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昕 史健群(天津财经大学,天津 300000)
在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在20世纪80年代,伦敦经济学院的资深研究员埃德加·卡恩,从劳动时间角度提出了“时间银行”——如果别人帮助了你,那么这个人就可以用帮助你的时间去换取别人相同时长的帮助,以此循环下去。在这个体系中“时间”是银行运作的基本货币单位,而“银行”是时间有效流通的桥梁。
自“时间银行”概念被提起,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众多西方国家社区共助的普遍模式。随着“时间银行”养老模式逐渐发展,在各国也有了不同的实践成果。美国由于经济受挫时,一些社区推出用计时劳动换取“时间币”,再兑换所需,一方面解决了一时的生活经济窘境,一方面促进社区互助网络的发展;比利时通过经营“时间银行”业务,应对老龄人口比例增大的问题,以及快节奏的生活和独立的居住环境下缺少的人文关怀;英国在重视医疗服务供给的互助养老模式中引入“时间银行”概念,而时间积分在英国一些社区甚至被视作评价邻里忠诚度的指标之一。[1]
1998年,上海市虹口区晋阳居委会创立“时间储存式为老人服务模式”,组织低龄、健康老人向高龄非健康老人提供生活照料服务,以换取未来其他低龄、健康老人的生活照料服务时间。2004年,北京市丰台区开设“爱心时间银行”,开展社区互帮互助活动。2005年,南京建邺区滨湖街道建立时间银行,并且建立了时间货币机制。[3]之后出现广州南沙区“互联网+社区服务”模式的“时间银行”养老方式;宁波推行了由政府购买服务的“义工银行”;衡阳市进行一样结合的新探索,作为“时间银行”理论研究的实践基地,为推动助老养老服务提供试验田。
社区人口密度大,聚居规模大。“时间银行”养老模式有发展的人口基础。老年人口比重大,外来人口增加快。“时间银行”养老模式有发展的需求基础。社区成员的异质化,家庭规模的小型化。“时间银行”养老模式有发展的社会基础。除此之外,居委会干部在居民中具有较高的威信和号召力,热心且组织协调的能力较强;小区内邻里关系较为密切,具有互帮互助的传统,这些都是推动“时间银行”模式发展的重要因素。
时间的记录方式和支取方法既不规范,也缺乏有力的制度保障,未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价值评估、兑换、信用保障及风险评估体系。仅仅考虑劳动时间的“时间银行”忽视了服务种类、专业技能、劳动强度的差异,对于志愿服务的服务时间、内容、形式、强度并未形成统一标准。最终造成信任危机。
我国的“时间银行爱心储蓄”活动大部分在居委会的组织下召开,在整个工作的流程中,缺乏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在居委存在着换届选举问题时,一旦制度推行者离职,工作交接不畅,该模式就会面临“破产”。
“时间银行”是一个建立在长期循环过程的模式,该模式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凭证,制度,措施保障,在实行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就会面临时间支付坏账问题。并且在提供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如若志愿者或被服务的老人遭遇了意外风险,风险的赔付该由哪方承担的问题也没有明确规定。
若“时间银行爱心储蓄”仅仅在某一社区街道进行,如果存在时间储蓄的储户搬迁,那么如何转移时间储蓄地?居委会之间如何交接储户的相关信息?在本社区留下的爱心储蓄又是否仍有效?
面对“时间银行”在居家养老运用中推行困难的现状,我们不应一味的质疑该制度本身的优越性,而是应该寻找制度在实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是适宜的解决对策。
政府应提供专项资金扶持与补贴,解决时间银行在运行中存在的坏账等无法支取服务时间的问题,由政府拨款支付等量服务时间内的等量劳动服务。也可以也要继续实行民政部推行的“星光计划”,通过福利彩票形式支持社区老年服务,给予财政上的后盾支持。[11]真正实现资金来源的多元化。
政府还应明确管理职能归属权。解决社区与相关政府机构的协调都存在着不明确性与协调困难,同时为了解决人口流动下“时间银行”居家养老的转移接续问题,建立一个地区统一,全国分管的直属“时间银行”系统。
借鉴1999 年英国首家提供医疗互助服务的时间银行——RGTB,制定一整套从资料整理到换取时间货币的制度。在日常管理方面,建立完善的固定设施的配备,老年人基本情况档案,志愿服务档案。在技能培训方面,组织“时间银行”居家养老志愿者进行专业服务培训,可以分为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在信息系统方面,让“互联网+”模式助力“时间银行”居家养老。在风险防范方面,通过明确责任边界以及投保等方式规避服务者与被服务者在服务过程中的意外风险。
除此之外还需要可持续发展的积极的长久对策。(1)深入调查,定位目标人群。建立社区居民“时间银行”居家养老数据库,并实时更新。(2)优化储蓄结构,在基于社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划分储户的需求层次,以此来更精确的定位服务类型,划分服务标准。(3)挖掘志愿者潜能,提供多层次多领域服务。挖掘志愿者的潜能是建立在为其提供完备的培训制度的基础上,使之成为居家养老服务的参与者,宣传者,引导者。
对于激励机制的完善,可根据志愿者不同年龄层次需求提供激励。可以将“储户”累计的时间长短作为本人或者家庭成员入户、入学就业、办理低保、入团、入党、入伍等方面的重要参考依据。或者通过“时间银行”储户所在单位送去该志愿者的表扬信,以期能够对他们个人的发展有所帮助[4]。对于低龄老人志愿者群体,政府可提供税收缴纳的优惠政策,减轻老人及其家人纳税负担,带来生活上的便利。
“时间银行”居家养老模式在本质上是一种互助共济服务模式,而“互助安养”在中国拥有悠久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古代就有推行“仁爱之心”的慈善事业,而现代以“互助养老”为内涵的“时间银行”居家养老模式也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当然,尽管目前“时间银行”在我国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阻碍,但与传统的邻里互助、志愿服务活动和有偿购买服务相比,“时间银行”集聚了三者的优点。首先,它充分利用了邻里互助所独有的地域优势和心理优势;其次,它引进了激励措施,能充分整合养老服务的人力资源;再次,它在确保养老服务质量的同时,降低了购买服务的成本。[5]“时间银行”居家养老模式在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下还有一段很长的探索之路要走,我们应该用广阔的视野看待“时间银行”在中国的发展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