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超瑜(天津工业大学艺术与服装学院,天津 300387)
阿恩海姆说:“人们在传统上把形状比作富有气魄的男性,把色彩比作富有诱惑力的女性,实在是并不奇怪的。.....形状和色彩的结合对于创造绘画是必需的,正如男人和女人的结合对于繁殖人类是必需的一样。”我们从中外优秀电影杰作中可以看到,色彩在现代电影艺术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特有的魅力和诱人的风采。从人们认识电影开始,色彩就被大师们视为沉默的语言。色彩不但能还原时代背景、刻画人物,还能传递人类情感。
色彩本身不能脱离形体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但却是所作用于视觉的艺术中的重要元素。
对于电影色彩的研究是从色彩在电影中存在的合理性开始的。
在20世纪 60 年代,一些电影家把色彩和运动看做是对立的,马赛尔·马尔丹也曾说:“所有生理和心理方面的试验都证实,我们更多感受的是色彩的价值,而不是色彩本身”费里尼曾称:“色彩即静止”。总之,观者是会盯着各种颜色的。我们经常看到观众自发地鼓掌为绯红、青蓝和紫红等色彩给电影带来的视觉冲击;黑白电影在美学上的威信要远远超过彩色影片。总之,色彩加重了影片的绘画感觉,但是,也因此加重了影片的静态感。因为由于色彩魅力与感觉,影片显得缓重了,而这就必然会使故事产生一种呆板感,这同色彩吸走了注重力这一现象是不可避免地相联系的,但是导演又不敢去破坏色彩的魅力”。他还认为,彩色在音乐片、喜剧片、惊险片、西部片和一些非现实主义影片中的运用是成功的,但是另外一些影片则不宜使用彩色,如战争、死亡、暴力、恐怖及心理题材的影片。
在现在的电影创作中,利用色彩来确立整部影片的主题基调,营造出一种特殊的氛围,风格化明显的影片比比皆是。在中国的电影界,张艺谋导演无疑是极度擅长于运用色彩语言的行家里手。从他一举成名的《红高粱》里那铺天盖地充满野性的红色,到《英雄》里面用色彩进行分段落叙事的方式,再到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刻意强化金色对于观众视觉所产生的强烈冲击,都极具风格化。在《满城尽带黄金甲》一片中,场景、服饰、道具等均使用了大量高明度、高纯度的黄色,无论回廊走阁、亭台梁柱,还是里面的一应摆设,都是耀眼的金黄色。皇后、宫女的服饰也是金黄色的,贯串故事的龙爪菊也是灿烂的黄色,故事发生的背景本就在皇宫,黄色本就是皇家的颜色,导演在此片中对黄色的刻意强化运用,营造出美得让人瞠目结舌的画面,编织了一篇视觉音乐的华美乐章。使得观众在看完这个片子以后,对影片的绚丽场景和满目的金黄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再比如前苏联影片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上下集的色调有着明显的变化。影片上集运用了浅绿色这一色调。浅绿是春天的颜色,是青春的象征。它幼嫩单纯,却生机盎然,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色调,恰与主人公卡捷林那寻找理想的事业和理想的爱情的奋斗者的形象和成长的心情相得益彰。到了下集,主人公卡捷林那步入了中年,并且思想、心境也开始趋于成熟、稳定,与夏季、秋季的自然环境景色相和谐,影片的色调也开始转换为淡黄色,作品的情感基调也归于平淡和宁静。
色彩是具有感情因素的造型元素。心理学家认为,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视觉,而对视觉影响最大的则是色彩。色彩作用于人的感官,刺激人的神经,进而在情绪、心理、情感上产生影响。
著名摄影师斯托拉罗曾经说过:“色彩是电影语言的一部分,我们使用色彩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感受,就像运用光与影象征生与死的冲突一样。”被称为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彩色电影——安东尼奥尼的《红色沙漠》,这部电影因为“安东尼奥尼像一个画家那样处理色彩,他使用了不同技巧来分离与构成色彩,以期创造出一种特殊的现实,一种与主要人物朱丽娅娜的心理状态一致的现实”。黄色的浓烟、蓝色的海、红色的巨型钢铁机械和房间,绿色的田野显示出安东尼奥尼对工业文明的理性思考,他对色彩的处理恰如冷抽象画家蒙德里安。
在德国影片《罗拉快跑》中,导演对色彩的运用也表达了强烈的情绪氛围,在各种色彩中,红色是最刺激人视觉器官的颜色,因此导演首先将红色运用在女主角罗拉身上,为了强调罗拉,特意将她的头发染成鲜红色,使她在众多人物中突显出来,有种鹤立鸡群的感觉。除此之外,还有红色的电话、红色的救护车等。红色的运用达到了极致,配合着主题。影片中的红色正是表达出罗拉对爱情的强烈情感,红头发的罗拉为了爱情在城市中奔跑,红色的头发如红色的火焰,像炽热的爱情之火,观众正是通过那极致的红色感受到影片中强烈的情感。
回望电影发展史,随着色彩的运用,电影的艺术表达方式不断被更新着。色彩是一种能量,不同的色彩有不同的频率,在电影中不仅可以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可以表现作品思想内容、塑造人物、刻画细节、传递情绪、表达观念等。一部电影的色彩观念,首先应该是表现生活美感和辅助影片叙事性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应该是电影人表达个性的有力武器,更重要的是电影在寓教于乐的同时,提升电影色彩的表达品味和感受能力,能够引导和提高观众的审美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