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芸芸 保 雯 吕璐璐 徐杏杰 何雨聪
作为农业大国,农产品销售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很大的比重,涉及整个国民经济运行效率和农民的增收。现在我国的“三农”问题仍然处于温热期,提升农产品销售的途径就是加快农产品销售体系的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真正解决“三农”问题,不仅仅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搞好农业生产,同时还要重视和解决好农产品的销售问题,充分发挥政府在农产品销售中的作用。同时,作为农产品的供给者——农民,由于信贷数据缺乏、农民金融意识淡薄等问题,一直没有享受到渠道下沉、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服务所带来的金融福利,对于农产品的供应链、销售市场、信息采集以及供需关系的相关问题了解较少,在市场上处于被动地位,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产品销售难会直接影响农民增收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也会影响中央实施新农村建设的步伐。鉴于此,如何帮助农民建立金融意识,如何发挥金融在农产品销售中的作用,如何从供给与销售方面促进农民收入增加,成为非常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问题,这也正是调研地的问题所在,所以对农产品供应链以及普惠金融对农产品的介入方式的研究很有必要。
1.农户种植多为分散式生产
散户种植农产品的方式仍是农产品生产的重要方式之一。调查显示,50%的农户种植规模在5~10亩,种植规模小,比较分散,供货量严重不足,与批量生产相比,数量上处于劣势,同时,质量上也得不到可靠保证。此外,扶沟县77%的农户都有栽种特色农产品,如西瓜、辣椒等的生产习惯,由于种植规模的限制,农产品种类相对单一,局部市场饱和,且单个农户存在的偶然因素较多,供货不稳定,无法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
2.农村空心化、老龄化严重,大部分放弃或减少农产品的种植
据了解,农民种植一亩地一年收入约在800~2000元,而外出打工一天的收入大致是80~200元,为了改善家庭生活状况,农村主要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由农耕向务工转移,同时农业生产周期长,受自然影响大,风险大也导致劳动力外流。劳动力的流失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停滞形成恶性循环。劳动力外流导致有效劳动力供给不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困难大,土地资源紧缺与耕地浪费现象并存等诸多新情况、新问题,而农村经济萎缩,阻碍了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亟待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
3.农产品初级产品为主,缺少深加工
农户生产出售的农产品绝大多数无包装、无品牌、无加工,这些“三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一些品质优良的特色农产品如果经过深加工,不仅价格上升,销量也会提升。除此之外,面对短期内无法销售出去的农产品,农户看着其腐烂、跌价而无能为力,产量的丰收不能形成有效的产值。而农产品加工可以延长农产品的销售时间,有利于保持价格稳定,使农民可以主动选择销售时机,错峰销售。同时这也是打开农产品销售的一个途径,经过加工后的农产品就会提高质量,可以把农产品特色化。努力提高农产品的特色化、商品化,才能够提高扶沟农产品在全省甚至是全国的知名度与竞争力。
1.销售渠道单一,流通成本高
扶沟地区农产品的销售方式主要采取现货交易,实物交易,现金支付。即自行去市场交易或者零散批发商上门收购,前者虽然收入比后者可观,但是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增加了市场风险和交易费用;后者虽然省力但是农户不能把握市场动向,对市场不敏感,在交易谈判中处劣势地位,农产品被压低价卖出,任商人任意宰割,进而导致农民收入减少。而通过企业或者超市商家进行的长期性的信用交易和“互联网+”等现代交易很少。这种传统的交易方式不仅增加了物流负担和农产品损耗,还限制了交易时间与交易地点甚至是交易价格。对农户的农产品收入带来极大的伤害,甚至还会出现亏损问题。
2.产销信息不对称,产品市场分析能力弱
由于农户对网络以及金融服务的不了解,直接导致了农产品的种植面积、产量与价格的剧烈波动,导致农产品丰产不丰收,严重打击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调查发现,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农户对市场缺乏敏感性,不能对市场的销售情况有明确认识,农产品出现同质化,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失衡,比如西瓜处于供过于求的情况,价格低迷,即所谓的“丰产不丰收”,经销商趁机恶意压价,使处于市场调控下的价格更加低迷,打击了农户种植的积极性。此外,农产品的价格大部分是随行就市,农民对市场不够了解,不能及时了解消费者需求。流通信息的闭塞性,严重阻碍了农产品的销售。
提供较为全面的金融服务以及制定良好的营销策略对于增加农产品的销售量,增加农户的收入,发展农村的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利用所学经济学知识为农产品销售提供具体服务。
农产品的高质量、高产量、机械化,会对农村劳动力流失现象有所缓解,同时也会在与经销商和分销商谈判时掌握主动权。而新型农业经济发展资金需求旺盛,由于风险问题会存在贷款难的问题。政府设置多个网点,在贷款方面进行降息或者免息,也可以对其他金融机构的农贷金融产品提供政策支持或者指导,把金融机构引入农产品销售市场,为其提供信贷或者众筹,除此之外,应对农民的金融意识进行普及。
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健全农业保险组织体系,规避农业风险,提高农村的经济效益,确保务农人员与其他职业人员的同等经济收入,以制度性的方式提高务农人员的待遇和地位。
对务农人员进行农产品加工知识、技术、销售的培训和指导,设置专项资金或者特定福利对其进行鼓励,防止加工后农产品的损失,并降低相关税收,有利于减轻农产品加工工厂压力,国家对于农产品加工进行投资方面严格把控,降低损失风险。
在农产品进行运输的时候,政府可以通过减免农产品的公路收费,降低农产品生产流通环节用水电价格和运营费用,规范农产品市场收费。对“互联网+农户”模式等电商模式实施鼓励政策,放宽注册要求,进行直营,增加农民收入,并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三农”模式将城市人对农产品的个性化和高品质的需求对接不同地区的绿色农业产业链,形成消费升级和农业转型升级的共赢链。
建立有效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广泛的农产品市场交易信息是改善农产品市场交易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根本途径。发展本地特色农产品,招商引资,吸引大型企业入驻本区域,在企业的影响下带动周边农业的发展,这样可以增加农民获取信息的途径,有利于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增强应对风险的能力。
农产品期权、期货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政府积极发挥期权、期货市场的作用,支持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丰富农产品期货品种,拓展农产品期货及期权市场服务范围。可针对农产品期货价格保险模式,深耕细作,推动保险公司、银行等资源整合,深化“保期”“银期”合作;另一方面,尝试利用场外期权从购销两端解决企业经营风险问题,切实服务实体经济。
通过对河南扶沟农产品销售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证明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户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销售难的问题。政府在提高农产品销售收入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要发挥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需要引进良好农产品,充分调动广大农户的积极性,扩大农产品种植规模,农村经济的发展也需要各部门的大力配合以及农民的高度积极性。在政府的指导下,企业与农户积极配合,从农产品供应链着手,对农产品销售的每个环节加以分析研究,同时提高农户的金融知识和金融意识,提供更加全面的金融服务,使金融真正地应用在“三农”中,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帮扶作用。除此之外,根据当下的经济发展,在政府支持下进行农产品相关金融产品创新,更是大势所趋。
[1]周建昌,马秋玲,卢春霞等.蔬菜中毒死蜱农药残留现状和禁用后监管的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6(57).
[2]袁芳.农村空心化背景下农业发展问题研究——以山东省沂水县为例[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3]赵艳.农产品流通现状、存在问题及创新发展[J].商业经济研究,2017(12).
[4]杨海东,毛成才.云南“直过民族”地区农产品销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2017(26).
[5]吴传国.基于新型乡镇政府视角下山东农产品营销问题研究[J].当代经济,2017(24).
[6]张明皓,豆书龙.农业供给侧改革与精准扶贫衔接机制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17(06).
[7]蓝旻.创新“保险+期货”丰富精准扶贫内涵[N].中国证券报.2017-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