她的,却还是默默地为此买账。她为了省钱天天步行上下班,还偷偷给意大利老人种花种草。④小渔的所作所为最终还是感化了老人,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这个曾经行为不堪的老人竟然开始为小渔点亮回家的灯,开始自己在街头拉琴卖艺赚钱,还用自食其力的成果为小渔买火车月票。小渔的善良温暖了老人,让他由曾经的吝啬、猥琐之人变成了一个慈祥且富有爱心的老人,让他重新在生活中获得自信和成就感,真正体会到人生的价值。作家在留美初期就创作了《少女小渔》这部作品,她自己将这部作品称为是“弱者的宣言”,她写弱者的故事其实是因为她自己身处双重边缘当中,也为此感到困惑和焦虑,于是便想用东方文化的包容性、宽恕性等特征来缓解身处弱势地位之人的焦虑感。移民所带来的创伤、敏感和伤痛都是作家的亲身体验和心理感受,这些都是作家创作时的灵感。她用夸大的手法撰写了小渔这个形象,通过她展现人性的美好以及社会的阳光积极的一面。
严歌苓在国外的经历不仅仅带给她文化身份认同的危机,也给她文学作品创作打开了新的大门,她还创作了很多类似于小渔这样边缘人物的形象,通过描写她们这些看似是弱者的生活来折射出人性的光辉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移民后严歌苓慢慢认同了西方主流文化当中合理、积极的部分,同时,她身处异域文化当中,用旁观者的眼光审视和反省了国内文化。她逐渐有了在两种文化中求同存异的想法,随之在她的写作当中也融入了这种想法,作品成为了一种东西方文化交流和对文化进行思考、组合、重建的工具。严歌苓把自己的生活体验上升到人类精神体验的高度,到达了更加具有人文关怀的境界,在她的作品中不管是快乐与痛苦,还是现实与梦想,都超越了文化与国家的界限,可以说是东西方人共有的处境和状态。这些创作特点不仅将严歌苓的文学创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而且为新移民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标杆。
注释:
①李琴.人文主义关怀下严歌苓小说的人物建构[J].文教资料,2018(18):13-14.
②严歌苓.严歌苓文集[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3:2.
③严歌苓.严歌苓文集[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3:6.
④严歌苓.严歌苓文集[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