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强
运动损伤是指运动时所发生的各种外伤和疾病,其中分为在运动中意外发生的各种创伤和有关运动技术性的伤病。随着体育舞蹈在国内的不断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技术动作加难,体育舞蹈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也会伴随许多运动损伤意外发生困扰着运动员,影响了他们竞技水平的提高。而常见的损伤病因由很多方面引起,如训练水平不够,身体素质较差,动作不正确,运动前准备活动不充分等。因此本文主要根据体育舞蹈专业运动员的运动损伤部位,特征等方面展开调查与研究并分析造成运动员损伤的原因所在,提出相关有效的预防措施和解决方案。
1.1.1 体育舞蹈的起源
体育舞蹈起源于原始舞蹈,萌芽于民间舞蹈。初期的体育舞蹈与民族民间舞蹈联系密切,是伴随舞蹈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兴运动项目。体育舞蹈兼有文化娱乐的内涵和体育竞赛的特征,在西方被认为是永恒的真正艺术,是竞技性与艺术表演性的高度融合,是体育舞蹈区别于其他舞蹈的显著特征。其发展过程经历了原始舞蹈-公众舞-民间舞-宫廷舞 –社交舞-新旧国际标准交际舞等发展阶段。
1.1.2 国外体育舞蹈运动的发展
体育舞蹈起源于欧洲,拉丁美洲并经历宫廷舞-舞厅舞-国际标准交际舞几个发展过程。1904年,英国成立皇家舞蹈教师协会。20世纪20年代初,英国皇家舞蹈教师协会将华尔兹,探戈,维也纳华尔兹,狐步,快步,伦巴和布鲁斯7 种舞厅舞纳为“国际标准交谊舞”,并统一标准规范整理了有关舞蹈理论,技巧,音乐,服装规则等竞技内容。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后国际标准交谊舞的推广受到限制,20世纪中期后国际标准交谊舞再一次崛起。在1960年拉丁舞加入“国际标准交谊舞”,并列入正式比赛项目。从而“国际标准交谊舞”也走向了更系统化和规范化并将“国际标准交谊舞”分为摩登舞和拉丁舞两大类。
运动损伤是指从事体育运动时所发生的各种外伤和疾病,其中分为在运动中意外发生的各种创伤和有关运动技术性的伤病。按运动损伤时间可分为急性、慢性损伤,慢性损伤占多数。按损伤组织结构分类可分为皮肤,神经,肌肉与肌腱,血管,筋膜,关节囊,骨胳,关节软骨,韧带,内脏损伤等。按性质可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开放性损伤指皮肤或粘膜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如伤口不及时处理会遭感染。闭合性损伤指无伤口与外界接触,多为挫伤,肌肉拉伤,关节扭伤,闭合性骨折等。
预防运动损伤的主要两个环节是做好热身准备运动和及时消除运动疲劳。名老中医梁秀清曾说过:“对于从事体育锻炼的大多数人群来说,做好热身运功比消除疲劳更为重要,因为普通人往往不容易运动过量,但却容易犯技术性错误。不热身就运动的潜在威胁很大。有效的热身运动可减少损伤的发生,增加身体的核心温度,使肌肉更加松弛,灵活。及时消除运动疲劳可使身体得到缓解,放松,有助于训练水平的提高。
运动损伤治疗方法中保守治疗法最为常见,可有效解决95%运动损伤,如中医按摩,针灸,理疗,针对性功能锻炼等。
1.3.1 国外研究的情况
(1)Kadel NJ 2006年在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clinics ofNorth America 期 刊 中 发 表 文 章《Footandankleinjuries in dance 》
1.3.2 国内研究情况
(1)王春阳,赵卉,胡声宇《国际体育舞蹈运动损伤的调查研究》出版源《武汉体育学院学报》[J].2015,39(4):65-67.
(2)王群,刘徽,刘自喜,曹焕男,焦广发《体育舞蹈中运动损伤的研究进展》出版源《青少年体育》,2011(6):115-116.
1)王春阳的《国际体育舞蹈运动损伤的调查研究》文章通过对第11 届广东省体育舞蹈锦标赛的132 名选手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运动损伤发生率较高,大多以软组织损伤为主,其成因与局部负荷过大,准备活动不当和场地因素有关。
(2)从《青少年体育》中可了解到国内对于体育舞蹈的基础研究较薄弱,运用运动人体科学理论研究体育舞蹈的极少。
(3)从许立的《我国体育舞蹈专业组选手运动损伤特点及预防的研究》中可了解到我国体育舞蹈专业组选手运动损失情况严重,发生率达82.9%,损伤部位依次为膝部,踝部,足趾,腰部,颈部,小腿,肩部,上肢,背部,髋部,臀部,面部。最为严重的损伤部位为膝部,踝部,足趾,其占运动损失部位总比率的51.34%;导致我国体育舞蹈专业组选手运动损伤的主要因素依次为身体素质差,技术要领不正确,舞伴之间协调配合不当,准备活动不合理,过度疲劳,在训练中受伤得不到及时治疗与积极调整;预防措施为加强身体素质训练,有意识的加强锻炼和培养舞伴之间的配合,合理准备活动,加强正确技术要领的学习
以体育舞蹈专业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2.2.1 文献检索法
广泛查阅有关体育舞蹈运动损伤和体育保健等方面的相关书籍及文献资料,对相关的文字进行收集和整理,作为理论依据。
2.2.2 问卷调查法
通过设计调查问卷50 份(体育舞蹈专业运动员),进行发放,回收统计并分析。问卷的内容包括损伤发生的环境,损伤部位,损伤原因,性质情况等。本次共发放50 份调查问卷,实际收回43 份有效问卷。
2.2.3 数理统计法
采用数理统计法对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出有用的资料
2.2.4 综合分析法
对所有文献资料进行相关的例证分析、论述和综合整理。
本次参加调查的体育舞蹈专业运动员共43 名。其中有37 人有运动损伤,患病率占86.05%,而6 人没有运动损伤,占13.95%。
3.2.1 运动损伤的发生时期
本次调查研究的受伤发生时期情况为训练过程,比赛过程以及其它意外伤害。其中有33 人在训练过程中受伤,2 人在比赛过程受伤,8 人为其他意外伤害,所占比例分别为训练过程76.74%,比赛过程4.65%,其他意外伤害18.60%。因此,根据调查研究结果可得知在训练过程中更容易发生运动损伤。
3.2.2 运动损伤的性质
根据新伤,旧伤,旧伤复发三种运动损伤性质的调查结果显示可得出25 人为新伤,10 人为旧伤复发,8 人为旧伤。其所占比例分别为新伤58.14%,旧伤复发23.26%,旧伤18.60%。
3.2.3 运动损伤的程度
根据治疗恢复时间来判断轻度运动损伤(恢复时间1-3 天),中度运动损伤(恢复时间15 天以内),重度运动损伤(恢复时间一个月以上)的问卷调查可得出中度运动损伤人数为20 人,轻度运动损伤人数为17 人,重度运动损伤人数为6 人。其三种运动损伤程度所占比例分别为46.51%,39.53%,13.95%。
3.2.4 运动损伤的主要发生部位
根据运动损伤主要发生部位的调查结果由高到低进行排列:脚踝16 人,脚趾12 人,腰背部和膝部同为9 人,足部7 人,大腿6 人,足跟/跟腱同为5 人,小腿4 人,其它部位和肩部同为3 人,头面部2 人,颈部2 人,手腕2 人,臀部2 人,上臂1 人,手1 人,手指1 人。因此可分析出体育舞蹈专业运动员运动损伤的主要发生部位更多的是下肢。
3.2.5 运动损伤主要类型
运动损伤的主要类型有关节扭伤,肌肉拉伤,软组织挫伤,擦伤,撕裂伤等其他情况。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可得知肌肉拉伤为高频损伤类型,患病人数13 人,占30.23%。而其他损伤类型所占比例由高到低分别为软组织挫伤25.58%,关节扭伤16.28%,擦伤13.95%,撕裂伤6.98%,其他损伤类型6.98%。
3.2.6 运动损伤的原因机制
体育舞蹈运动损伤成因也可分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等。
其中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不充分以及技术掌握不熟练的人数最多,分别为18 人。而其他损伤原因所占人数由高到低分别为过度疲劳,运动负荷过大(16 人),于其他选手发生碰撞(11 人),身体素质和心理状态不佳(9 人),舞伴之间配合不当(9 人),场地不合规(5 人)。
3.3.1 加强身体素质训练
对于一个体育舞蹈专业运动员来说拥有一个好的身体素质是尤为重要的。身体素质的提高不仅可以使舞者的肌肉活动更加活跃,灵敏,迅速,身体线条更加优美,还可以使舞者身体健康,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因此身体素质训练可分为柔韧素质训练,速度素质训练和耐力素质训练三种类型。
加强柔韧素质训练可以避免肌肉拉伤,良好的柔韧性可以使动作看起来更加舒展,优美,可以更好的完成高质量动作。结合体育舞蹈的动作和特点,应多注重及加强肩部,胸部,腰部,三面叉的训练。但在注重柔韧训练的同时也要防止急于求成过度软开,应结合自身身体接受能力,有方法且坚持的训练。
速度素质训练可以提高动作完成的速度和反应能力,体育舞蹈专业运动员可通过具体的舞蹈动作以最快的速度来练习。
耐力素质训练需要保持运动强度和舞蹈动作的质量,因此提高耐力素质不仅要练习一般的耐力训练还要练习专项耐力训练。一般耐力训练可促进运动员的新陈代谢,储存体内能源物质,缓解运动器官的承受压力。而专项耐力训练可增加舞蹈动作练习的负荷量和强度,不断循环练习。
3.3.2 重视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
准备活动和放松整理活动是舞者训练或比赛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准备活动可克服自身的生理惰性,提高机体的代谢水平,降低肌肉粘滞性,预防运动损伤,还可以使舞者更快的进入状态。放松整理活动做适度拉伸和按摩可以降低运动后肌肉的疼痛感和肌肉僵硬,以免对第二天训练有所影响。
3.3.3 遵循科学训练原则,防止过度疲劳和运动负荷过大
体育舞蹈专业运动员应注意遵循科学的训练原则,切记盲目练习,急于求成,造成运动损伤。在平时训练中应结合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制定训练计划,更加全面的身体训练及专项训练。按照自己可承受运动负荷能力,循序渐进的练习。
3.3.4 技术掌握不熟练,调节自身心理因素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技术掌握不熟练也是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设计有效的训练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另外体育舞蹈专业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与运动损伤也有一定的关系,赛场情绪紧张,动作失误造成意外损伤。运动员的心理素质的好坏,可直接影响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发挥。在日常训练当中应消除不良的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使心理达到最佳状态。
3.3.5 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体育保健知识匮乏,防范安全意识差,也是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将预防和安全放在首位,时刻提醒并讲解学生做技术动作易受伤的部位,告诉学生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运动后如何放松缓解身体。参考国内外其他体育舞蹈专业运动员的损伤病例,吸取教训,预防损伤。
通过问卷调查的结果可得出大多数体育舞蹈专业运动员的主要损伤部位为下肢,其中脚踝,脚趾,腰背部,膝部受伤人数居多。肌肉拉伤为高频受伤类型,除此之外软组织挫伤,关节扭伤,擦伤等也是常见受伤类型。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有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不充分,技术掌握不熟练,过度疲劳,运动负荷过大,身体素质和心理状态不佳,于其他选手发生碰撞,舞伴之间配合不当,场地不合等。为减少并预防运动损伤,应加强身体素质训练和预防意识,重视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遵循科学训练原则,防止过度疲劳和运动负荷过大,调节自身心理因素。总而言之,体育舞蹈是体育与艺术相结合的一项新兴竞技运动项目,在训练和比赛中由于损伤的发生给体育舞蹈专业运动员带来极大的影响。因此在日常学习和训练中应当积极有效的运用预防损伤措施,促进体育舞蹈的发展,减少损伤发生。
1.重视并宣传预防运动损伤,提高预防意识。
2.多搜集并参考国外如何预防运动损伤的文献资料及书籍。
3.注意场地,舞鞋等舞蹈配套用品是否达到训练,比赛标准,防止意外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