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妤婕
旅游供给侧改革指的是从旅游行业的角度,根据国家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来优化旅游业在供给侧的产业结构和存量,目的是提高旅游业的总体供给水平。
据国家旅游局2015年发布的数据,我国的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消费水平均为世界第一,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的战略支柱产业之一,但近年来,我国一直处于“出境旅游热情高,国际入境旅游冷淡”的尴尬境地。本土低端旅游模式已经满足不了人们逐渐发展的旅游消费观念,旅游供给侧改革理念的提出可以有效改善这种情况。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旨在对生产模式、技术创新进行优化,以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这点在县域旅游经济上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上,通过对现有的旅游模式,如县域农家乐、简单的观光式旅游、基础的周边产业链,进行调整,运用技术进行模式创新,提出智能旅游、智慧旅游、体验式旅游的旅游模式,深化开发旅游周边产业,以吸引更多旅客的到来体验,可以满足不同需求消费者的需要。这种改革可以让县域旅游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利用,通过提高生产要素和生产技术的利用率和效率提高整体生产能力的层次和档次,优化县域旅游经济在宏观上供给与需求的协调平衡,使整体旅游资源在配置上得到优化与合理利用。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代,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与消费观念、消费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在逐步提高,随之高速发展的是旅游行业的增长。但是根据近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的数据,我国境内外旅游消费水平不平衡,这意味着我国本土旅游资源供给与需求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国内旅游市场的秩序不规范、旅游产业模式长期少创新,在某种程度上不足以拉动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县域旅游资源是我国整体旅游资源的单元划分,对县域旅游资源进行供给侧改革可以有效地优化整体旅游行业的供给与需求结构,缓解我国目前的旅游资源在需要与供给上的矛盾。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当今时代的突出特点。就目前的县域旅游行业而言,整体存在缺乏创新的情况,资源与行业产品在内容和形式上过于单一,主要以观光式旅游、收取门票费的手段盈利,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链结构简单,高端体验式旅游服务少,或者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满足不了新型旅游投资的条件。县域旅游急需进行创新改革,以江西婺源为例,企业对篁岭村进行了资源的整合与创新式利用,以体验式的旅游作为主要项目,同时增加了休闲度假、文体娱乐等游客参与项目。对县域旅游经济进行供给侧改革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创新的需要。
房地产去库存是目前国家大力进行的工作,也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一环。旅游行业本身与房地产行业息息相关,相互促进发展。地区的繁荣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当地的房地产行业,进而影响房地产的库存量,而旅游行业作为拉动当地经济发展与增加客流量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对一个地区的房地产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县域旅游经济进行供给侧改革,提高当地的旅游资源整体竞争力,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可以有效缓解县域的房地产积压与闲置,响应国家号召。
我国旅游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越来越大,而县域旅游经济更是地方政府完成城市化发展以及扶贫工作的一个很好的机会。十八大以后,我们国家已经进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这一时期的工作重点是完成供给侧改革。在县域旅游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供给侧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问题:
旅游资源的开发不仅需要对景点的建设宣传进行投入,公共服务的供给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决定了一个旅游景点能接待的游客量。另外,如果公共服务的提供得不到保障,势必会对景区的旅游资源产生破坏,也会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要想做到县域旅游经济的合理开发与科学发展,必须使公共服务的供给满足游客市场的需求。目前,我国很多旅游景点的公共服务还有所欠缺,比如在交通方面,景点与景点之间缺乏快速便捷的交通方式,或者缺乏对民间交通的管制,出现找车难以及当地司机宰客的现象。另外在旅游资源的介绍上,部分景区还停留在纸质宣传单层面上,这不仅成本高,还对景区的环境带来压力,游客对景区的大部分了解还是通过网上其他游客的文章以及导游的介绍,景区缺乏在互联网上的宣传,或者说宣传的方式过时,缺乏时效性。
我国的县域旅游资源在开发过程中,部分地区的开发模式过于落后,旅游资源的开发没有发挥出企业和政府的合力效应。旅游资源的管理是复杂的,涉及环保、文化、金融、公安等多个部门,利益涉及当地居民、当地政府、开发企业等,这就需要发挥这些部门的联合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在省市到地方的管理中缺乏统一性和连贯性,多部门的参与造成规划的混乱以及责任划分不清的问题,这限制了县域旅游经济的长远发展。另外,跨省的旅游资源缺乏联合发展的意识,随着旅游资源的开发,同省的旅游资源联合开发逐渐走向成熟,而在跨省旅游资源开发中,各地区之间缺少交流,这种在技术、资金以及先进经验的交流上的缺失,使得部分地区失去了发展的时机,同样的错误在不同的地方发生,而先进的开发、管理经验没有得到传播。
产品的供给结构上,我国的县域旅游资源在开发过程中,追求产量、跟风所造成的低成本、低附加值的产品产能过剩,这不仅难以适应游客个性化的需求,也使景区的旅游体验变低。而游客所希望得到的高品质的产品却出现供给不足的问题。部分地区不断追求规模的庞大,单纯以景点、旅行路线、酒店等数量上的多寡来衡量旅游发展,缺乏足够的市场调研,这造成了景区产品附加值低、游客的旅游体验较差等问题,使县域旅游资源的发展潜力被埋没。
高端的旅游人才是县域旅游资源得到有效开发的必要条件,目前县域旅游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是人才缺少的表现。具体的问题包括旅游人才的结构与旅游资源开发的要求不适应以及缺少对高端人才的培养制度。在旅游人才结构方面,专业能力水平较低的旅游业工作者占比过重,而在旅游景点的总体规划以及旅游路线开发上的人才供不应求,且整体学历不高,缺乏系统的学习。大部分的从业者缺少高级的资格证书,而能够接待外国游客的旅游人才更是凤毛麟角。人才供给主要依靠各类旅游院校,而现阶段各类旅游院校的人才产量较低,管理以及营销方面的人才缺乏。
旅游经济的长远发展需要和其他产业之间的有机结合,特别是其他文化产业、娱乐产业。这种合作不应当是简单的拼凑,而应当是系统的、科学的结合。从服装、收藏等社会休闲产品到影视节日、文艺汇演等文化娱乐服务再加上公园、度假村等娱乐设施,一方面旅游资源的开发能给这些产业带来人流量,拉动这些产业的发展,另外一方面,这些产业也会更加全面的满足游客的需求。合理的开发县域旅游资源,需要发挥政府主导,主动招商,对这些支持配套产业进行引进与支持。
县域旅游经济的供给侧改革的主导是政府,而体制的改革创新则是有力的工具。体制的改革创新是部门协调管理的要求。在县域旅游资源的管理中,各部门应当建立信息交流的平台,在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的反馈,并且制定应急预案。在景区和周边地区的管理上,将周边地区的责任与权利划分清楚,使景区的发展与周边地区的民生相协调。建立旅游资源动态评价机制,对现有的旅游资源进行再考核,根据资源的开发潜力,制定合理的开发模式。在利益分配上,充分考虑各利益相关者的具体情况以及在景区发展中的责任承担、贡献大小,在政府、当地居民等利益主体之间,建立起共建共享的分配格局。
针对县域旅游人才结构不合理,各地区应主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半路出家以及其他专业的对于旅游行业有兴趣或者专业素质较差的现从业者,政府可以考虑和企业一起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机构,将那些现阶段过剩的旅游人才进行再培养,在营销、管理、资源规划方面,通过对其他地区的优秀人才邀请讲学或者到大学中聘请专家教授等定时的开展相关的培训,以应对旅游人才的缺失,这有助于旅游资源开发的全要素的提升。重视职业教育,根据地方政府的能力,开办旅游职业技术学校,并且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及时的沟通渠道,切实了解目前市场上的人才需求,加以专门化培养。
旅游资源的开发及结构调整关系到国民经济的结构及长远发展,因此,各地方政府应当因地适宜地根据旅游产业的需求对过剩产能进行调整,促进我国旅游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魏鹏.基于供给侧角度探析旅游经济的问题与改革路径[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8).
[2]龙虹佚.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贵州旅游供给侧改革的路径探索[J].中国集体经济,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