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生代画家
——刘小东

2018-04-01 12:14:44李岱容鲁迅美术学院辽宁沈阳110000
丝路艺术 2018年11期
关键词:刘小东现实生活现实主义

李岱容(鲁迅美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一.刘小东绘画的创作环境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经济和思想领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西方科技和文化被大量地介绍到国内 , 人们原有的价值观受到不断地影响和冲击,在这样的环境下,许多艺术家深受西方现代艺术和哲学的影响 ,试图将西方现代艺术形式和哲学思想与中国的现实状况相结合,从而创造出中国的现代艺术。

刘小东作为新生代艺术家,他以异样的现实主义表现方式出现在那既保守禁锢,又浮躁不安的审美界,他以一种独立而传统,散漫而休闲的态度与情绪对待社会现实那无法抗拒的力量,重视对现实的把握而拒绝超越时代,反对典型与崇高。他没有随波逐流的在绘画中融入形而上的观念, 将绘画作为图解哲学和观念的工具, 而是坚定地实践着写实绘画的艺术理念, 用贴近现实的视角去画他熟悉和感兴趣的东西, 去表现他那个年代的人所展现出的生存状态。很多以前人们认为不入画的小人物和场景,在经过他的描绘之后,真实而坦然地呈现于画面中,平凡的事物随之就被赋予了深刻的内涵。诚如贾克梅蒂所言,“绘画艺术是一种看的方式”。当人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发生转变的时候, 绘画的表现形式自然会产生变化,这种转变有时并不是刻意为之的结果而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从刘小东对现实主义绘画的选择和坚守中,我们能够发现中国现实主义绘画在九十年代正悄然发生着转变并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他的绘画创作无论在题材内容还是形式语言上都摆脱了以往现实主义绘画的模式,从而将中国现实主义绘画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刘小东绘画的创作手法

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以政治宣传为目的的宏大叙事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但它却为私人叙事的出现提供了可能。与前几代艺术家相比,刘小东是幸运的。宽松的环境让他无需在宏大叙事的语境中进行艺术创作, 也无需像新潮美术那批艺术家那样用激烈的方式去反抗宏大叙事。在对待现实的态度上, 他展现出了可贵的现实主义精神。他将目光对准了在历史洪流中漂泊无常的个人以及那些在社会变迁中挣扎的个体, 用画 笔去描绘那一张张反映时代的鲜活面容。在他的作品 中,他所描绘的对象第一次拥有了独立的意义和价值。

刘小东作品中的人物,总是处在不愤然,不沉思,不爆发和不极端的状态,它们被一种自在的满足所控制,他们都处在瞬间状态,被眼前的情景所抓住,从而将自身从自身的历史状态中解脱出来。这些人,大都是历史的匿名者,他们是人群中的人,从没有被光芒和荣耀所眷念,也没有被耻辱和罪恶的标志所铭刻,这些人普通至极,他们处在各种历史典籍的记载之外。刘小东用自己的目光,抓住了他们的片刻,抓住了他们的小小欢乐,小小满足,小小意愿和小小苦恼,刻意将他们从历史长河的漫不经意的刷洗中打捞出来。他没有将画面上的人物置入某个激情的巅峰时刻,相反,他保留了这些人的日常状态。

他将这些状态放置于场景片断中,他将一个场景的某个正在进行中的片段凝固化(几个人或一个人在小道上的行走,几个人对莫名对象的观看,两个年轻人在烧一个老鼠,几个男人在烧野火,两个孩子在烧垃圾等)。在这些画面上,几个人共处一个场景,时间在流逝,事件和行为在发生。这是一个事件的片段,但它并不激动,并不高潮迭起和扣人心弦,并不令人目瞪口呆。这绝不是生活中熠熠生辉的奇观,相反,这些片段司空见惯,它们充斥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琳琅满目。

日常生活,它是我们置身于其中的场所,但不是我们的目光所专注的场所。人们的目光总是在电话和报纸的传奇中耐心地搜索,不放过任何一个戏剧性情节;人们的目光,也总是转向历史的深处和高度,它们不无倾慕地被名垂千史的英雄和臭名昭著的非凡所吸引;人们能够对远离自身处境的事件津津乐道,不倦地言谈,反复地追忆。但是,他们总是忽略了自身,他们总是将自身的平淡无奇的琐碎掩埋在历史的尘土中,让这些平淡无奇的人和事披上了黑暗的外衣。刘小东的绘画,犹如一束光,划破了包裹这些琐碎的黑夜,让它们从浪漫而恢弘的历史压抑中探出了自己细致的面容。这些画,猛然地推开了我们自我关闭之门,我们一再经历的却从来没有细察的东西,突然显现在我们面前。同从那些英雄的壮观场景中所见到的完全不同,现在,我们在刘小东的绘画中,看到了自己。这些绘画像镜子一般,我们在观看画中人的时候,看到的是自身:自身的卑微,自身的庸碌,自身的琐碎,自身的习性,自身的历史。绘画中的人,毫无喧嚣的光芒,亦无罪恶的阴影,他是我们所有的在饱尝艰辛同时又将艰辛转化为乐趣的凡人。

因此,毫不意外,这些画通常以人为中心。画中人基本上是安静的,没有激烈的动作,他们的目光懒散,表情倦怠,沉浸在画面的内部,沉浸在自身之中。画面上各种各样的事无巨细的背景堆积起来,似乎不安,倦怠和快乐也在此时此刻地相应地堆积。它们如此之饱满,如此之细致,似乎在全力排挤外部世界的希望空间也在排挤外部世界的意义对绘画的注入,排挤任何的诗意想象对绘画的浪漫入侵。

在二十世纪的中国,绘画,由于它被动荡的历史所折磨,因而也总是被动荡不安的抒情所反复折磨,到了刘小东这里,抒情性被驱离了绘画。抒情,浪漫,反思批判被刘小东过滤了——刘小东将令人惊讶的细致和耐心奉献给了世俗性,奉献给了庸常,奉献给了无名者,奉献给了暗淡无光的生存。是的,这些画是光,但是它照亮的对象却毫无光芒。

三.刘小东绘画的创作影响

刘小东的作品表现的大多数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他不再用意识形态化的典型化创作手法去塑造人物形象,而是从个人的视角去描绘普通人真实的生存状态,展现平凡生活中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他作品中所表现的平凡人物,不再具有崇高和教育意义。他消解了生 活中的诗意, 将琐碎、庸常的现实生活展现在我们面前,这点与后现代主义中的反崇高,反主流意识颇为相似。

以往的现实主义艺术将绘画创作看成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创造,艺术家很少去表现自然状态下的生活, 而是对现实生活进行选择、提取和加工, 因为作品的最终目的是要揭示出历史发展的规律, 所以艺术家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选择那些具有重大意义的“生活现象”作为创作的主题,而“生活中那些琐碎的小事 ”( 如洗衣服) , 因为不能揭示出远大的“理想”而被抛弃。然而, 刘小东为我们展现出日常生活中普通人的真实生存状态, 这种对世俗生活的描绘, 是对以往现实主义艺术家创作取材的一种突破。同时,他也没有在作品中对这些生活现象做出带有某种意识形态的价值判断,从而揭示出现象背后某种倾向的“本质”, 而是用一种隐匿个人情感的叙事方式去表现这些世俗生活, 将其赤裸裸地呈现给观众, 让观众自行思考和判断 。这是因为客观现实具有多义性和不确定性。以往要求对现实进行提炼和升华的现实主义绘画使生活变得单一 , 实际上那是一种“理想”的生活, 而不是现实生活。它过多地操纵了观众的思维, 将画面中应有的多义性清除了出去。所以, 对生活做原生态的描绘使刘小东的作品与以往现实主义绘画所承载的单一的崇高理想产生了很大的区别。他通过作品中人物所呈现的生存状态启发观众对自己的生存状态进行思考, 正如一千个观众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样, 他的作品使观众有了更多的阐释空间。如上文所述,以往的现实主义绘画强调艺术家主体对现实的介入并对其进行改造, 从而揭示出社会生活的意义, 其根本是出于动员、教育广大人民群众的目的。这种对现实生活进行评判的过程, 也就是艺术家如何理解和表现生活现象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己经融入了艺术家的价值判断 。所以作为启蒙者的艺术家, 首先自己就要站得高,看得远, 要带着社会主义的理想去观察现实, 去表现现实, 这样才能看清生活,看清生活斗争的巨大意义。与此相比,刘小东并没有从政治的角度而是从个人的视角去观察和表现现实生活。因为他觉得艺术家毕竟不是政治的说教者与真理的代言人, 而是和其他普通人一样, 同是世界的探索者和追问者。艺术作品的价值在于带领观众一同思考、一同追问,而不是告知他们某种“正确答案”。从这点来看, 他并不拒绝揭示事物的本质,而是拒绝替政治说教。他的作品常常在让人觉得深刻的同时似乎又没有刻意去传达某种观念, 我们不得不承认刘小东是驾驭隐喻的高手,他很好的把握住客观记录与主观表达的平衡点。

刘小东常常将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暗含在作品内部而不是暴露在作品的外部,正如他所说,“一幅画自己说的太多,就像讲笑话自己先笑一样让别人乏味。”他对现实的认识不是像其他艺术家那样是以某种外露的方式直接表现出来,而是以一种不留痕迹的方式将它呈现出来,而这有待于观众自己去发现。他对中国以往现实主义绘画的创作进行了解构,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综上所述,通过对刘小东绘画的创作环境,创作手法,创作影响的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出,刘小东的成功在于他对艺术的坚守,这是一场用艺术与孤寂岁月作赌注。

猜你喜欢
刘小东现实生活现实主义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30
新法律现实主义
法律方法(2019年3期)2019-09-11 06:26:32
艺术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丝路艺术(2017年5期)2017-04-17 03:12:11
离开故乡的人回过头来读诗
文苑·感悟(2015年4期)2015-06-24 05:24:09
认识相交线
谁对谁好一点
文苑(2015年5期)2015-05-11 10:59:20
写诗
文苑(2015年5期)2015-05-11 05:56:48
离开故乡的人回过头来读诗
文苑(2015年4期)2015-04-03 10:49:05
不等式创新题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