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现实主义悲歌
——奉俊昊电影的悲剧性研究

2018-04-01 18:11陈一雷
视听 2018年7期
关键词:现实主义悲剧韩国

□陈一雷

韩国导演奉俊昊被评论界誉为“电影社会学家”,他曾创作《绑架门前狗》《杀人回忆》《母亲》《汉江怪物》《雪国列车》等影片。其作品以一贯冷峻、悲观的眼光审视人性、关注社会,在国际上收获了良好的声誉。作为一个有着鲜明个人风格的导演,奉俊昊电影题材多映射现实社会,充满隐喻;其叙事往往采用悬疑片的模式,富于戏剧冲突;其影像风格冷峻凌厉,不拖泥带水;其人物设置则饱含悲剧色彩,显示出导演深刻的反思。电影是他还原和探索历史的一个窗口,这也与韩国电影的传统一脉相承:在发展过程中,大量的电影作品“紧扣着韩国的社会发展,表达的是韩国对本民族事务的重视和忧虑”①。

可以说,“悲剧色彩”是奉俊昊电影的一个突出标签,这种风格深入到了导演的创作理念中,体现在他作品由表及里的各个方面,包括人物的设定、叙事的走向乃至影像的表现力等。而隐藏在这些悲剧性与风格化之后的,恰恰是导演对现实主义的不懈坚持。在他的作品中,戏剧性来源于对现实生活中社会问题的深度挖掘,而非凭空捏造。通过作品,他用或直接或隐射的方式阐述了自己对于人性的拷问,也表达了自己对于韩国历史与现实的思考。

一、悲剧意蕴的具体呈现

在奉俊昊的电影中,悲剧的表现形式富于变化,它既可以表现在失败的人际关系上,又可以体现在相对宏观的国家关系和民族生存上。可以说,这样有层次地构建一个压抑而失序的银幕虚拟世界,给观众带来的悲观感受是全方位的,也有无处可退的宿命意味。它的作品在形式和内涵上的独特气质首先体现在人物设置上。悲剧化的感性色彩与现实主义的社会学意义并存,形成了巧妙的平衡,可以说,其“创作态度、内在精神都是现实主义的,但影片的故事形态却颇具荒诞色彩,与生活的原生态有别,可以说是现实主义主体所创造的一种类似浪漫主义或现代主义的艺术真实”②。导演从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出发,在典型人物的选取与设定上下足了功夫。他作品中的人物既有极鲜明的性格与造型特征,又不至于夸张到失真,和生活脱节。

(一)小人物的故事

奉俊昊的作品中,罕有主人公是身份显贵的社会精英,最普通的平民受到导演的偏爱。他通过刻画这些外貌、职业、家世皆平淡无奇的小人物,“道出许多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将小人物的辛酸无奈刻画得栩栩如生,反映出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与芸芸众生相。”③《绑架门前狗》里平庸的办公室职员千男和大学教授;《杀人回忆》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成,主要人物是小镇上原本不知名的受害女性和警察;《汉江怪物》中,在巨大的灾害面前,镜头聚焦在一户手无寸铁的平民身上。

这些小人物没有雄厚的财力或者显赫的家族,在不公正的制度和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往往是最无助的受害者,注定了悲剧的结局。《杀人回忆》中的小人物曹探员,本身是级别较低的农村警察,但他同样嫉恶如仇,有着强烈的结案愿望。但因为性格直率火爆,也缺少办案的技巧,经常殴打犯罪嫌疑人,最后被报复伤到了腿,只能无奈截肢。《母亲》中的母亲坚持给儿子脱罪,费尽千辛万苦层层调查,而真相却将她最后一丝希望击得粉碎,甚至连她自己也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因为将视角对准社会底层的芸芸众生,奉俊昊的电影具有了某种社会学意义。这些小人物身份卑微,在电影中的表现也往往粗鄙或偏执,有着或多或少的缺点。在现实生活中,他们经常受到白眼与冷遇,甚至侮辱和伤害。当他们试图去和掌握社会话语权的阶层对抗时,很容易产生螳臂当车般的悲剧色彩。

(二)风格化的造型

在电影中,人物造型是直接与人物性格的展现联系在一起的。在奉俊昊的作品中,人物的造型是风格化的,但同时又透出写实主义的味道。

《杀人回忆》中,由宋康昊扮演的朴警官从出场开始就给人以粗糙、邋遢的质感:他留着板寸头,皮肤黝黑;他的着装一成不变,制服肮脏而松垮;他的语言流俗,满口脏话。可以说,他的形象与人们心目中所期望的警察形象相去甚远,这也与他之后制造伪证、寻衅打架等行为相契合。片中的另一重要配角傻子光昊的造型则更加粗鄙不堪:衣着破烂、脚穿破鞋、脸带伤疤,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汉江怪物》里的女孩爸爸的形象同样辨识度很高,他留着一头黄色的长发,行为举止显得散漫而随便。在影片开始的部分,他表现得游手好闲,缺乏家庭责任感,将养家糊口和照顾女儿的任务都丢给了女儿的爷爷,从而被女儿看不起。而他的弟弟朴南日则无法适应社会,借酒消愁,无所事事。《母亲》中片头便出现了母亲独自起舞的场景,在一片荒野中,她的舞姿略微僵硬,动作也不协调,充满冲突感的画面让人无法体会到美感,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不和谐。母亲内心的荒芜通过这个场景被释放出来,同时被预示的也有即将发生的失控的事件。

可以说,这些人物的造型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风格化的造型很容易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形成统一的观感。但同时,具体的衣着打扮、言行举止又都与人物性格高度吻合,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个普通人的形象。

(三)非常态的性格

导演对于社会的边缘人物同样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这些通常意义上的弱势群体在命运面前拼命抗争,却避免不了悲剧的结局。《母亲》中展现了一个充满控制欲的母亲形象,她偏执、敏感、溺爱,出于对残疾儿子的担心和愧疚,她用母爱和关怀创造了一个小世界,把儿子包裹在这个世界里,阻碍他与外界接触。这样的爱制约了儿子的成长,使得最后的悲剧不可避免。而当观众试图去苛责母亲时就会发现,她本身也是一个不幸的人:单亲母亲,独自抚养一个不正常的孩子,而这个孩子又在糊里糊涂中被判为杀人犯。为此她铤而走险,最后真的酿成弥天大错。这样浓烈的感情和极端的关系让人压抑,从而产生反思。

在《杀人回忆》中,傻子光昊是一个特殊人物,他智力低下、疯疯癫癫,但往往在他的胡言乱语中又仿佛有智者般的警语,剧情的转折也是在警察从他的语言中发现的线索。而除了这个原本不正常的人之外,导演还致力去发掘正常人身上的失常之处。如主人公警察朴斗万,本该是正义化身的他,却语言粗俗,依靠直觉和经验判断来办案,行为鲁莽不计后果,很难让人产生好感。但在外派探员的影响下,他开始逐渐变得沉稳,行为也变得富于理性。正当观众逐渐开始认可这个人物时,导演却毫不留情地用一系列的碰壁让这个刚刚“立”起来的人物变得脆弱而无助,人物命运的落差给影片带来浓厚的悲情色彩。

二、悲剧背后的现实来源

“韩国电影不能脱离文化和历史而独立存在,它仅仅是文化和历史发展总体趋势的一个表征。”④对于奉俊昊的电影来说也同样如此,导演所处的历史时代与文化环境均对其创作理念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使他的作品既保持着韩国电影一贯的对现实的关注,又有着独特的个人风格。如《母亲》《杀人回忆》均由真实事件改编而来,而《汉江怪物》里很容易找到时代的影子,这让本国的观众很容易找到认同感,与之产生共鸣。

(一)历史的创伤

社会学专业毕业的导演奉俊昊非常关注韩国的历史民生,与很多有社会责任感的韩国电影人一样,他“对大众记忆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对其十分尊重,并将其再现于电影之中”⑤。因此,奉俊昊的电影一方面在叙事、影像方面带有商业片的色彩,在叙事上也借鉴了类型片的模式,而在内核上却有着知识分子式的精英化的思考。如真实事件改编电影,对于本国观众来说,事件的结局是已知的,这使得本该成为类型片中高潮的最终结尾失去了悬念。也正因为如此,导演并未像一般类型片那样将重心放在最终高潮的铺陈上,而是在事件的层层展开中反思其发生的社会历史原因。

在《杀人回忆》里,导演用大篇幅批判了代表秩序的警察系统效率低下、目无法纪,奉俊昊用悲观的态度,一再给体制投出了不信任票。片中反复出现的可以提供时代感的细节,包括迎接总统、防空警报演习、军队镇压骚乱等,均在提醒观众故事发生在韩国的独裁政府时代,在此大背景之下,人民与政府是直接对立的,《杀人回忆》正反映了白色恐怖之下普罗大众压抑、愤怒、无助的心态。

不难发现,奉俊昊的多部作品中出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韩国的社会面貌。以那个时代的荒谬、失序、压抑、恐怖的环境为背景,故事徐徐展开,世态民情得以再现。而真实的历史上,那正是导演的大学时代。执政近20年的军阀朴正熙在1979年遇刺,紧接着上台的是全斗焕,一个同样以高压手段镇压民主运动的军阀。在近30年独裁政府的高压统治之下,民众饱受暴政之苦,社会处于高度紧张与恐慌之中。导演通过对历史的回溯,试图消解人们心中的伤痛,为压抑的情绪提供一个宣泄口,并反思问题的所在。

(二)文化的浸润

如果对奉俊昊电影所呈现出的外在和内在气质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会发现韩国所特有的民族文化是绕不开的话题。一方面,长期受到中国文化中儒、释、道学说的影响,传统的仁爱观在韩国民众心中扎根,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心之德爱”思想得以广泛流传。另一方面,韩国动荡的历史给民众留下了深重的创伤:多次被入侵,而又长期被独裁政府高压统治,百姓长期活在隐忍与压抑之中,从而他们的文化也在发生嬗变,强烈的民族情绪被糅入其中,这些因素共同铸就了韩国的美学观念。

值得注意的是,韩国电影“一直贯穿着一种浓浓的‘恨意’”⑥。这同样适用于奉俊昊的影片,多元文化与社会现实的作用之下,二元对立的叙事模式在他的作品中屡有出现,强权或灾难之下的悲剧也成为片中的常态。“‘恨’既是一种情感,也是一种能量,既可以产生积极作用,也可以带来消极后果。”⑦奉俊昊的作品中往往对这种“恨意”进行冷静的描述,情绪成为叙事的驱动力,为主人公的行动提供了合理性。观众在一次次紧张与失落的观影感受中体会到了片中人物的无助、愤怒和压抑。

在奉俊昊的作品中,类型片式的叙事模式和风格化的影像效果之后,是他对韩国社会历史文化的深刻反思。人性的复杂与现实的黑暗被直接而残酷地展示了出来,韩国的政治文化历史成为他映射的对象。他在人物设定和故事讲述上所表现出的悲剧性效果,同他的现实主义拷问一起,构成了作品的巧妙平衡。

注释:

①沈义贞.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4.

②沈义贞.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97.

③杨璐,徐鸢.韩国电影完全手册 1995-2002[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1.

④⑤[美]闵应畯,[韩]朱真淑,[韩]郭汉周.韩国电影:历史、反抗与民主的想象[M].金虎 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3:5.

⑥沈义贞.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3.

⑦[美]闵应畯,[韩]朱真淑,[韩]郭汉周.韩国电影:历史、反抗与民主的想象[M].金虎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3:12.

猜你喜欢
现实主义悲剧韩国
伟大的悲剧
韩国“第一步”
聚焦韩国大选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泄洪的悲剧不能一再上演
新法律现实主义
在韩国走马观花
近视的悲剧
一曲悲剧英雄的赞歌——《伟大的悲剧》解读
揭秘韩国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