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广播与应急广播

2018-04-01 17:51:06孙生和
数字传媒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突发事件广播应急

孙生和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010050

1 概 述

近些年,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理,同时把应急广播纳入国家相关应急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中,提出了“为全民提供突发事件应急广播服务”的要求。传统广播是最快捷、最广泛的大众传媒和信息传播的工具,也是世界上公认的处理应急事务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对于传统广播来说充分发挥应急广播的特殊作用是传统广播的责任和义务。应急广播在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时,向公众提供动员指挥、协调救援、信息服务、灾备预防的这种功能和责任,正是传统广播目前所具备的最行之有效、最快捷、最必不可少的应急手段。因此,传统广播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应急信息预警、发布等一系列重要职责。

2 关于概念

众所周知,国家应急广播体系是国家应急体系和国家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体系已经纳入了国家“十二五规划”之中,该体系的建立保障了各级电台以及各种应急信息渠道的统一联动和联通,以实现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第一时间发布民众所需的应急信息。国家应急广播体系从概念上讲是指在发生突发事件等应急状态下、政府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向公众提供防灾减灾等信息服务的广播体系。国家应急广播体系是政府直接面向灾区群众进行救灾的最有效的指挥调度平台,是政府公众和灾区民众沟通情况传达意见的重要载体。因此,可以看出国家应急广播体系中的“广播”的概念与传统广播中的“广播”的概念是有很大不同的。传统广播中的“广播”是指电台通过调幅或调频这样的载体传输节目并进行区域覆盖的,它是以泛在的形式存在的,它的特点是相对其它媒体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穿透能力强;可以多语种播出,针对性强;成本低;接收方便。国家应急广播体系中的“广播”的载体是多种多样的,不仅有传统广播的中短波和调频广播网,还有有线电视网、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直播卫星覆盖网和数字音频广播网,以及IP广播电视、融媒体、各种通讯网络等。因而,它的泛在性更广、更强,它的信息传输渠道更多,它的应急手段更加多样化。在众多的载体中传统广播是应急广播的最佳优选,它的特点和它的技术优势以及目前所建立起来的庞大的传统广播体系是符合《全国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总体规划》中统筹规划、分级建设、快速高效、平战结合的基本原则的。因此,以传统广播为主其它载体为辅是应急速度最快、传输覆盖效果最好、多方协调最畅的最好的选择。一个统一指挥、多方联动的传统广播体系在国家应急体系中所具有的信息传播发布手段和技术能力是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和价值的。

3 关于应急广播的建设

应急广播的标准体系包括应急广播系统技术标准和建设标准。技术标准包括:系统、传输覆盖、安全运行、监测监管等标准;建设标准包括:应急广播平台、应急广播相关的播出系统和应急广播传输覆盖网、机动应急广播系统等建设标准。虽然标准和规范为应急广播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指南,但是在具体方案和具体实施时还要科学规划、认真调查、有的放矢。建设一个符合实际、易于实施、高效可行的应急广播系统,我们应当在规划和方案上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应当注意地域和区域的差异化。针对不同的地域和区域制定不同的建设方案,地域和区域的不同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是不同的。因为,地理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不同的地域和区域是各不相同的。例如,内蒙古自治区的自然资源分布特点是“东林西矿、南农北牧”,因此,突发事件的形态是有明显区别的。另外,内蒙古幅员辽阔城市人口相对集中而牧区相对偏远人口居住分散,而且还存在语言上的不同,所以还要注意发布信息的多语种问题。

(2)在制定应急广播规划和方案时要做好前期的危险源预测与风险分析。对历史情况做好调查统计,就是对以往的突发事件中所面临的问题和风险进行调查统计。这样,突发事件出现的形态和频次以及产生的原因可以为规划和方案提供依据。尤其是对自然灾害高发区,一般来讲在山洪、泥石流、台风、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易发的地区;重大化学危险品源、易燃、易爆的化工厂、石油、天然气生产、储存、加工区域的危险源预测与风险分析要作为重中之重来对待。

(3)应急预案要与建设规划、方案紧密结合,增强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做到科学合理便于实施。针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从国家的层面把应急的等级划分为四级,即:1级(特别重大),2级(重大),3级(较大),4级(一般)。并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这种分类分级明确了应急预案的目标和机制,也为应急预案启动不同类别和级别的响应程序提供了依据。使应急预案能够准确、及时、有效地利于实施。

(4)要注意不同的级别、不同的目标的规划和建设方案的关联性和互补性。例如,国家与自治区、自治区与旗县、旗县与乡镇苏木嘎查、城市与农村牧区等要做到统一指挥、统一联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5)应急广播不仅要做好体系内的应急工作,还要做好自身系统和技术设备的应急工作。做到应急工作内外结合,以确保应急工作发挥更好的作用。

(6)应急广播的建设一定要符合实际,做到“战时应急,平时服务”,做到有效覆盖,随时随地做到有“急”必应,“应”必有效。

(7)不同的媒体、载体有着自己不同的形态和特点,所以也要有针对性的结合其形态和特点制定规划和方案。使不同的媒体之间、不同的载体之间有更好的联动性、互补性,让它们最大程度的发挥优势和作用。

(8)应急广播是一项严密的系统工程。按照突发事件的时间进程分为四个阶段:预警阶段、准备阶段、应急处置阶段、评估恢复阶段。这四个阶段的划分为构建应急系统整体框架功能提供了依照,这四个阶段也是处理突发事件的流程。因此要重点分析研究。

4 传统广播的应急技术系统的构建

传统广播的应急技术系统大致分为三部分:一是事发区域所谓的前方技术系统;二是安全区域所谓的后方技术系统;三是各方信号的传输技术系统。

4.1 前方技术系统

前方技术系统的主要功能:一是解决事发区域的预警;二是第一时间恢复事发区域的广播播出以及节目制作;三是解决事发区域的广播信号的传输覆盖,并对覆盖效果进行监控监测。

前方的技术系统主要有广播直播车系统。广播直播车应该具有直播用音频系统(话筒、调音台、音频工作站等)、电力保障系统(UPS或发电机)、调频发射和接收系统、现场扩声系统(功放、音箱、室外音柱)、卫星接收和发射系统(包括海事电话)、以及自身的抗灾防灾保护装置等,可以启用事发区域的应急电台或搭建与广播直播车具有相同功能的临时直播间。另外,在传统广播的基础上还可以增加向移动网络终端推送节目和信息的设备系统。主要是向事发区域或公共视听应急平台发布应急指挥的指令和重要信息,以及一些节目的制作和播发。

4.2 后方技术系统

后方技术系统的主要功能:一是实现有针对性的对事发区域制作播出定向节目,以解决前方应急系统搭建的延迟;二是缓解前方技术系统的压力,弥补前方技术系统的不足,如覆盖等问题;三是解决前后方的节目互补和资源共享。

后方的技术系统基本上是标准化直播间的系统配置,只是要具有多种传输功能和信源通道。

4.3 传输技术系统

传输技术系统的主要功能:一是解决后方应急广播信号向事发区域的传输;二是解决前方应急广播信号向后方的回传;三是解决前方的信号覆盖。

传输技术系统主要包括应急用卫星转播车、卫星传输链路系统、调频或调幅发射、接受系统以及有线网络或移动网络传输系统。

4.4 应急广播的技术流程

(1)第一时间启动事发区域的应急广播技术系统,并解决好事发区域的信号覆盖向事发区域广播。

(2)启动后方的应急广播技术系统,开通传输系统,实现向事发区域的信号覆盖,以及信息和节目的传送。

(3)链接前后方的应急广播信号,并携手制作播出应急广播节目,实现互联互通。

(4)进一步完善应急广播中的各项工作和目标。

5 对应急广播的几点思考

(1)制定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可操作性的步骤措施、方法的应急预案很重要。对突发事件要有足够的认识和科学的预测。突发事件是多种多样的,有自然灾害造成的,也有人为因素造成的,所对应的管理部门和行业涉及很多,所以应急体系是多部门、多系统的多方协调的体系。

(2)建立行之有效的组织指挥体系非常重要。组织指挥体系在应急广播中具有整体指挥、统一协调的重要功能。在应急的全过程中要做到权力分明、职责明确、任务具体,那么组织指挥体系的建设就很重要。

(3)要使应急预案得到很好的响应,并切实有效地发挥作用,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具有科学有效的、反应迅速的应急工作机制,应急培训和演练很重要。在灾害多发地区开展应急演练,实现应急信息及时汇聚、快速制作发布、信号精准覆盖、终端实时响应、效果监测评估,是对应急预案的检验和落实,因此培训和演练是十分必要的。在应急培训和演练中一定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一定要把专业应急队伍与全员培训和演练结合起来;一定要把基础培训和演练与重点培训和演练结合起来。在培训和演练中提高应急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提高应急人员对突发事件风险的判断能力,还要提高应急人员的预警和报警的能力。同时,还要注意培训演练后的总结以查缺补漏,对应急系统及应急方案进行优化完善。

(4)在应急广播中对技术系统和设备的常态化运维很重要。只有良好的设备和设施才能有效地完成各项应急工作。平时不仅要保障固定的、常态的广播设施和系统的正常运行,还要备份可移动的或异地可操作的广播设施和系统,如调频直播车、发电车、卫星转播车、UPS电源等设备和设施。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广播设施和系统起到应有的应急作用。

(5)应该把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有效地应用到应急广播中,尤其是智慧广电、网络技术、融媒体技术的创新和利用。加强应急广播的网络化、智能化功能。

(6)在推进应急广播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建设的同时,要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以适应应急广播的需求,推进新兴媒体在应急广播中的建设,在媒体融合发展的道路上创新应急广播的新形势和新手段。

结束语

要做好应急广播,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应急广播的重要性,要认识到应急广播技术体系还不够完善;要认识到在标准体系、管理体系、运行体系和保障体系建设上还存在一些滞后的现象;要认识到我们的技术能力和应对能力还有欠缺,在应急措施方面还不够完善;要认识到新设备和新技术的应用还不够充分;要认识到在应急机制方面还不够严格和协调统一;要认识到定期、定位和定制的应急培训和演练还有不足。因此,只有全方位地认识应急广播的重要性和制定完整的系统规划和方案,才能更好地、全面地做好应急广播的预案,才能有利于我们的工作和安全。

猜你喜欢
突发事件广播应急
多维深入复盘 促进应急抢险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STK及IGS广播星历在BDS仿真中的应用
航天控制(2020年5期)2020-03-29 02:10:28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电子制作(2018年10期)2018-08-04 03:24:48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劳动保护(2018年5期)2018-06-05 02:12:05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文史春秋(2016年8期)2016-02-28 17:41:32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
最早的无线电广播
河北遥感(2014年4期)2014-07-10 13: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