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印度主流电影传播策略:文化批判与反思

2018-04-01 20:15尤晓源
视听 2018年12期
关键词:抗争厕所印度

□ 尤晓源

印度电影近年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大放异彩,形成新一轮“印度电影热”。从《三傻大闹宝莱坞》《摔跤吧!爸爸》《巴利霍利王》《神秘巨星》《起跑线》《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到《厕所英雄》《护垫侠》等,这些印度电影大多数取材现实,与中国当下社会有共鸣。但更值得注意的是,作为独立于好莱坞体系的电影生产,印度电影表现出来的对于文化的反思、批判和矛盾心态,促成了印度电影影像表达和艺术风格的独特性。而这样讲故事的方式,对于中国电影“文化输出”也是一个好的借鉴。

一、叙事:文化冲突背景下的批判与抗争

本世纪以来的印度电影生产,是在“新概念印度电影”理念之下支撑并发展起来的,也是印度宝莱坞“全球化”的策略。21世纪前后出现的“新概念”印度电影“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挑战以宝莱坞主流电影为代表的传统电影,在美学和内容上,‘新概念’要推翻传统电影保守且敏感的标准,即在电影中展开对性别和性的表现,表现出与传统电影的背离”①。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当代印度电影融入了西方民主意识,对本土文化、宗教、习俗、男权、父权、教育等新旧传统展开了激烈批判和反思。

《厕所英雄》《神秘巨星》两部电影都是从女性议题出发进行文化批判。《厕所英雄》讲述一个普通印度男人为了留住妻子在家建厕所的故事。有没有厕所并非贫富问题,对于印度教来说,厕所代表着污浊,在家中建厕所是对神灵的不敬。当地的女人不得不在黎明之前成群结队去野外方便,如厕时遇到流氓恶意拿灯闪时,她们只能用头巾遮住自己的脸。凯沙夫的父亲是虔诚的教徒。他以教徒、父权、男权的压力,阻止儿子建厕所。凯沙夫四处寻找“权宜之计”,开始是带妻子到一个重病的奶奶家上厕所。后来,他又趁火车每日在村口停留7分钟的时间,开着摩托车送贾耶去火车上如厕。再后来,有个剧组到村里来拍电影,凯沙克就偷了一个“移动厕所”回家。再然后,他公然违抗父命,卖了摩托车,在家里建起了厕所,没想到,厕所被父亲带着村里一帮人趁夜砸烂了……

凯沙夫和妻子的“抗争”过程,也是一个“觉醒”的过程。在抗争过程中,他不断挑战宗教和父权的本质。比如“如果大便那么脏污,那么神为什么要给我们一个胃?”“婆罗门把整个国家变成了厕所”。他甚至试图用“宗教原典”来对抗宗教,指出“所谓神不让在家里建厕所”的观点,所谓的“文化正当性”,只不过是宗教人士为了一己私利找的借口。

很多当代印度电影是以家庭为原点,一切反抗也由家庭开始。《厕所英雄》是以家庭抗争始,家庭抗争止,反抗过程是在公共社会中。而《神秘巨星》则讲述了一个从家庭中出走的“娜拉”式的抗争故事。故事的开始是女儿反抗父亲,主人公尹希娅是一个有音乐天赋和音乐梦想的印度少女,但她的父亲安排她中学一毕业就嫁给一个陌生的冷漠男子。最终她冲破原生家庭,战胜暴力而冷漠的父亲,实现了“自我觉醒”。

在叙事特征上,其基础模式是“批判——抗争——成功”,但第三方的推动是促使叙事得以进行的重要动力。《摔跤吧!爸爸》中父亲告诉比赛的女儿,她不是为自己在比赛,而是为所有印度的女孩子,让她们看到成长的另一种可能。《神秘巨星》中,尹希娅的抗争得到粉丝男同学的经济支持,她又获得了阿米尔汗饰演的知名歌手的帮助,不仅成就了梦想,还得到了一份母亲和父亲的离婚协议书。《厕所英雄》中凯沙夫夫妇成功的直接推动力则是“政府”,具有现代公共精神的政府工作人员,引导他们如何对抗宗教和“不开化的老百姓”以及“办事拖沓的政府部门”。这使得在抗争叙事之上,还有一层启蒙叙事。

二、内核:文化反思和自我觉醒

这种“启蒙——抗争——阻碍——成功”模式,是印度现实题材电影的主体叙事模式。但这种模式的独特性在于,抗争者既是抗争者,也是被启蒙者,同样还是启蒙者。在《神秘巨星》中,尹希娅“启蒙”了她的母亲,母亲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了字,离开了丈夫。在《厕所英雄》中,凯沙夫有一个“被妻子启蒙”的过程,他和妻子的“策略离婚”也影响到了村里的女性,使她们联合起来争取“如厕权”。

因此,印度电影在叙事的表象后,凸显的是更深层次的反思和自我觉醒内涵追求。不管是对于传统的宗教文化,还是对当下的现代功利模式,都表现出极为深刻的自我反思性。《三傻大闹宝莱坞》和《起跑线》两部电影,反思质疑现代功利教育对于人性的戕害,呼唤教育尊重人性,释放天性,努力实现教育公平,呼吁贫民和平民教育的价值。教育功利化是印度在向现代性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另一面,电影对印度新中产阶层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反击,也具有全球普适性。相比教育议题,印度电影的文化反思则更为深刻,反思方式也很多元。如《我的个神啊》(P.K.)就以“外星人”为主人公,通过一个全然“异质文化”的“他者”视角,对印度宗教和文化传统进行全新的认知、评论和判断,以戏谑的方式,展现了印度文化和宗教传统中的一些“荒诞性”,大胆揭穿印度宗教信仰的泛利益化和各种非理性的宗教行为。

在女性议题电影中,印度电影的反思不仅仅针对宗教和传统,更指向女性本身。《厕所英雄》通过男主人公凯沙夫和女主人公的爷爷(曾经留学日本)之口,指出除了政府和传统,阻止女人的,“恰好是你们女人”,“是明天即将凌晨出门的妇女”。电影呼吁女性自身起来,关注自己的“排泄权”,而不是像动物那样,满足于在野外如厕。这样的反思诉求使得电影中的女性获得了一种“自觉的主体意识”,最终突破了“被男性启蒙起而反抗”这样一个比较吊诡的被动困境,获得自我主体性的成长和觉醒。《摔跤吧!爸爸》中,女儿最后一场关键的比赛,作为启蒙和引领象征的父亲却被锁在了竞赛场外,女儿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而非父亲的指引获得了决赛的胜利。在《神秘巨星》中,一向逆来顺受的母亲终于爆发,她从“被启蒙者”变成了女儿的“守护者”、对夫权的直接反抗者,她向丈夫要求:“把吉他带上,那是女儿的梦想。”“如果不带走吉他,我和儿子、女儿都不会走。”《神秘巨星》的叙事由女儿反抗父权,变成了妻子反抗夫权,彻底完成了娜拉式的出走。尽管有男性引领,但女性最终能突破“被启蒙”叙事,实现自我觉醒和主动反抗,这是当代印度电影中具有现代性的表达。

三、矛盾:探索中形成新的文化主体

从文化心理角度看,印度电影对于宗教和文化的批判和反思是小心翼翼的,有着相当复杂的思索。因为一方面,在去往现代性的道路上,印度的宗教和传统是阻碍,但同时,作为文化母体,逃离和颠覆既不容易,也不可能。因此,当代印度电影对传统采取的是一种解构、建构和重构的思路,在探索中,形成新的文化主体和文化样式。

史诗电影《巴利霍利王》的文化资源是印度神话,作为一部史诗大片,《巴利霍利王》试图重塑神话传统,并在神话中找到与现代价值观相联通的部分。这个投资巨大、气势恢宏的印度版“王子复仇记”,包含了英雄主义(勇敢、诚信、牺牲、奉献)、女性主义(独立、强大)和平民精神等多重现代价值观。电影将印度神话中具有现代性、普适性意义的元素发扬光大,表现出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尊重和自信。印度电影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体现在电影的细节中,《起跑线》开篇费了大量笔墨借男主人公之口介绍印度民族服饰“纱丽”。《厕所英雄》则再现了印度婚礼和洒红节的仪式和场景。《我的个神啊》《小萝莉的猴神大叔》更是浓墨重彩地展现了印度的一些宗教仪式。

除了批判与反思,印度电影人更希望在电影中探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和互动,《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将传统宗教放入“现世”,使之与当下世界发生冲突和化学反应。电影描写了一个有着虔诚信仰的印度教青年帕万巧遇一个和母亲失散的巴基斯坦穆斯林小哑女,并帮助她返回家乡的故事。过程中四处碰壁,而最大的困难在非法穿越国境线。电影中,帕万的宗教单纯情怀战胜了政治、战争、宗教和种族偏见,这喻示着宗教可以成为弥合偏见的药方,只需要对它做适当的现代性结合与转型。

《厕所英难》也有这种尝试,影片对于宗教虽持嘲讽和批判态度,但并不试图将之“消灭”。在片尾,家庭厕所和村落公共厕所修好之后,记者采访村中族长和宗教领袖,对方也高高兴兴地说:这也是神的旨意。这意味着,印度在现代性转型的道路上,并不一定要弃绝传统,而是需要努力为宗教在现代世界中找到新的文化位置。在现代性与宗教文化的交融中,印度电影获得一种新的复杂而有魅力的独特文化特征,在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这也成为保全自我、形成文化多样性的一个有效的方式。

与文化观相联系的,是当代印度电影对其艺术样式和审美特征的坚持和追求。如何处理歌舞片传统,是印度电影在“文化输出”的过程中遇到的一大问题。新一代印度电影人将歌舞元素做了大量的创新和改良,弱化了歌舞的“快乐狂欢”和纯粹仪式元素,努力将文化符号、宗教仪轨、身体语言和现实剧情、角色塑造相结合。印度导演拉库马希拉尼是新概念印度电影的佼佼者,他执导的《三傻大闹宝莱坞》(2009年上映)中安排了两场主要的歌舞,第一段展现大学生活场景,第二段展现皮娅爱上兰彻的心情,都和剧情无缝对接。希拉尼电影作品中的歌舞段落,“摆脱了传统印度电影对歌舞奇观化的呈现,充分发挥文本内涵为编排依据,显示出根植于历史文化传统长久的生命力。这深深影响了新概念印度电影的发展,以至于日后印度主流电影中的歌舞审美和商业挖掘都围绕着这种特性展开。”②《厕所英雄》将歌舞场景放入传统风俗“击棍洒红节”中,其中“妻子棍打丈夫”的片段与电影主题十分契合,两段“洒红节”的歌舞,表达的情绪又是截然不同,第一段象征性仪式性强,氛围浪漫而欢乐,女主人公在洒红节上对男主人公产生了深刻印象;而第二段则和剧情演进及主题密切相关,氛围由喜转悲,男女主人公开展了对婚姻和女性“厕所权”的交流,质疑了酒红节上“妻子棍打丈夫”这个传统,指出女性长久被压抑被忽视的命运,靠酒红节上打丈夫是不可能得到宣泄和解决的。这样的歌舞片段不仅渲染气氛、强化效果,而且也是推动剧情不可分割的部分。写意和写实结合,歌舞片段放缓了叙事节奏,使观众产生一定的抽离感,但同时又不至于完全出戏,延展了思考和欣赏的空间,产生了对电影的多元接受。这种审美感受,是好莱坞商业电影的极简叙事狂欢做不到的。

四、结语

当代印度电影并不完美,宝莱坞式“圆满结局”仍是其难以摆脱的阴影,这与有着印度重精神轻物质的宗教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外力推动仍然是主人公解决矛盾的关键因素。《厕所英雄》中父亲原本坚决反对在家里建厕所,但在其老母亲用过厕所之后立刻改变态度,将儿媳妇笑脸迎回家。村里本来顽固不化,叫喊着“不需要厕所”的女人在女主角贾耶的影响下,一夜之间全部觉醒,开始了反抗。这使得电影更像一部政府“厕所工程”宣传片。尽管如此,新概念印度电影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广泛的影响,其独特的美学风格和文化品质得到认同,其独到的国际传播策略和经验仍然值得中国电影借鉴与学习。

注释:

①鲍玉珩,钟大丰,胡楠.亚洲电影研究:当代印度电影[J].电影评介,2008(01):5-8.

②陈艳君.拉库马·希拉尼电影作品喜剧元素探析——基于“新概念印度电影”的视角[J].当代电影,2015(12):125-128.

猜你喜欢
抗争厕所印度
厕所囧事
Enabling the Movement
Enabling the Movement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警惕厕所性猝死
印度签订长单合同 需求或将减弱
顺命或抗争,接着《天注定》往下讲
厕所——希望不再老生常谈
记得上厕所
印度式拆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