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珏超,王可新,王 波
(江苏煤炭地质局,江苏·南京 210046)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2018年全国“两会”时提出的“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重要论断,已经表明国家把创新摆在了发展的核心地位。随之,知识产权影响力也日益显著。我国地勘行业经验丰富、实力雄厚,但知识产权实力普遍薄弱,严重影响了我国在国际地勘行业领域和关键环节中的企业竞争力和影响力,甚至阻碍了地勘单位打开国际市场。知识产权人才是提升知识产权实力的基础,本文拟通过分析江苏煤炭地质局的知识产权和人才现状,探索地勘单位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模式,以期为提升地勘国际竞争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奠定坚实基础。
江苏煤炭地质局始建于1952年,是隶属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管理的中央地质勘查单位,担负着组织实施煤炭等地质资源勘查与开发、地质报告审查与评估,为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提供资源保障的重要职责。业务板块以地质及矿业、工程施工业和制造业三部分为主,在此基础上打造了地勘、矿业、施工、稀土、饲料、机械制造6个专业化公司。
全局现拥有矿产资源勘查与施工、岩矿鉴定与测试、地基与基础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环境地质调查等5大类17项甲(壹)级资质和40余项乙(贰)级资质。
截至2015年底,全局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064人,占职工总人数的41.36%。其中高级职称126人(教授级高工6人),中级职称366人,初级及以下职称572人。有2人获银锤奖,3人获金罗盘奖,8人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2人为江苏省地质学会地质首席专家,2位同志获政府特殊津贴,1位同志被授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现有高新技术企业3家,高新技术产品12项,有效授权专利157项,其中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142项,另有软件著作权7项、商标9个、标准11部。其中2017年全局新增知识产权授权35项,包括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31项,另获软件著作权3项,同比增长52%;新增知识产权申请89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76项,同比增长95%。2017年科技创新产品销售收入达4.15亿元。
江苏煤炭地质局人才济济,但知识产权水平仍处于入门阶段,知识产权意识薄弱、相关人才队伍和服务体系建设滞后是主要原因。
江苏煤炭地质局作为“全国地质勘查功勋单位”逐鹿苏鲁豫皖60余年,先后发现并勘探了数十个煤田和矿区,提交各类地质报告近1000件,探明煤炭资源逾1350亿吨。技术、设备的不断创新、改进和修正是永葆动力的坚强后盾。但随着体制改革,江苏煤炭地质局进入竞争激烈的市场,由于缺乏创新保护意识,技术支撑类的创新点仅在技术人员间“口口相传”,随着人员退休、离职,创新点被遗失、复制和模仿,未能形成企业竞争力的强大支撑[1]。
一方面,由于缺乏专业培训,知识产权意识薄弱,对创新的含义局限于狭义理解,认为科研院校的科技结论才能称之为创新成果,与单位的主营业务相关性不大。“十二五”期间,地质及矿业的科技成果不少,部分报告获奖等级也较高,但就是成果多专利少。另一方面,由于创新成果对企业的影响特别是效益影响往往具有延迟性,且研发资金投入大,成果风险性高,导致一些单位领导求稳怕变、不想创新、不敢创新、不会创新,只求自己任期不出事,这种保守思想严重束缚了单位的发展[2]。
在基层知识产权意识淡薄和决策层创新成果重视度低的双重影响下,知识产权管理、激励制度基本空白,荣誉表彰活动极少,且未执行任何精神、物质奖励。在这种氛围下,研发人员和技术力量近几年大量流失,挖掘来的知识产权人才积极性快速减弱,整个单位的创新积极性也低迷不振。
目前科技创新工作仍以完成上级下达的科研项目为主,形成了科研—论文—成果的三元模式,还没有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模式,科技创新工作与生产经营脱节,存在科技创新为研究而研的情况,科技成果对生产经营贡献度低。有的单位发明及实用新型数量均在集团领先,但是这些科技成果对单位的转型发展没有起到显著的经济作用。
全局各个生产领域都缺少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既懂技术又善于运用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复合型人才就更少。基层单位基本还没有配备专门的知识产权专员,相关工作难以有效组织开展、执行落实、跟踪反馈。知识产权与单位生产经营中心工作还没有深度融合,对单位的转型升级发展所起到的作用还很微小。
2017年,为促进江苏煤炭地质局转制转型,尽快从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江苏煤炭地质局“十三五”规划对科技发展制定了明确目标。知识产权人才队伍是科技发展的基础,只有积极、合理、科学地推进知识产权科学规划,才能顺利完成江苏煤炭地质局“十三五”规划科技发展目标。在此,基于江苏煤炭地质局知识产权人才队伍现状,特提出以下针对性建议:
完善知识产权管理,首先应组建知识产权管理委员会,建议由决策领导直接管理,研发中心、市场经营、人力资源、资产财务、宣传部、法务部明确分工、主动配合。以地勘市场为例,市场经营部反馈了地勘市场的需求后,管理委员会组织专家进行分析研讨,决策领导明确主营业务方向,研发中心及时制定知识产权战略规划,人力资源部有目标的建设和培养知识产权的人才队伍,资产财务部对知识产权发展成果进行经济效益评估,验证战略规划的方向性,规划经营部将知识产权人才工作应列入考核指标。对并通过宣传部对成果开展宣传,形成企业形象,进而扩大影响力、提高企业竞争力。
为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国家、省、市、区(县)发布了一系列促进企业、机构、项目、人才知识产权发展的激励政策和资金扶持,如企业、机构类的“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股权激励和技术入股所得税政策”、“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券”等税务扶持政策,项目类“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技术创新基金项目”、“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等资金支持政策,“人才站点”、“创新型企业家培养计划”、“万人计划”、“千人计划”、“双创计划”、“育鹰计划”、“专利发明人奖”等激励政策[3]。
江苏煤炭地质局目前处于体制改革中,岗位职责变动,易导致员工情绪浮躁。建议结合国家、省、市、区知识产权发展方向,定期召开专业性知识产权培训,增强知识产权意识,并关注政策通知,及时建立与主营业务相关的各层次的滚动式技术平台,不仅给员工更多的展示平台,还疏导了负面情绪,营造了研发气氛。
形成稳定投入机制。各单位科技(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要将人才培养经费列入年度预算,安排专门经费用于人才培养和工作开展。
建立人才激励保障机制。技术平台中知识产权成果突出的人才,建议从荣誉、薪酬、职称、职务多方面综合考虑,以专家聘任的形式,设立合理的薪酬体系、晋升制度和激励办法等,在引领人才队伍建设方向的同时,激发人才队伍的创新热情。
全局各基层单位要尽快配备知识产权专员,确保责任到岗、任务到人、要求到位。要将知识产权工作提到战略高度考虑,与单位中心工作同谋划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
专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对企业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强化企业全员的知识产权意识和理念,营造崇尚创新的企业知识产权文化,建立适合自身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和服务体系,才能为知识产权的发展奠定基础,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持久的创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