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雨,李梦婵,朱梦菡
(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7地质队,安徽·合肥 230011)
当前,我国经济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经济总量高居世界第二位,制造业领冠全球。但随着劳动成本优势的丧失,环境承载趋于极限,传统产业发展遇到瓶颈,渐失竞争优势。因此必须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下,积极推进“双创”,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增强信心,适应新时代,共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总书记强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经济新时代传导至矿业,导致以大宗矿产品为主的矿产资源需求增速放缓或总量下降,资源需求结构已发生重大变化,同时对生态环境提出更高的期望和要求。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矿产资源规划管理必须采取对策予以应对。
省级矿产资源规划作为落实国家矿产资源战略、加强和改善矿产资源管理的重要抓手,在依法监督管理地质勘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第三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已近尾声,笔者结合负责的相关规划编制项目中工作体会,探讨新时代下矿产资源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分析如何落实好新时代下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理顺矿产资源规划实施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充分发挥矿产资源规划的调控能力,以解决地区日益突出的资源勘查、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问题,实现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矿产资源属于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为了充分利用好有限的、宝贵的矿产资源,需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矿产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使有限的自然资源能科学、合理地服务于社会,更好地满足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因此从国家到地方制定出科学的矿产资源规划意义重大。省级矿产资源规划属于地方性矿产资源规划,是对矿产资源勘查与保护进行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的主要依据,需要根据本地区的矿产资源特点与市场调节,同时紧密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部署本省域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利用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面对目前的新形势、新问题、新要求,新时代下矿产资源规划的编制工作需要从以下三方面内容入手[1]。
(1)从源头保护与管理入手。新时代下要想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从源头就实行保护制度,做好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规划实施产生的影响必须做出准确的判断与有效的预防。做好源头预防,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环境污染和破坏,确保矿产资源规划实施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2)从与生态系统的融合入手。新时代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将更加突出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规划工作也要按照建设美好中国的总体要求来开展。一方面要科学建立生态红线标准,严格矿产开采规划准入管理,合理优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布局。另一方面,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加快形成有利于绿色矿业发展的新机制,建设完善绿色矿业发展的标准和管理体系,加快推进矿产资源规划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协调统一,共倡绿色发展,建设符合美好中国的总体要求。
(3)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入手。规划编制必须从区域战略全局出发,根据当地矿产资源分布规律和矿业生产力布局,合理划定开采强度与时序,使得矿产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的同时,又不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为了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迫切需要提高新时期下规划的管理手段和措施,深入推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生态和环境效益得到有效保护的基础上,满足地区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
2015年12月7日,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颁发《关于做好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要求严格执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分类开展矿产资源规划环评工作,省级矿产资源规划(以下简称“省级规划”)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市级矿产资源规划只需编写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县级矿产资源规划原则上不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这是我国首次对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和有针对性的管理文件。基于省级规划在规划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省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省级规划环评”)有以下三大特点[2]。
(1)省级规划环评工作要做到上下衔接。在矿产资源规划体系中,矿产资源规划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共四个体系。各级规划侧重点不同。国家级矿产资源规划是对全国地质勘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战略性总体布局和统筹安排。省级矿产资源规划是对国家级矿产资源规划的目标任务在本行政区域内进行细化和落实。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是对依法审批管理和上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授权审批管理矿种的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活动作出具体安排。省级规划环评是其中的承上启下环节,既要对国家级规划环评中提出的本区域环境保护政策进行落实,对规划中本区域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有效预测,对本级规划中有可能造成较大环境影响的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下一级规划环评具体工作要求和建议。
(2)省级规划环评要突出重点。新时代下,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文明健康协调发展越来越受到人民大众关注和重视。省级规划环评应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科学评价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总体布局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生态安全格局的协调性、一致性;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角度,去评价规划定位、目标、任务的环境合理性;重点识别规划实施可能影响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地质公园、历史文化遗迹等重要环境敏感区及其他资源环境制约因素;结合本行政区重要环境保护目标,预测规划实施可能对区域生态系统产生的整体影响、对环境产生的长远影响;提出规划优化调整建议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
(3)省级规划环评工作要适时进行。根据最新环评法的规定:“在规划编制过程中需要同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因此,省级规划环评应作为省级规划编制研究的其中一部分,与规划同步进行,并与规划充分互动,将环境因素纳入到综合决策之中,共同提出合适的方案,去解决不协调的办法和机制,在规划编制中考虑生态环境,有利于协调规划与政策、规划与经济、不同级别规划之间以及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能更好地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开展省级规划环评,其初衷是为了规范开发利用活动,最大限度的减少因项目开发造成的环境破坏。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需求,并结合新时代下矿产资源规划编写的特点,省级规划环评,除遵循国家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规定内容外,还需要考虑在评价规划是否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评价省级规划与国家规划、同级别相关规划在规划目标、重大指标等方面的协调性;预测和评价规划实施后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重点是现状调查、影响预测分析和减缓措施三方面。
对生态环境的现状调查是预测分析的基础,通过调查结果,确定省级规划环评的范围和具体内容,分析本区域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规划布局、产业结构和开发模式等方面的相互关系。在生态环境的现状调查中,需重点收集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严重污染区防治规划等资料,结合现状调查,辨析规划实施的资源与环境制约因素。
该部分内容是省级规划环评的重点内容,也是规划报告中的核心内容之一。需对省级规划实施中可能产生的直接和间接影响进行科学准确的预测和分析[3],通过分析,筛选出合理的环境保护方案。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
(1)布局合理性。分析省级规划的实施对环境敏感和脆弱地区及保护目标可能产生环境问题的因素,评价其是否符合环保的要求;评价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是否超出区域环境承载能力;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去衡量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的合理性;评价省级规划中所确定的重点区、限制开采区和禁止开采区布局是否科学、合理,预测规划实施后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2)指标合理性。合理确定省级规划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在建立和选择省级规划的评价指标时,首先要预测规划方案实施后有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编制省级规划的环境影响识别表,并结合制定的环境目标,建立环境影响评价指标。根据省级规划的特点,其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划分为五类:自然环境指标、生态指标、矿业特征指标、社会经济指标和景观指标[4]。
(3)措施可行性。规划措施是省级规划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减少生态环境影响所采取的管理方面的重要手段。环评中需重点分析规划中所采用的保障措施是否能满足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是否可以规范新建矿山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是否可以规范生产矿山减少废弃物的排放等。
根据分析评价结果,提出省级规划优化调整的相关建议,以及对减轻或预防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对策,拟定出具体的、操作性强的减缓措施和方案,指导下级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开展。针对本地区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特点,提出相应的监测与跟踪评价要求。
省级规划环评因工作内容、基础条件、发展水平等方面的不确定性,所能提供的信息有时比较宏观,因此,省级规划环评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传统的单一的环评方法难以满足规划环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综合利用多种环评方法。目前省级规划环评的常用方法可以归纳为三类[4-5]:
(1)政策和措施评价方法。这是国外战略性评价采用较多的方法,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纳入到政策和方案中才能真正起到作用。常用的方法有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法、环境承载力预测法、加权比较法等。
(2)稍加改动的传统建设项目评价方法。是目前应用较多的规划环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资料收集与分析法、核查表法、现场调查与监测法、强度分析与情景分析法等。
(3)现代信息技术评价方法。这种方法是近年来逐渐被开发并越来越重视的方法。由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涉及信息量大,利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MAPGIS等信息技术方法对矿产资源规划涉及的影响区域和环境背景进行识别,并对环境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和动态监测。
规划环评是新时代促进规划实施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管理职责不清、操作流程不明确等许多问题。故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国家相关部门要建立科学统一、可操作的规划环评标准规范[6]。规划环评是一项即复杂又严肃的系统工程,由于其复杂性和严肃性共存,导致目前还缺乏一套科学、规范、可操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此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2)规划环评要尽早介入编制工作。从规划编制理念、思路的层面上入手,提前考虑可能会发生的问题。但是同时要注意不要发生“因小失大”“前怕狼后怕虎”等一系列经验主义者和教条主义者经常犯的错误。应当在充分考虑环境因素的前提下,协调处理好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避免某一方面出现较大问题。
(3)加强数据的实测和收集汇总分析,并以此建立“大数据”理论分析模型。规划环评做得好不好,除了取决于环评的方法和指标外,更重要的还取决于大量的实测数据资料。通过这一系列大量的数据收集,利用目前的“大数据”手段,可以很容易建立环境评估模型,并科学评估出可能对环境的影响。因此在规划环评中、必须加大投入,保障数据收集的充足性,准确性。并利用目前的先进“大数据”手段进行科学分析。
矿产资源规划环评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保证规划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省级规划环评承上启下,地位十分重要,通过规划环评可以从根本上控制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及时采取措施,使很多的环境问题从源头上得到根治,是预防和减轻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环境问题的有效工具,能为规划编制和环境管理提供决策依据。