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海报《卖花女》的多模态语篇分析

2018-04-01 12:14聂盼盼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陕西西安710128
丝路艺术 2018年11期
关键词:语言学家参与者模态

聂盼盼(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8)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新媒体的普及,语篇形式逐渐趋于多样化,其形式不再仅仅局限于文字,以声音、图像、色彩等元素为主导的非文字语言符号也占据着人们生活的一大部分,并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我们对信息的解读也由纯文字的单模态向多模态转变,这时,对多模态话语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多模态话语分析受到了国内外的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Kress &Van Leeuwen 以 Halliday 的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提出了视觉语法分析框架,为多模态话语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分析方法。

电影海报是集文字、图像、色彩为一体的典型多模态语篇。本文试用 Kress & Van Leeuwen 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方法,解读电影《卖花女》的宣传海报,探讨图像是如何通过文字、构图、色彩等因素共同实现表意功能的。

二、理论背景

英国语言学家Halliday在50年代末创立了系统功能语法,它将语言视为社会符号,并提出了语言的三大元功能,即“ 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1]Kress & Van Leeuwen 认为图像也是社会符号,因此对图像的分析完全可以采用类似的社会符号学理论,他们将 Halliday 的社会符号学理论延伸到视觉层面,构建了视觉语法分析框架,提出了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 ”和“构图意义”[2]三个方面来分析图像。

三、《卖花女》

电影《卖花女》讲述了语言学家Henry Higg将街头卖花女Eliza改变为上流贵妇的故事。Henry Higg是语言学家,属于上层阶级,他喜欢研究人们的语言,擅长通过人们的发音来判断他们的出身。Eliza是伦敦街头的卖花女,她贫穷、卑微,以卖花为生。一次偶然的机会,Henry Higg在伦敦街头被Eliza粗俗又糟糕的发音所吸引,并因为一系列的误会使得两人相识。Henry Higg和友人打赌,只要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就能让Eliza的气质形象从一个街头卖花女变为上流贵妇。

于是,双方在达成协议后,就开始了为期六个月的发音训练。在长期的训练中,Eliza的语言和气质都在发生改变,而两人也在相处过程中渐生情愫。

(一)海报的再现意义

Kress & Van Leeuwen认为,图像中参与者和环境等元素对图像再现意义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3]图像有两种再现模式,即叙事再现和概念再现。叙事再现通过参与者之间的互动来体现他们的关系;概念再现通过属性、类别和特征来体现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叙事再现和概念再现的主要区别在于:叙述再现中图像的交流过程存在矢量,而概念图像中没有。

电影海报《卖花女》中有三个参与者,从左至右分别为伦敦街头的卖花女Eliza、语言学家以及经过训练后发生改变的上流贵妇Eliza。他们之间虽没有眼神的交流,但又暗含某种联系。卖花女的眼睛没有面向观看者,但也没有看向语言学家,而是在看着右侧某一个方向。语言学家眼神也稍微向右,没有面向观看者,也没有面向海报中的另外两个人物,而是和卖花女Eliza看着右侧的同一个方向,暗示了语言学家和卖花女有着同样的向往和目标。而对于这个共同的目标,语言学家的眼神流露出他的坚定和清晰。右侧的上流淑女Eliza面向左侧,仿佛在看着语言学家,展示出淑女Eliza希望得到语言学家的肯定,也反映了她已经对语言学家暗生情愫。整个海报通过矢量构图,形象地反映了电影的人物、主题以及剧情线索。

(二)海报的互动意义

互动意义是关于图像的制作者、图像所表征的事物和图像观看者之间的关系,同时提示观看者对表征事物应持的态度。互动意义有四个要素构成: 接触、社会距离、态度和情态。[4]

1.接触

接触是指图像中的参与者和图像观看者,通过目光指向建立起来的一种想象中的人际关系。参与者的目光分为两种类型:索取和提供。索取指参与者的目光指向观看者;提供指参与者的目光不指向观看者。[5]

海报中三个参与者都没有向观看者投来目光,因此为提供类图像,不存在想象中的人际关系,只是提供影片的相关信息。海报上的文字主要向观看者提供了该影片的编剧、影片名和演员等信息,譬如: Bernard Shaw,Pygmalion,Leslie Howard,Wilfrid Lawson等。

2.社会距离

图像的社会距离包括图像的参与者和观看者亲密关系的个人距离,公共事物互动的社会距离以及与图像观看者疏远关系的公共距离。[6]图像镜头取景框架的大小决定了图像参与者与图像观看者之间的亲疏关系。

海报中的语言学家取景为头部和肩部的特写,试图与观看者建立一种亲密的个人关系。该特写镜头能够吸引观看者的注意力,并激发观看者的好奇心,进而迫切地想了解发生在男主人公身上的故事。与男主人公的脸部特写不同,女主人公的两个镜头都相对较远,说明她与观看者之间是一种个人远距离的关系,增加了女主人公的神秘感,同时也提高了海报的宣传功能。

3.态度

态度主要通过“视角 ”来体现,大部分图像都可以分为水平视角和垂直视角。从水平视角来看,正面视角给观看者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而倾斜的角度则表示观看者不能进入图像中的世界。从垂直视角来看,如果观看者以俯视的角度看参与者,表明观看者享有权势;如果是平视的角度,则表示两者具有平等的关系;仰视则表示参与者处于强势地位。[7]

图中的三个人物都是以平视的角度来描绘,反映出参与者和观看者之间具有平等的关系。其次图片中卖花女Eliza和语言学家是正面图,带给观看者身临其境的感觉,拉近了与观看者的距离,右边的上流淑女Eliza微微侧身,略带神秘感,但又不脱离观看者视线。

4.情态

在图像分析中,情态是指某种图画表达手段的使用程度,如色彩、色调、深度和再现细节等。[8]

海报分别使用了绿、黑、红三种不同的背景色来表现人物特色,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展现出三个人物的不同处境。暗绿色色调略沉闷,表现出女主人公作为卖花女时生活拮据,贫困卑微的处境;黑色是一种严肃的色彩,展现出语言学家的地位高以及他性格中的强势和挑剔;红色则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与左边以绿色为背景色的卖花女Eliza形成对比,表现出其地位及气质的变化,也反映出蜕变后的Eliza是令人惊艳的。同时,三个背景色的不同表现,也揭示出当时社会阶级制度以及深入人心的阶级思想。

(三)海报的构图意义

对应于功能语法的组篇意义,Kress & Van Leeuwen 提出了多模态语篇的构图意义。多模态话语的构图意义有三种资源: 信息值、取景和显著性。[9]

1.信息值

信息值是通过元素在构图中的放置位置来实现的。[10]海报中语言学家位于中间,且人物在海报中所占比例最大,改变前和改变后的Eliza分别处于两侧边缘,表明在影片中男主人公语言学家处于核心主导地位。两侧的Eliza分别是卖花女Eliza位于左侧,处在海报的边缘且位置相对较下,表现出她地位的地下;改变后的上流淑女Eliza位于右侧,较左边卖花女相比,位置较上,表现出Eliza的改变。同时,各人物的放置位置也反映了时间上的顺延。

2.取景

取景是体现视觉元素的连接或不连接的组织手段。[11]海报中的三个人物,其背景色彩对比明显。以绿色为背景的卖花女手提花篮,衣着破烂,周围有街头路灯的点缀,表现出她生活的艰难。以黑色为背景的语言学家,手持烟管,表情严肃,衣着光鲜,西服颜色与背景色相呼应,显示出他身份的高贵。右侧以红色为背景的淑女Eliza,身着白色礼裙,气质典雅,与左侧的卖花女形象形成鲜明对比,同时三个人物又互相形成对比,这种对比所造成的差异性也是文章剧情发展的一条重要线索。

3.显著性

显著性则是通过元素被摆放的位置、尺寸的大小及颜色明亮度等来体现。[12]海报中男主人公的画像比例占据最大,且是一张特写镜头,成为整张海报的焦点,象征着男主人公在剧中的主导地位。三个人物背景色的鲜明对比,也与剧中人物地位悬殊的主题相印证。其次是位于人物头像的电影片名信息,字体大且加粗,相比于下方、右方以及最上方字体稍小的演员和编剧信息,显著性较强,也突出其相比之下的重要性。

四、结语

本文首先介绍了电影海报分析所基于的基础理论,即 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Kress & Van Leeuwen的视觉分析理论框架。以两个理论为基础,系统地分析了《卖花女》的电影海报,解读了图像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图意义,以及他们是如何和文字一起来完成表意功能,以达到宣传电影和吸引观众的目的。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欣赏一个电影海报的过程,就是一个多模态语篇分析的过程。由此可见,在如今信息趋向多样化的时代潮流下,多模态分析能力已经变得非常重要和必要。

猜你喜欢
语言学家参与者模态
基于BERT-VGG16的多模态情感分析模型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台胞陈浩翔:大陆繁荣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浅析打破刚性兑付对债市参与者的影响
言语行为对跨文化交际行为的影响
怀揣一生使命 勇攀藏学珠峰——访中国民族语言学家瞿霭堂教授
车辆CAE分析中自由模态和约束模态的应用与对比
海外侨领愿做“金丝带”“参与者”和“连心桥”
国内多模态教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什么是“标准”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