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充分发挥毗邻缅甸的区位优势,以创新对外传播载体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大区域性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推动形成以《胞波(缅文)》报在内的多语种全媒体对外传播矩阵,提升了国际传播能力。为全面掌握《胞波(缅文)》创刊以来对缅传播工作情况,不断深化新形势下对外传播载体建设,中共德宏州委宣传部调研组深入芒市、瑞丽和各口岸及缅籍人员聚集场所,通过实地听、查、看、访方式进行调查了解。
出刊情况。2014年3月12日,德宏团结报社以试刊的形式创办缅文报,名称为《德宏团结报·缅文专刊》。2015年6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复同意德宏州创办《胞波(缅文)》报,主管单位为中共德宏州委,主办单位为中共德宏州委宣传部,出版发行单位为德宏团结报社。至2015年11月,顺利出刊40余期,每期发行5000份,均为免费赠阅。2015年12月4日,《胞波(缅文)》报正式创刊。
版面设置和宣传内容。《胞波(缅文)》报每周一期,每周五出刊。目前每期为对开四版全彩大报。一版“时政前沿”,重点宣传中缅两国高层之间交流往来、深化改革,深入推进沿边特区开发开放提出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成绩。二版“中缅商情”,主要介绍国内及缅甸的商贸商情及投资动态。三版“直通中缅”,重点宣传中国法律法规知识,服务类信息、人才信息及缅甸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完善城市功能,打造口岸城市,以及加强口岸贸易,提升口岸产业,强化缅甸与各国经贸往来与合作等方面的重大举措、成绩。四版“文体前沿”,重点宣传中缅两国旅游文化、民族文化、边境文化、边关文化,以及极富特色的异域风情及环球体育新闻等。
发行情况。《胞波(缅文)》报由德宏团结报社自办发行,截至2018年3月30日,正式出版发行112期,每期发行1万份,均为免费赠阅。发行渠道和对象主要有四种:一是通过聘请发行员,分别送到德宏州委、政府、人大和政协,州和各县市外事、侨务、商务、公安、边防、口岸、外籍人员服务中心等涉缅单位,以及芒市、瑞丽市缅籍人员较为集中的宾馆酒店、街道社区、企业工厂、商店集市等。二是通过邮寄的形式寄送到国内涉缅相关部门、院校、专家学者。三是通过德宏州贸易商会驻缅甸四个代表处(曼德勒、内比都、腊戌、密支那)工作人员,以交流资料的形式进入缅甸,目前已经发行至中国驻缅大使馆,以及缅甸仰光、腊戌、曼德勒、内比都、密支那等地。四是通过开设“中缅商情”微信公众号、缅文版《胞波(缅文)》Facebook和Twitter、网络在线阅读和下载的方式,实现异地在线阅读下载,服务更广的缅甸受众。
《胞波(缅文)》报发挥的作用和成效。一是填补了国内无缅文报的空白。《胞波(缅文)》报的出版发行,成为中国国内唯一一份有刊号并公开发行的缅文报,填补了国内对缅宣传长期以来没有专业缅文报的空白。二是引起中缅各界高度关注和热烈反响。《胞波(缅文)》缅文报、中缅商情微信平台、缅甸《金凤凰》中文报、胞波Facebook(缅文)、胞波Twitter(缅文)、胞波网站(缅文)6个宣传平台搭建以来,通过积极有效的发行传播,实现了对中国国内从中央到地方涉缅单位、部门,科研院所以及专家学者的覆盖,尤其是重点对出入境德宏州近10万缅籍人员的覆盖。同时,通过开展“走出去”实践,实现了在缅甸三个重点区域传播的试水探路。特别是《胞波(缅文)》报,作为中缅文化交流的新平台,引起了中缅各界的高度关注和热烈反响。三是传播了中缅友好合作交往的正能量。《胞波(缅文)》报的创办,是中华文化走出国门、进入缅甸的开创性一步,是小阵地努力发挥大作用的典范。四是集中展示了中缅友好声音,传播了中缅合作正能量,得到中缅各阶层人士的高度赞扬和肯定。
《胞波(缅文)》报的创刊和出版发行,得到了国家、外交部和云南省新闻出版广电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当前,报纸出版和发行工作有序推进。但是也存在以下问题和困难。
部分单位和部门对对缅传播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对缅传播是德宏发挥毗邻缅甸区位优势的外宣重点工作,是两国民心相通的纽带,也是中缅经济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桥梁,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部门和单位对《胞波(缅文)》报发挥的作用和对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仍然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
缅语专业人才紧缺,在内容设置上需更接地气。目前德宏州五个对缅宣传平台缅文采编人员严重不足,既熟练掌握缅文又懂新闻采编的人才更是十分稀缺,导致原创稿件少,内容不够贴近缅甸读者。专业采编人才的稀缺也导致《胞波(缅文)》报多数稿件仍依靠转载中缅主流媒体的稿件为主,导致报纸不够贴近群众,不够接地气,大众化程度不够,宣传针对性不够强。
尚无驻缅记者站,稿件时效性不强。办好一份报纸,需要扎根于受众所生活、工作的地区,需要深入了解缅甸读者的需求,需要编辑记者更加专业,要想提高缅甸读者的受众率和阅读率,仅仅在国内采访缅籍人员是远远不够的。目前《胞波(缅文)》报只在国内编辑发行,没有在缅甸设立记者站,导致采编稿件时效性差,不能及时提供缅甸读者需求的资讯消息,使报纸的影响力大打折扣。
《胞波(缅文)》报发行形式与缅甸信息获取形式有差异。中国与缅甸国情不同,社会环境也不一样。通过调研组的大量调查走访,与中国人喜欢使用微信、微博不一样,90%缅甸群众使用的主要社交软件是Facebook和Twitter,但在中国境内不能正常登陆Facebook和Twitter进行发布,若不能占领这一阵地,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胞波(缅文)》报“走出去”。
《胞波(缅文)》报自创刊发行以来,积极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创造性地开展了对缅交流和宣传,目前已成为中缅友好交流合作的一扇重要窗户,也是德宏着力培育和打造的一张区域性国际传播名牌。以缅文出版发行《胞波(缅文)》报纸,全面推介了国内及相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社会文化等,顺应了中缅之间、德宏与缅甸之间当前现实发展和需要,在最大限度满足德宏境内数万名经商务工缅籍人员需求的同时,为中缅双方、德宏与缅甸之间下一步更深入的交流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针对存在的困局和问题,为使《胞波(缅文)》报纸在承担对缅传播载体中发挥更大作用,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
进一步强化对缅传播重要性的认识,给予更多政策和经费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明确提出,要大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在2017年2月19日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建立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增强国际话语权。作为国内唯一的缅文报,《胞波(缅文)》报肩负着服务改革开放、维护边疆和谐安定、促进民族团结的重大使命,要对“走出去”充满自信,逐渐实现从“走出去”到“走进去”。应进一步强化对缅传播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胞波(缅文)》报的政策、资金和人力扶持,争取将办报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给予60万元经费保障,今后视情况适当增加。应充分发挥地理区位优势,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集中展示中缅友好声音,传播中缅合作正能量。
加强缅语人才的引进及培训力度,争取每年轮流到缅甸培训。继续加强缅语人才的引进和培训,争取与缅甸《金凤凰中文报》《吉祥》杂志及缅甸主流媒体建立起人才合作交流机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大范围高强度的轮训工作,让《胞波(缅文)》报缅文采编人员既熟练掌握缅文又精通新闻采编,让原创稿件占比增加;让内容更加贴近普通缅甸受众,让宣传更有针对性,从整体上提升报纸的质量和影响力。
争取在缅甸设立记者站。力争在缅甸中心城市设立记者站,选派政治强、业务精的高素质记者人才走出国门,扎根缅甸走近缅甸民众,及时了解读者所需,采写贴近读者的新闻稿件,解决新闻时效性和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同时,充分承担起缅文报编辑记者培训提高基地的责任,有效培养和锻炼队伍。
丰富《胞波(缅文)》报的宣传平台,扩大《胞波(缅文)》报的覆盖率和影响力。开通缅文版微信公众平台,加大对《胞波(缅文)》报Facebook和Twitter的日常维护。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尝试开通纯缅文的微信公众平台,让每一期的缅文报通过新媒体的平台推送给更多的缅甸受众,实现《胞波(缅文)》报的发行广覆盖。
加强选稿针对性,提高报纸可读性。《胞波(缅文)》报在内容的选取上要有针对性,要进一步优化栏目设置和内容选取,深入缅甸群众,了解需求,让栏目和内容更加贴近缅甸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讲述缅甸草根人物的小故事,用小故事建立大友谊,服务性的稿子要反复多次刊登,让这份报纸成为缅甸受众的一份实用“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