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三纲”“八目”说开去

2018-04-01 14:31李颖慧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开封475000
丝路艺术 2018年8期
关键词:修己齐家亲民

李颖慧(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礼记》是儒家的重要典籍之一,它收集了儒家学者论礼的作用与意义的论文,《大学》是《礼记》论述大学教育的一篇论文,是儒家学者论述大学教育的第一部专著,它着重讲述了古代大学教育的教育纲领——大学之道,与论述大学教育之法的《学记》互为表里之作。

《大戴礼记*保傅》中说“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白虎通*辟雍》说:“十五成童志明,入大学,学经术。”由此可以推知,古代大学的起止年龄可能是15 岁或“束发”至20 岁左右,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传统的礼义文化。由此可见,《大学》主要讲的应是15 岁以上即古代大学阶段的教育目的及教育程序问题,具有强烈的伦理性和人文色彩,它着眼于个人道德和社会道德的完善,反映了儒家传统文化的突出特色,是为初入大学者讲解治学修德门径的。

《大学》开篇首先提出了“大学”的三大纲领,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它即是“大学”的主题,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明明德”就是要通过存养的工夫,把天生的“明德”发扬光大,把人天生的固有善性发挥出来,达到修己的目的。所谓“明德”就是善性。由于《大学》是儒家思孟学派的作品,思孟学派认为人性善,因此,他们主张大学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发扬人固有的善性;修己为治人,所以要“亲民”,“亲民”就是推已及人,体现了儒家德治与仁政的思想;南宋朱熹在给《大学》做集注的时候,把“亲民”写做“新民”,释义为“推己及人”,亦合乎会儒家“修己及人”的思想。做人“去其旧染之污”,重新做人。儒家向来主张修己是为了安人的,因此大学教育的第二个目的就是“新民”。“止于至善”是最高目标,是先秦会儒家伦理思想的总结和概括。“止于至善”就是“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这即是大学教育要达到的最高目标,也要求所有的人都能在道德修养上达到至善至美的境地,从而做整个社会道德趋于完善。

为达到“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目的,《大学》接着讲了儒家修身的八大规则,即达到目的的八个具体的步骤,通常称为“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们之间有因果层递关系,前五条在“明明德”,后三条在“亲民”或“止于自善”。八条目的关键在修身,因为儒家认为修己才能治人,统治者必须先自修其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全文中,因这部分内容是曾子转述的孔子的言论,故称其为“经”。其次,用了十部分内容对“三纲八目”进行了论述和阐释,因这部分由于是曾子的门人记录下来的,故称其为“传”。

格物、致知是基础、是“为学入手”或“大学始教”,更是自我教育的起点。因为,格物“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经“虑”而“得”,这就“知至”了。一般认为它是对事物的研究和获得真理的过程,大学中主要强调的是儒家传统文化典籍的学习与研究。诚意、正心指的是在修养自身的过程中,能够做到诚实、守信、公正、不偏不倚。诚意是正心的前提条件。“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欲诚其意,就要做到不“自欺”。所以说“君子必慎其独”,“慎独”成为后世儒家所标榜的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意诚而后心正”。要正心,则需陶冶性情,并要避免“忿 ”、“恐惧”、“好乐”、“忧患”等来扰乱感情。修身是指从知识到品行的全面提高,是知识修养与品德修养的和谐统一,是人良好的综合素质的养成,它是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齐家是指善于处理好家庭内或家庭内部的关系,它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要齐家,则要做到“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即应抑制自己的私情,严守道德规范,对待事物,无论好恶,都能做到不偏不倚。《大学》说:“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又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家齐而后国治”,“治国必先齐其家”。《大学》把家教与国治自然地、顺理成章地联系到一起,充分体现了儒家政治伦理化、伦理政治化的一贯特点。治国、平天下是齐家的合乎逻辑的扩大和延伸。儒家思想将“仁”与“让”体现在家庭教育中,提倡在家庭教育中要做到子孝、弟悌、父慈,倘若每家都做到了孝、悌、慈,也就自然而然地能够实现国治、天下平了。因为“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大学》首次明确提出了家庭教育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并突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国治而后天下平”,“平天下在治其国”。欲平天下,须讲“絜矩之道”。所谓“絜矩之道”,就是“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一句话,也就是儒家的提倡的身教原则和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只要君子有“絜矩之道”,即可做到上下相安,秩序稳定,国治而天下平。所以《大学》中的“三纲领”和“八条目”有着极强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可行性,正因为此,它们对汉以后的官学和私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高等教育制定教育目的、指导学生修身、治学的指南。

总之 ,《大学》作为“初学入德之门也”的论文,一读知其义,二读而明其理,其能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和一般国民甚或当今民众的安身立命产生影响,原因就在于此吧。

猜你喜欢
修己齐家亲民
最亲民的海王 静态体验玛莎拉蒂Grecale
01-02合刊
苏州传世家训中的修己之道及其对区域文化的影响
黄河流域灿烂的齐家文化——陶器
齐家文化玉器赏鉴
亲民之官 以廉为基
廉价亲民黑鸟单车BB10 GPS码表评测
“贵族”大樱桃如何这般“亲民”
“修己”与“安人”——“中庸”内涵辨正及其伦理原则探析
论语小故事,人生大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