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文超
《年代秀》是一档由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深圳卫视制作的全明星代际互动综艺秀,引进比利时大热综艺节目《Generation show》的模式,由10位明星嘉宾根据年龄组成五个小组通过回答问题或者游戏竞争等环节进行现场比赛,结合视频、图片等元素,寻找浓浓的当年情。
《年代秀》在每期节目中除了常驻的五位不同年代的嘉宾外,还会邀请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以及00年代五个不同时期的5位明星嘉宾,他们会和另一位同年代的嘉宾搭档,角逐场上最后冠军。10位嘉宾都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包括演员、歌手、运动员等,跨越了大半个世纪的中国历史,这些嘉宾本身就是自己那个年代的一种符号,传递着那个年代所特有的文化概念,最大程度地囊括了几代人的文化记忆,以丰富的娱乐形式调动和激发了不同时代不同层次观众的情感共鸣、文化认同和参与动力。节目的问题并不是高深莫测,都来自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因为各个年代生活状态的不同而丰富多彩。
如今节目的受众都有越来越窄、越来越精确的趋势,但是集中某一层的受众也就势必排除其他受众群,而《年代秀》的受众准确而广泛,从60年代到00年代,囊括了五代人的记忆,让年龄不是娱乐节目分众的唯一标准。在分众化受到普遍认可的当下,《年代秀》表达的是一种全新的人文情怀。
2017年5月26日,深圳卫视最新一季《年代秀》开播。与以往不同的是,回归之后的《年代秀》主题为“中国文化季”,包括二十四节气、不同地域饮食、唐诗宋词等,更加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年代相结合,倾心呈现中国文化的魅力,打造“中国文化季”概念,解锁中国文化魅力的正确打开方式,再掀中国文化潮流。例如节目开场是《诗经》中的《小雅采薇》,这首“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古诗以歌舞的形式吟唱出来。传统只是内容之一,回顾文化历史是因为他们承载着我们整个民族的人文精神、智慧和力量。
单纯的娱乐已经不能满足受众。原因有二:第一,随着真人秀娱乐节目的增多,内容千篇一律,没有创新,观众出现审美疲劳,渴望求新求变;第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有了更多的经济能力来进行文化消费,正是由于社会文化主流的改变,中等深度的文化内容已经成为年轻人群的消费对象。
《年代秀》嘉宾的数量由原来的十位变成了八位,依旧两人一组,但小组名字不再以年代而是按照每一期节目的主题来划分,例如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一期节目中,将队伍分为“春”“夏”“秋”“冬”四个队伍,而主持人所问的问题也与二十四节气有关。例如节气名字的由来,惊蛰名字的来源是春雷惊醒了冬眠蛰伏的动物;以“诗词歌赋”为主题的一期节目中,将队伍分为“豪放队”“婉约队”“现实队”“浪漫队”四个队伍。所问的问题也与诗词歌赋有关,例如大家以为是爱情的诗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在最开始形容的是战友情;而“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现在用来歌颂教师的诗句在最开始形容的是爱情。
2017年回归以后的《年代秀》加入了叫做“摇摇摇互动”的环节,即电视机前观看节目的观众以及现场的观众可以通过手机淘宝中的手机天猫摇一摇,提前支持自己所喜欢的队伍,或者通过回答互动题目参与抽奖,就能抢到天猫超市生活费。这种充满随机性以及未知性的游戏,更能吸引观众积极参与,用一句话来说,“玩的就是心跳”。
节目全新增设了“文化小史记”和“你来比划我来猜”等板块。
“文化小史记”:嘉宾通过自己的表演以情景剧的方式来进行特色场景还原,受众接受知识是以幽默诙谐的方式,而不是单纯地被说教。时间跨越远古时代到当下,不管是嘉宾的服装还是语言,都能让观众看到那个年代的缩影,例如远古时代的兽皮衣服是为了御寒和伪装、秦汉时期的宽腿裤和蝙蝠袖是为打造深藏不露和雍容典雅的人设、唐朝女子的妆容以及民国时期女子的烫发等,让观众开怀大笑的同时也加深了对那个年代的了解。这一点和《如果国宝会说话》中编导给国宝增加额外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
“你来比划我来猜”:每组两位嘉宾,一人用动作来比划诗词,另一人猜,每组只有一次跳过机会,在120秒的时间里猜出最多的队伍能够加分。
2017年之前,在《年代秀》中,主持人通过进入不同年代的环节一共问出五个不同的问题,五个年代小组同时给出答案,然后主持人宣布每个年代答题的对错。
2017年回归以后,主持人让嘉宾通过按按钮的方式来进行抢答,而主持人的问题是在抢答之后,因为问题的不可测性,没抢到的小组未必不会,抢到的小组未必会答对,更是增加了节目的游戏性和竞争性,但过强的竞争意识会增强现场观众的紧张感,也容易引起现场氛围的不和谐。例如在《极限挑战》中李小鹏妻子李安琪对“赢”非常执着,最后和其他队员闹了矛盾。对“赢”的执着是因为李安琪从小在美国长大,所接受的知识以及文化背景不同,而在中国,我们秉承的理念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年代秀》中,竞争的意识被主持人诙谐的语言和嘉宾活跃的气氛有意削减了,强调沟通与交流,弱化了比赛和竞争,但节目最后两个年代小组分数持平时,争夺冠军的方式可能是通过猜拳、抓阄、转呼啦圈等,更富人情味和趣味性。
现在的综艺节目把收视率当作唯一的标准,甚至变成了评价节目优劣的唯一标准。一些真人秀节目收视率不断提高,而一些文化类节目却无人喝彩,两种节目收视率的强烈对比使不少制作者只能选择前者。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使得公众对娱乐节目的印象变得低端、没有文化内涵甚至庸俗,电视节目的功能似乎只剩下娱乐受众,将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承的作用弃之不用,“寓教于乐”变成空谈。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写道:“电视的一般表达方式是娱乐。一切公众话语都以日渐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
在越来越多的综艺节目中,编导抓住现场观众的心理需求,给予观众一定的权力,就像日本电视艺术家大山胜美说的那样,主人是观众,而电视中表演的演员都是客人。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综艺节目现场直播的观众,现场观众不应该只作为一个看客,例如在《梦想的声音》第一季与第二季中,观众的权力虽然只是在有限范围内的增大,但作用是不可小觑的。另外,观众的参与能够增加现场的活跃气氛,拉近普通人与明星之间的距离,这样也会调动电视机前正在收看节目的观众的情绪,让他们有身临其境之感。
不管是《年代秀》还是其他节目,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节目必须对受众心理进行分析,做到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会牢牢吸引住观众,才不会被淘汰。但这并不意味着要一味地迎合观众而将节目做得庸俗、毫无文化内涵,节目只有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才能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